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一)臨床表現
一般多為單側出血,但也可為兩側性,可反覆間歇或持續出血,血液可從前鼻孔流出,亦可自後鼻孔流入咽部。
(二)輔助檢查
對於出血嚴重而來診緊急的鼻出血患者,常不允許在止血前做詳細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而需採取以下診斷步驟。
1.詢間簡要病史
出血嚴重者就診時往往兩側鼻孔皆有血液流出,需通過詢問病史瞭解首先出血的一側,多數即為出血側鼻腔,以便立即著手止血。同時,對既往主要的相關疾病如高血壓、血液病、腫瘤等,以及此次發病的可能原因如外傷等病史進行簡要詢問,以便在止血時做到心中有數。
2.迅速找出血位置
行鼻腔檢查前應清除鼻內的凝血塊,並用浸有l‰的腎上腺素棉片置於患側,數分鐘後取出,可使出血減少,以便觀察鼻內情況。
(1)鼻中隔前下方:為青少年最易出血的部位。該處鼻黏膜內有來自篩前動脈、鼻顎動脈、上唇動脈的分支,在黏膜淺層互相吻合成網狀。該處稱為Kjesselbach區或Little區,是常見的出血部位。
(2)鼻中隔前端底部:若該處有搏動性出血,可用手指壓迫該側上唇。如果出血減少或停止,表示上唇動脈鼻中隔支破裂,治療時須考慮上唇動脈結紮術。
(3)鼻腔頂部:頭面部創傷時應注意鼻腔頂部檢查,血液自鼻腔頂部下流,提示篩前動脈破裂。篩前動脈在篩竇氣房中走行,篩竇骨折時可發生嚴重出血。
(4)鼻腔後部:多見於老年人。出血源於鼻腔後部、下鼻道後部近下鼻甲後端的鼻-鼻咽靜脈叢。
(5)創傷:如於頭部外傷後數日或數月,突然發生嚴重鼻出血,要警惕顱中窩骨折致頸內動脈破裂形成假性動脈瘤的可能性。此時需注意有無以下診斷依據:①視力減退或失明;②動眼神經麻痺表現;③顱內血管雜音;④必要時行顱內血管造影顯示動脈瘤影。
(6)鼻內竇鏡檢查:如出血發生在鼻中隔偏曲後方、鼻中隔後緣、中鼻甲後方、下鼻甲前後端及鼻底、鼻壁,可藉助鼻內窺鏡發現確切的出血部位。
3.實驗室檢查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毛細血管脆性試驗。
4.如時間允許,應行鼻竇X線照片。
5.嚴重鼻出血者,應迅速瞭解其全身狀況。
(1)體溫、脈搏、心臟、血壓和血常規化驗。
(2)觀察周身皮膚、眼結膜、口腔黏膜等處有無出血或淤斑,明確有無血液疾病。
(3)對意識不清醒的鼻出血患者,需觀察有無頻繁的吞嚥動作,必須行口咽部檢查,以判斷鼻出血是否繼續進行而經咽部流入胃部。
6.若出血較劇,不允許從容地進行檢查,應立即採取止血措施,並迅速判斷是否有出血性休克,同時要注意:
(1)休克時,鼻出血可因血壓下降而自行停止,不可誤認為已經止血。
(2)高血壓鼻出血病人,可能因出血過多,血壓下降,不可誤認為血壓正常。應注意病人有無休克前期症狀如脈搏快而細弱、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渴、出冷汗及胸悶等。
(3)要重視病人所訴出血量,不能片面依賴實驗室檢查。因在急性大出血後,其血紅蛋白測定在短時間內仍可保持正常。
鑑別診斷:
1.呼吸道痰中帶血
分泌物因咳嗽而出,而不是因吸鼻後吐痰而出。
2.消化道出血(嘔血)
多有胃潰瘍病史或引起食管靜脈曲線的原發病症,嘔血量多,嘔出物中多有鮮血;因鼻腔大出血吞入胃部後,因刺激所致,常可由胃部反出,多在鼻腔大出血之後間隔一定時間,血色暗滯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