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8 16:25

1、脊髓震盪 受傷後出現短暫的功能障礙,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的弛緩性癱瘓、感覺、運動、反射和括約肌功能喪失,在數分鐘、數小時或稍長時間內逐漸恢復,直至完全康復,通常無後遺症。

2.脊髓挫傷和脊髓壓迫 臨床上最常見。損傷後,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和括約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可為單側或雙側,多數為雙側同一平面。預後由脊髓損傷的程度和解除壓迫的時間決定。通常在2-4周後演變成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進,病理性錐體束徵。胸段脊髓損傷表現為截癱,頸段損傷表現為四肢癱瘓,上頸段損傷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下頸段損傷表現為上肢弛緩性癱瘓和下肢痙攣性癱瘓。

3、脊髓半脫位徵 受傷平面以下的同側肢體喪失運動和深部感覺,對側肢體喪失痛覺和溫覺。

4.脊髓斷裂 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和括約肌功能完全喪失。

5.脊髓錐體損傷 在成人中,脊髓終止於第1腰椎的下緣。當第1腰椎骨折時,脊髓錐體可受到損傷,表現為會陰部皮膚鞍部感覺、括約肌功能和性功能障礙的喪失,而雙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保持正常。

最新關鍵治療觀點:

對於脊髓損傷,關鍵在於脊髓的損傷。即使脊柱畸形癒合,脊髓完好,對病人的整體生活和工作也沒有甚麼影響。

治療總是要做的:首先要關注的是保護脊髓,修復脊髓,恢復功能,這是首要任務。然後才是脊柱內固定手術,以保持良好的脊柱穩定性和脊柱的良好解剖復位。

良好的、最美觀的脊柱釘棒內固定並不等於脊髓功能的最佳恢復。

靜脈注射大劑量組蛋白神經節苷脂+神經生長因子+肌注腺苷鈷胺等,根據病情建議至少3個月-6個月或更長。

鞘內震盪神經節苷脂+甲基強的松龍等強效組,建議每週1-2次。10次為一個療程。

細胞移植應儘早進行(脊髓損傷後2-4周開始)。1次靜脈內間質細胞移植+1次鞘內神經細胞+1次鞘內間質細胞移植(2周/療程,每1-2個月重複下一個療程。建議至少3-4個療程)。

對於輕度脊髓損傷患者,應在傷後3年內更積極地進行上述綜合神經修復治療(局部用藥+靜脈大劑量組藥+細胞移植+大劑量康復治療),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減輕家庭負擔,提高個人的生活和工作質量。

脊髓損傷急性期後,是一個慢性病理發展過程。在受傷後的急性期和亞急性期,3-6個月內,患者處於自我修復過程。6個月-1年或更長時間,是慢性期,脊髓損傷狀況處於慢性病理發展過程。因此,慢性期/晚期脊髓損傷,如不積極治療,病情本身仍可能逐漸加重甚至惡化(感覺、運動、植物功能等)。

