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1 15:50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療原則與缺血性卒中相似,可應用血管擴張劑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藥物,低血壓者應予糾正血壓,疼痛明顯者可給予鎮靜止痛劑。

  2.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應緊急手術清除血腫,解除脊髓受壓。其他類型椎管內出血應針對病因治療,使用脫水劑、止血劑等。脊髓血管畸形可行血管結紮、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療。

  3.中醫中藥治療。中醫藥在本病時主要著眼於益氣活血散血,使用包括中藥、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

  4.截癱病人應加強護理,防止合併症如褥瘡和尿路感染等。急性期過後或病情穩定後應儘早開始肢體功能訓練及康復治療。

脊髓血管病的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概述 因為供應脊髓的血管堵塞,或者因為破裂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礙,這些都會引起一系列的脊髓血管疾病,所以這種疾病是比較複雜的。人的頸段脊髓的血液主要來自於椎動脈,而兩側椎動脈匯合,就會形成脊髓前動脈下行,人的胸段脊髓前動脈下行,胸段脊髓是由肋間動脈來進行供應的,而人的胸段以及要斷的脊髓主要是通過主動脈降支以及髂內動脈來供應的。 步驟/方法: 1、 造成脊髓血管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疾病因素
發布於 2024-05-01 11:19
0評論
偏方一 專病專方補腎活血湯:熟地黃10g,當歸12g,肉蓯蓉15g,黨參10g,黃芪15g,黃精20g,丹參15g,續斷12g,川牛膝15g,虎杖8g,桑枝8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之治療。 偏方二 單味中藥治肝腎虛痿證,胎盤粉3~6g,每日2次。 偏方三 黃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龍15g,紅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蔞10g。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療
發布於 2024-12-11 15:57
0評論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急性起病,男性多於女性。 (1)脊髓短暫性缺血發作類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起病突然,持續時間短暫,不超過24小時,恢復完全,不遺留任何後遺症。間歇性跛行和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是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行走一段距離後單側或雙側下肢沉重、無力甚至癱瘓,休息或使用血管擴張劑後緩解,或僅有自發性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反覆發作,可自行緩解,間歇期症狀消失。 (2)脊髓梗死卒中樣起病,脊髓症狀在
發布於 2024-12-11 15:43
0評論
1、腦脊液檢查脊髓蛛網膜下降出血CSF呈血性;椎管梗阻時CSF蛋白量增高,壓力低。 2、MRI可顯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或梗死,增強後可能發現血管畸形。脊髓造影可確定血腫部位,顯示脊髓表面畸形血管位置和範圍,但不能區別病變類型。選擇性脊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確診脊髓血管畸形頗有價值,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可明確顯示畸形血管的大小、形態、位置、範圍、類型、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對指導手術或放射介
發布於 2024-12-11 16:10
0評論
一般三級甲等醫院都可以治療,血管瘤不是真性腫瘤,而是由胚胎性血管組織的過度增生而發展成的腫瘤性畸形。一般來說,血管瘤的自然過程要經過生長、靜止、消退三個時期。以毛細血管瘤為例,多數病兒在出生以後10~50天,皮膚上出現紅色小點,隨之進入生長期,即在出生後2~6個月,血管瘤迅速生長,紅斑範圍迅速擴展,形成高出皮面的紅色腫物,很象草莓,所以又稱草莓狀血管瘤。以後,經過1~2個月的靜止期,腫瘤生長緩慢
發布於 2024-06-19 06:50
0評論
病理 脊髓血管瘤不是腫瘤,而是由異常血管形成的病變,主要為動靜脈瘻成分。因此,大多數脊髓血管瘤除了異常血管所致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外,尚有類似腫瘤壓迫引起的症狀。脊髓血管瘤引起症狀的主要原因為: 1.動靜脈瘻的盜血作用使得脊髓缺血,是產生症狀的主要原因。 2.脊髓壓迫作用,部分脊髓血管瘤異常血管呈團狀,可致壓迫作用。 3.靜脈壓增高可使血管瘤周圍的脊髓靜脈迴流受阻,出現慢性進行性脊髓軟化,症狀類似於
發布於 2024-06-19 06:30
0評論
診斷 在沒有出血的病例,單憑臨床診斷比較困難,CT和MRI、血管造影可顯示畸形血管形態,DSA是明確診斷的主要手段。 診斷標準如下: 1.間歇性毆行:主要是由於脊髓血管瘤的盜血作用,使得脊髓處於相對缺血狀況,行走後則加重缺血。 2.病變節段處根性疼痛。 3.括約肌障礙:排尿、排便障礙。 4.出血症狀:在上述症狀基礎上,症狀突然加重。 5.DSA提示有異常的血管。
發布於 2024-06-19 06:37
0評論
1甚麼是脊髓型頸椎病2主要症狀下肢症狀:下肢可出現放射性痛、冷、麻、涼、或熱竄痛、無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或休息後剛起來加重,少有活動後好轉,再活動後又加重。與天氣變化有關,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或不明顯等。重則肌萎縮、跛行、功能下降。上海龍華醫院骨傷科張霆半身不遂(頸性半身不遂):單側肢體偏癱、麻木、竄脹,甚則口角歪斜、語言功能障礙、穿鞋脫襪困難、行走不穩等,
發布於 2023-02-01 08:12
0評論
61歲的施先生,患頸椎病多年,平素行走正常,偶有頸部疼痛。一次騎自行車時不慎面部著地摔倒,導致四肢麻木,不能自主活動,當時在外院就診,頭頸部均未檢查出明顯骨折外傷,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恢復。經仔細檢查後發現,患者頸椎管有多處狹窄,壓迫脊髓,此次外傷導致發病多年的頸椎病明顯加重,必須把受壓的脊髓徹底解放出來,才有可能恢復四肢的感覺、運動功能。經過我們的治療小組詳細討論、周密計劃後,進行頸椎後路單開
發布於 2023-03-29 03:51
0評論
脊髓型頸椎病為高位脊髓的壓迫,波及面積很廣,牽連上肢、下肢、頭部與能神經,由於每個病人壓迫的輕重,病程的長短,所出現不同部位的支配異常反映。 ①上肢症狀:可出現一側或兩側L肢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病人常反映上肢酸脹、麻木、燒灼疼痛與發抖無力感。感覺的部位可發生在肩區、肩部、上臂或前臂、亦可沿神經路線走行方向放射c病程較長者出現大小魚際及前臂肌群的肌萎縮。 ②下肢症狀:韌發者下肢行走無力,如踩棉團狀
發布於 2024-03-15 19: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