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11 15:43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急性起病,男性多於女性。

  (1)脊髓短暫性缺血發作類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起病突然,持續時間短暫,不超過24小時,恢復完全,不遺留任何後遺症。間歇性跛行和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是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行走一段距離後單側或雙側下肢沉重、無力甚至癱瘓,休息或使用血管擴張劑後緩解,或僅有自發性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反覆發作,可自行緩解,間歇期症狀消失。

  (2)脊髓梗死卒中樣起病,脊髓症狀在數分鐘或數小時達高峰,因閉塞的供血動脈不同而分為:①脊髓前動脈綜合徵: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見,首發症狀常為突然出現病變水平的相應部位根性疼痛或遲緩性癱瘓,脊髓休克期過後轉為痙攣性癱瘓,痛溫覺消失而深感覺存在。尿便障礙較明顯,脊髓休克早期多為尿便瀦留,大便之後逐漸恢復,很少出現大便失禁,尿失禁在後期較為常見。 ②脊髓後動脈綜合徵:脊髓後動脈極少閉塞,即使發生也因側支循環良好而症狀較輕且恢復較快。表現為急性根痛,病變水平以下深感覺消失,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痛覺和肌力保存,無尿便障礙。③中央動脈綜合徵:病變水平相應階段的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肌張力減低、肌萎縮、多無感覺障礙和錐體束損害。

  (3)脊髓血管栓塞少見,與腦栓塞病因相同,臨床表現為根痛、下肢單癱或截癱、尿便瀦留等。轉移瘤所致的脊髓血管栓塞,由於伴發脊髓和椎管內的廣泛轉移,病程進展較迅速。

  2.脊髓出血

  很少見,可分為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或髓內出血,均可突然出現劇烈的背痛、截癱、尿便障礙,病變水平以下感覺缺失等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傷的表現。

  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然背痛、腦膜刺激徵和截癱等;如今為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可能只有背痛而無脊髓受壓的表現。

  3.脊髓血管畸形

  通常發生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9:1。最常見的發病年齡是30~70歲。疾病的發生常與外傷、運動、懷孕和月經有關。最常見的部位是胸段和腰段的背側和背外側。以突然發病和症狀反覆出現為特點。多數患者以急性疼痛起病,有不同程度的截癱、呈根性或傳導性分佈的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少數以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首發症狀。動靜脈畸形症狀的週期性加劇與妊娠有關,可能與妊娠期內分泌改變使靜脈壓增高有關。

  脊髓血管畸形發展緩慢,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

  4.脊髓靜脈疾病

  脊髓靜脈系統疾病較動脈性疾病少見。表現為突發背痛、下肢單癱或截癱、尿便瀦留等。

脊髓血管病的臨床表現相關文章
1.常見表現 脊髓型頸椎病變是脊髓壓迫症病理改變之一。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感覺障礙多不規律,手臂的麻木多見,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深感覺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帶感,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 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手笨拙,無力,表現為寫字、繫鞋帶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
發布於 2024-03-13 06:44
0評論
概述 因為供應脊髓的血管堵塞,或者因為破裂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礙,這些都會引起一系列的脊髓血管疾病,所以這種疾病是比較複雜的。人的頸段脊髓的血液主要來自於椎動脈,而兩側椎動脈匯合,就會形成脊髓前動脈下行,人的胸段脊髓前動脈下行,胸段脊髓是由肋間動脈來進行供應的,而人的胸段以及要斷的脊髓主要是通過主動脈降支以及髂內動脈來供應的。 步驟/方法: 1、 造成脊髓血管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疾病因素
發布於 2024-05-01 11:19
0評論
偏方一 專病專方補腎活血湯:熟地黃10g,當歸12g,肉蓯蓉15g,黨參10g,黃芪15g,黃精20g,丹參15g,續斷12g,川牛膝15g,虎杖8g,桑枝8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脊髓前動脈血栓形成之治療。 偏方二 單味中藥治肝腎虛痿證,胎盤粉3~6g,每日2次。 偏方三 黃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龍15g,紅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蔞10g。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療
發布於 2024-12-11 15:57
0評論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脊髓損傷後的一種併發症,主要表現是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又逐漸產生了受累節段的分離性感覺障礙、長束傳導功能障礙、下運動神經元障礙和營養障礙。一、臨床表現分離性感覺障礙主要表現在軀體的痛、溫覺減退或缺失,最初可為單側的痛、溫覺減退,若累及前連合則可有雙側手部、臂部尺側或頸、胸部的痛、溫覺喪失,但觸覺及深感覺存在。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縮,伴有上肢深
發布於 2022-12-14 02:51
0評論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療原則與缺血性卒中相似,可應用血管擴張劑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藥物,低血壓者應予糾正血壓,疼痛明顯者可給予鎮靜止痛劑。 2.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應緊急手術清除血腫,解除脊髓受壓。其他類型椎管內出血應針對病因治療,使用脫水劑、止血劑等。脊髓血管畸形可行血管結紮、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療。 3.中醫中藥治療。中醫藥在本病時主要著眼於益氣活血散血,使用包括中藥、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 4.
發布於 2024-12-11 15:50
0評論
1、脊髓震盪損傷後短暫的功能障礙,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喪失,數分鐘、數小時或稍長時間逐漸恢復,直至完全恢復,一般不留後遺症。2、脊髓挫傷和脊髓受壓臨床最常見。傷後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可以是單側,也可是雙側,雙側多在同一平面。其預後決定於脊髓損傷的程度、受壓解除的時間。一般2~4周後逐漸演變為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
發布於 2022-12-28 16:25
0評論
1.初期 走路時步履不穩,肢體搖晃。動作反應遲緩及準確性變差。 2.中期 說話時發音含糊不清,無法控制音調。眼球轉動不平順,影像容易產生“重疊”。肌肉不協調感加重,無法寫字。有時感到吞嚥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咳。 3.晚期 說話極不清楚,甚至無法語言。肢體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輪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後失去意識,昏睡不醒。
發布於 2024-06-19 02:00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3-12-05 18:48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09-19 01:00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12-03 03: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