傷後半個月-6個月是神經修復治療的黃金時期。

脊髓損傷臨床表現的最新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1、脊髓震盪損傷後短暫的功能障礙,表現為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喪失,數分鐘、數小時或稍長時間逐漸恢復,直至完全恢復,一般不留後遺症。2、脊髓挫傷和脊髓受壓臨床最常見。傷後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反射及括約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可以是單側,也可是雙側,雙側多在同一平面。其預後決定於脊髓損傷的程度、受壓解除的時間。一般2~4周後逐漸演變為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
發布於 2022-12-21 23:25
0評論
一、感覺障礙在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復後,感覺才能逐漸出現。有時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門及會陰部可有部分感覺保留,表示脊髓損傷是不完全性的。二、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逝後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亢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復後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於損害節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鬆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臨床上如能找到這種下運
發布於 2023-01-03 12:41
0評論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脊髓損傷後的一種併發症,主要表現是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又逐漸產生了受累節段的分離性感覺障礙、長束傳導功能障礙、下運動神經元障礙和營養障礙。一、臨床表現分離性感覺障礙主要表現在軀體的痛、溫覺減退或缺失,最初可為單側的痛、溫覺減退,若累及前連合則可有雙側手部、臂部尺側或頸、胸部的痛、溫覺喪失,但觸覺及深感覺存在。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縮,伴有上肢深
發布於 2022-12-14 02:51
0評論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脊柱脊髓損傷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雖在某些方法達成了一定的共識,比如早期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1],但目前仍存在有爭議且臨床中亟待解決的諸多問題。比如脊柱脊髓損傷是保守還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早期手術還是延期手術?手術入路是選擇前路還是後路?另外,臨床上細胞移植已應用於脊髓損傷的治療,顯示了一定的效果,但運動功能恢復幾乎為零。針對這些結果,研究者對細胞移植有何新的思路?
發布於 2022-12-02 09:46
0評論
一、概述脊柱脊髓損傷是骨科或脊柱外科常見病,多由於車禍、高處墜落、工傷、體育活動等造成脊柱骨折甚至脫位,不僅破壞脊柱穩定性,而且可能壓迫脊髓,造成神經損傷。脊柱脊髓損傷多傷情嚴重複雜,常合併胸、腹及盆腔臟器傷,處理上難度大,常出現嚴重的的併發症,不僅可危及生命,且常出現截癱,預後差。近年隨著老齡化,輕微外傷導致的骨質疏鬆性脊柱壓縮骨折也越來越受重視,該類損傷通常預後好,但需同時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
發布於 2023-01-23 17:52
0評論
脊髓損傷是人類致殘率最高的疾患之一,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神經再生研究臨床應用尚不成熟情況下,促進脊髓損傷損傷患者運動功能提高,減少殘損、殘障,是脊髓損傷患者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康復主要是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臨床缺乏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有效康復手段。經顱磁刺激是新型神經電生理技術,是誘導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變化的重要手段。國內外研究發現經顱磁刺激治療可提高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功能
發布於 2022-12-23 03:30
0評論
脊髓損傷後運動功能康復是脊髓病變患者、臨床醫生和康復醫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以往脊髓損傷患者運動康復主要是通過肌力訓練、外周電刺激、減重步行訓練、平衡訓練及平地步行訓練等。對損傷神經本身的治療手段十分有限。直流電刺激是無創神經幹預治療的方法,通過經顱或經脊髓給予較低直流電刺激(1-2mA),可以興奮運動皮層,改變大腦神經遞質調節和腦血流以及產生神經網絡信號調節。經顱直流電還會產生遠隔作用,影響脊
發布於 2022-12-23 03:00
0評論
一、概述脊柱脊髓損傷是骨科或脊柱外科常見病,多由於車禍、高處墜落、工傷、體育活動等造成脊柱骨折甚至脫位,不僅破壞脊柱穩定性,而且可能壓迫脊髓,造成神經損傷。脊柱脊髓損傷多傷情嚴重複雜,常合併胸、腹及盆腔臟器傷,處理上難度大,常出現嚴重的的併發症,不僅可危及生命,且常出現截癱,預後差。近年隨著老齡化,輕微外傷導致的骨質疏鬆性脊柱壓縮骨折也越來越受重視,該類損傷通常預後好,但需同時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
發布於 2023-01-27 14:47
0評論
1.常見表現 脊髓型頸椎病變是脊髓壓迫症病理改變之一。臨床表現因病變脊髓被侵襲的程度、部位和範圍而異。感覺障礙多不規律,手臂的麻木多見,但客觀上淺痛覺障礙與病變所支配皮節不一定對應,深感覺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帶感,此時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強。 上肢通常多以下運動神經元通路損害為主,手笨拙,無力,表現為寫字、繫鞋帶紐扣、用筷子等精細動作困難,隨病情發展可有手內在肌萎縮,可出現上位其他上肢肌力減退。
發布於 2024-03-13 06:44
0評論
據naturebiotechnology2000;930-931,964-969載: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caseyd.morrow博士報道,他們在改造有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並利用它對脊髓損傷和多發性硬化等疾病進行基因治療方面前進了一步。 基因治療通常利用去毒的病毒將基因遞送到細胞中,但是一個主要障礙是需要研究一條途徑,將基因遞送到靶細胞中,而避免病毒把基因擴散到機體其他細胞。 脊髓損傷的基因治療中
發布於 2024-01-01 09: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