骨關節炎的發生與衰老有關,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腰腿痛原因,及時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提高生活質量,如果不重視,或者以為“老了都這樣,治不好”,那就可能讓病情越來越重,錯過治療時機。東方醫院風溼科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了對骨關節炎療效頗佳的“套餐療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口服中藥
<!--[if !supportLists]-->2. <!--[endif]-->小針刀療法
<!--[if !supportLists]-->3. <!--[endif]-->外用藥酒
<!--[if !supportLists]-->4. <!--[endif]-->灸法+手法按摩
<!--[if !supportLists]-->5. <!--[endif]-->穴位貼敷
<!--[if !supportLists]-->6. <!--[endif]-->輸液
<!--[if !supportLists]-->7. <!--[endif]-->微電腦治療
<!--[if !supportLists]-->8. <!--[endif]-->足浴和中藥燻蒸
東方醫院風溼科介紹說:“骨關節炎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風溼病。如果錯過了早期的治療時機,任其發展、加重,那麼最終只有做手術才能有效治療。我們治療早期骨關節炎的經驗是: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多種治療方法綜合起來就成了“套餐”。
整體治療主要通過口服藥物、輸液、足浴。小針刀療法對骨質增生部位及其周圍進行鬆解,配合手法緩解膝關節內部的力平衡失調,對緩解關節疼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種外治法需要配合其它治療共同達到鞏固療效的目的。
“不論外治還是內治,中醫都講究‘辨證論治’,就是辨別不同的情況採取針對性的治療。骨關節炎屬於中醫‘痺證’的範疇,我們認為這種病的發生與‘肝腎不足,瘀血內停’密切相關。肝腎不足往往與衰老有關;瘀血的生成常常由於外傷、勞損、受風、寒、溼邪侵襲而未能及時消散。”
“所以這種病的治法是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湯藥根據這個原則處方。並且口服中藥在治療中起主要作用。在外治法中選擇灸法,是因為灸法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中言:‘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意思是,脈中血流不暢,如果只用針刺法,不用灸法,就難以取效。這就是最早關於灸法活血散結作用的記載。灸法又能對骨關節炎的患病部位進行局部治療,同時灸法也有溫經散寒、防病保健的作用,溫熱舒適,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療法。”
“灸法雖然好,但是不能替代內服藥物滋補肝腎,整體調理,通一身經絡的作用。所以需要外治法與內治法相結合。在調補肝腎,活血通絡這個治療原則指導下,每一味中藥的選擇就有講究了。在我們治療骨關節炎的中藥組方中,常用的藥物有牛膝、骨碎補、補骨脂、雞血藤。牛膝的作用特點是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引藥下行。所以它特別適合用於治療下肢骨關節病變。《神農本草經》記載牛膝‘主寒溼痺痛,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骨碎補與補骨脂這兩味藥從藥名就能看出,對骨關節損傷有治療作用。骨碎補的功效是補腎強骨,活血續傷,治療筋骨損傷、腰膝疼痛。補骨脂的特長是溫補腎陽,治療腰膝怕冷的關節疼痛。雞血藤有行血補血,舒筋活絡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風溼痺痛合併血虛血瘀的病症。”
以上這四味藥作為基本用藥,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還需要配合其它藥物組方治療。同時加用調節骨代謝藥物和活血藥物輸液。
“祖國醫學認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所異者,法爾’,外治法的作用途徑不能單從藥物吸收的角度認識,我們選的幾種外治法協同作用,對局部經絡、穴位達到有效的刺激,從而促進體內吸收的藥物對局部的作用,使療效最大化。”
藥酒: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就稱酒為“百藥之長”。古代醫生看病,常用酒來治療疾病。古時“t”字從酉(酒),即說明酒與醫藥的密切關係。抗風溼藥酒通常為內服藥物,但是考慮到老年人脾胃虛弱,酒精的刺激強烈,所以改為外用,增加局部治療作用,同時避免了胃腸不良反應。
穴位貼敷:在經過了外用藥酒搽塗,灸法及手法按摩後,給關節局部貼敷以抗風溼膏藥可以鞏固療效。
足浴和中藥燻蒸:足部匯聚了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的重要穴位。中藥足浴能協助對肝腎的調理,同時溫經通絡。中藥燻蒸又可叫做中藥桑拿,以祛風散寒活血的草藥煎煮時散發的水汽燻蒸人體達到治療作用。
“套餐療法”治療骨關節炎,綜合了各種療法的優點,起效快,效果好。患者獲益多。已成為東方醫院風溼科的特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