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 ,CP)又稱為腦癱,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傷殘綜合徵。主要有中樞性運動及姿勢異常,同時還經常伴有精神發育遲緩、視覺、聽覺、語言、癲癇、攝食等障礙。腦癱的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平均為2%左右,我國的大約在3%以上。
引起腦癱的病因都有哪些呢?腦癱的病因比較複雜,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獲得性又包括出生前、圍生起和出生後等。也有許多患兒早不到明確的病因。我國的腦性癱瘓多發生在早產、產時缺氧窒息、出生體重低、及產後黃疸。具體病因有:
1. 妊娠病因:約佔20%~30%。 包括胚胎期腦發育畸形、妊辰期重症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嚴重營養缺乏、外傷、妊辰毒血癥、糖尿病、放射線照射等,影響了胎兒腦發育而致永久性腦損傷。
2. 圍生期病因:約佔70%~80%。 早產、分娩時間長、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致胎兒缺氧、產傷、急產、難產、顱內出血、拇子血型不合、核黃疸等等都可引起腦癱。
3. 出生後病因:包括中樞系統感染、中毒、外傷、嚴重窒息、心跳停止、持續驚厥、顱內出血及急性腦病等等。
4. 遺傳性因素:有家族遺傳史、近親結婚等發生腦癱的機率較高。
上述這些原因都能造成患兒的腦發育異常,如皮質下行纖維束受損時可出現痙攣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感知能力、視聽能力及智力低下;如果基底節受損可導致手足徐動症;如果小腦受損可發生共濟失調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