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的防治
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臨床特點是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多見於中老年肥胖患者,女性多於男性,多累及負重關節。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與糖尿病、心血管病共同列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殺手。
骨性關節炎(OA),以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呈世界性分佈,是最常見的關節炎。40歲以上人群中約15%患有症狀性骨性關節炎 。我國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劇,骨性關節炎發病率亦快速增加。
白人婦女手的骨關節炎常見,南非黑人、印度和中國人髖骨關節炎較歐美白人低,非洲人和馬來人手的多發骨關節炎少見。中國的北方比南方的發病率明顯高,舊中國的OA發病率明顯低,分析原因與低糖飲食有關。50歲以後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37歲時超重20%的男性,OA的發生率增加1.5倍,女性則增加2.1倍。
骨關節炎與多種體育運動,包括馬拉松(髖關節)、足球(髖膝關節)運動等有關。先天性結構異常和缺陷(先天性髖脫位、髖臼發育不良和股骨頭骨骺脫位等)、軟骨或骨代謝異常/肥胖和骨質疏鬆症等有其影響可能。
骨關節炎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始發時相 機械因素、生物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等造成軟骨損傷,關節軟骨表面的粗造化,加上力學和異常負重,軟骨內細胞增生,由於強列的負重使關節變形。
二、進展時相 關節表面損傷處形成來自成骨細胞的組織增生,同時也可有在骨軟骨交接處的新生血管生成。具有骨性關節炎進行期的關節軟骨破壞。
三、擴增時相 骨硬化和邊緣性骨質增生,即骨贅形成,關節軟骨幾乎消失,關節邊緣骨刺形成。
骨性關節炎的特點:
多發於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最常見受累的是膝、髖、手指、腰椎、頸椎等。主要症狀:疼痛,因體重增加和活動加重,受累關節可有活動不靈、僵硬感,伴有滑膜炎時,關節內可有積液。活動摩擦感、“交鎖”、關節周圍肌萎縮。嚴重時出現關節畸形,關節活動受限。
(1)膝關節:臨床最常見,診斷膝骨關節炎要求膝痛和放射學依據,並至少符合以下條件之一:>50歲;晨僵持續<30分鐘;活動時有關節摩擦感.膝骨關節炎可繼發於:半月板破裂;剝脫性軟骨炎;髕骨軟化症;關節不穩定;佝僂病。
(2)髖關節:男性多於女性;單側多於雙側,我國原發性病人較少,繼發性髖骨關節炎多見於:先天性髖脫位;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缺血壞死;創傷和炎症。髖部疼痛為主要症狀。X線片示:髖關節軟骨下囊性變關節間隙變窄、骨贅形成。
(3)指間關節:原發較多,多為手指最遠側的遠端指間關節,可及凸起的硬結,專業術語叫Heberden結節。表現為痠痛、活動受限、骨摩擦感等。
(4)脊柱:脊柱後凸,及“駝背”。主要症狀:頸胸腰椎的局部疼痛和僵硬感,嚴重者可發生四肢麻木、疼痛等諸多臨床症狀。
(5)足踝關節:可出現足拇外翻,出現行走困難。
輔助檢查:
(1)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非對稱性狹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可見關節內遊離體,關節變形及半脫位。
(2)MRI: 可直接觀察到關節軟骨、滑膜、半月板、關節周圍韌帶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等損傷情況。
實驗室檢查: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內。檢查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等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區別;檢查血尿酸與通風性關節炎鑑別。
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
(1)非藥物治療:病人合理飲食、規律生活、減體重(體重減5kg ,症狀性膝關節炎發生率降低50%)、有氧運動計劃(肌肉協調運動和肌力增強可減輕關節疼痛症狀)。
(2)物理治療:與有氧運動有效結合可有助於提高病人肌力、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增強關節功能
(3)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緩解疼痛、減少僵硬、減輕炎症、改善功能,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雙氯芬酸、萘普生、塞來昔布等。
2、軟骨保護劑:透明質酸,關節腔內給藥。D-葡糖胺:改善關節疼痛和修復關節早期病變,長期使用改善骨關節炎症狀、延緩病情發展。不應在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類藥物,雖然可再短期內緩解症狀,但對軟骨的損害反而隨注射次數增加而加重,值得注意。
(但仍有人認為,為了短期緩解疼痛可關節腔內注射皮質激素。但美國骨科醫師協會(AAOS)的最新骨關節炎治療指南不推薦使用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類藥物,因為其認同2007年的一項研究其結果並不明確的結論(AAOS亦不贊同已被廣泛認同的一些治療方法,如穿刺沖洗,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或硫痠軟骨素等營養素以及類似於足跟楔形墊的傳統矯形器械等)。我國尚無該類結論。
(4)外科治療
治療目的:消除或減輕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外科治療:晚期出現畸形或持續性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時,可作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手術、截骨術、關節融合、關節置換。
1、關節鏡手術:主要針對於有半月板撕裂或關節腔內存在遊離體的骨關節炎患者。
2、截骨術的目的:是改善關節力線平衡,使關節的負荷由損壞的關節間隙移到比較正常的關節間隙,改善關節疼痛。
3、關節融合手術:隨著人工關節技術的成功運用,關節融合近年來已很少使用。但對晚期關節炎患者,關節破壞嚴重、關節不穩定的可行關節融合術。此外,關節融合術還可作為關節置換術後失敗的挽救手術。
4、關節置換手術:為晚期骨關節炎病人的常用手術術式:如膝關節、髖關節置換術等。隨著科學技術和手術技巧的不斷髮展,我們看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大量的骨關節炎患者通過手術治療矯正了畸形,緩解了症狀,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毫無疑問,關節置換在終末期的骨關節炎的治療中有著巨大的價值。
新的外科治療方法:如軟骨移植及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等有可能用於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但尚需進一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