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22 10:39

  體徵和診斷標準對病人來說,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體徵和診斷標準可以幫助到病人儘早的知道疾病的類型,從而採取相對的治療方法,這對病人的治療效果是非常的大。下面就由小編來介紹一下結腸癌的有關體徵和診斷標準。

  一、體徵:

  體格檢查所見可因病程不同而異。早期病人可無陽性體徵;病程較長者腹部可觸及腫塊,也可有消瘦、貧血、腸梗阻的體徵。如患者間斷出現腹部“氣串樣”腫塊,同時伴有絞痛和腸鳴音亢進,應考慮到結腸癌引起成人腸套疊的可能性。如發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肝大、腹水、黃疸或盆腔內腫塊多屬晚期表現。肝、肺、骨的轉移局部均有壓痛。

  可捫及腹部包塊或指腸指診時發現包塊,包塊多質硬伴有壓痛,形態不規則。貧血、消瘦、惡病質。伴淋巴轉移者壓迫靜脈迴流可引起腹水,下肢水腫,黃疸等。

  二、診斷標準:

  直腸指診為不可忽略的檢查方法,一般能瞭解距肛門8cm範圍內有無息肉、腫塊、潰瘍。低位乙狀結腸癌可經腹部、直腸雙合診觸及。同時應注意盆腔內有無轉移性腫塊。女病人可行腹部、直腸、陰道三合診。

  結腸癌治療的基本前提就是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腫瘤診斷。腫瘤的診斷是在綜合病史、體檢、相關器械檢查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一般術前診斷主要包括腫瘤情況和全身其他情況。

  1.腫瘤情況

  1)腫瘤的定位診斷:即明確腫瘤存在的部位、瞭解腫瘤與相鄰組織器官的關係、有否遠處轉移。

  ①腫瘤的解剖部位:臨床上要明確腫瘤所在的解剖部位,我們可以通過下列各種定位診斷技術來確定:A.體檢明確腫塊部位,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但要注意部分遊離度較大的橫結腸和乙狀結腸腫瘤可不在常規位置上,造成判斷失誤。B.B超、CT、MRI可以確定腫塊存在與否以及腫塊的部位,但有時腫瘤較小,上述檢查無法判斷。C.纖維結腸鏡檢查除了在直腸外,其他部位的定位功能是不可靠的,主要是由於腸鏡和腸管之間的非直線關係造成的,腸管是可以被拉長或套疊,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腸鏡定位與手術發現巨大的差異,造成手術困難。D.結腸腫瘤的最好定位診斷方法是鋇灌腸檢查,它可以給我們最直觀、準確的腫瘤部位,同時還可以給我們腸管的長度、鬆緊度,幫助我們確定手術切口選擇及切除腸段的範圍。

  ②腫瘤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除了明確腫瘤的解剖部位外,非常重要的是瞭解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係,特別是與重要器官、大血管的關係,一般的結腸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不太密切,只有腫瘤較大的時候方可侵犯其他器官,主要的有巨大回盲部腫瘤侵犯髂血管、輸尿管;結腸肝區癌侵犯十二指腸和胰頭;降乙結腸癌侵犯輸尿管等。術前瞭解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對術前切除的判斷、患者和家屬的告知有確定價值。

  ③腫瘤的遠處轉移情況:對於惡性腫瘤來講,除了原發腫瘤的情況非常重要外,轉移灶的情況更重要,因為有了轉移灶後,整個治療計劃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術前仔細檢查可能的轉移灶是手術前常規檢查。對結腸癌來說,盆底種植轉移、腹膜後淋巴結、肝臟、肺是轉移的常見部位,應該常規檢查。對於少見的骨、腦、腎上腺多根據臨床症狀來決定是否進行腦 CT、骨掃描等檢查。

  2)腫瘤的定性診斷:疾病的定性診斷是要求明確下列問題:①疾病是不是腫瘤;②是惡性腫瘤還是良性腫瘤;③是惡性腫瘤的哪一類,哪一型。前二者決定了是否要手術和手術的範圍;而後者將決定手術的方式。

  雖然體檢、B超、CT、MRI、內鏡檢查可以進行初步的定性診斷,但結腸癌的定性診斷最後還是要靠組織病理學診斷。

  應該注意的是,臨床上基本可以確診的惡性腫瘤,有時病理檢查卻不一定是惡性。有作者報道結直腸癌術前病理檢查反覆8次 (包括纖維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擴肛活檢)方診斷的事例。此與組織活檢部位、關檢組織塊大小有關。故當臨床懷疑惡性腫瘤時一定要反覆檢查,千萬不能隨意放棄檢查,耽誤了疾病的診治。在結腸癌的臨床處理上,對術前病理有以下幾點要求:對結腸癌和肯定可以保留肛門的結腸癌,目前的病理可以是不確定的,但是一定要有明確的病灶,且達到一定的大小;對於不能明確保留肛門的直腸癌,一定要有病理學診斷,才能手術。

  3)腫瘤的定量診斷:腫瘤的定量診斷廣義上可以分為2個方面:①腫瘤的大小。可有2種表示法:腫瘤最大垂直徑表示法和腫瘤侵犯腸管周徑表示法。前者多用於較大的腫瘤情況,一般用腫瘤的最大徑與其最大垂直徑相乘,以釐米表示;後者多用於腫瘤中小、尚侷限於腸管範圍,臨床上用腫瘤所佔腸管的周徑範圍來表示,如1/2圈;②腫瘤的體積或重量,腫瘤的體積和重量在腸癌上應用較少,該方法多用於較大的實體腫瘤,如軟組織腫瘤。

  4)腫瘤的術前分期:結腸癌的術前分期和其他腫瘤一樣,存在著分期的準確性問題。一般根據以上的腫瘤定位、定性、定量可以給出一個術前分期,這個分期往往與術後分期有較大的差異。目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對於結腸癌的術前分期,臨床指導意義不大,但對於WHO分期Ⅱ或Ⅲ期的即已侵出腸壁或有轉移淋巴結的中下段直腸癌,術前分期意義重大,可以指導新輔助放化療。

  2.全身非腫瘤疾病的診斷和處理 在處理腫瘤疾病時,對全身其他組織和器官的健康狀況的瞭解和處理亦是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1)機體狀態的檢查:腫瘤是一個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多數患者大於50歲。他們多數合併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肝腎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師英強報道1組高齡結腸癌病人,66%合併有各種類型慢性疾病。作者強調對任何腫瘤患者都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常規的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血常規、出凝血功能、傳染性疾病、糖尿病相關檢查。對於有症狀的或檢查有提示的情況,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超聲心動圖、心功能、肺功能、腦電圖、骨髓功能的檢查。

  2)糖尿病的檢查:糖尿病與結腸癌的關係密切。普通6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發病率為42.7%。由於糖尿病與結腸癌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熱卡、低纖維素、少運動等,結腸癌患者合併糖尿病的情況明顯高於普通人群。莫善兢對1993~1994年收治的結腸癌和胃癌研究顯示:結腸癌的糖尿病檢出率為17.6%,而胃癌的糖尿病檢出率僅為6.3%(P<0.025),同時明顯高出普通人群。由於糖尿病本身的糖代謝紊亂,以及手術狀態下的應激反應,可以使手術的吻合口癒合延緩、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手術後併發症。因此術前檢測出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多數醫院採用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來檢查糖尿病,但莫善兢研究提示:只有14.3%的患者可以通過糖尿病史來檢出;37.1%的患者可以通過空腹血糖來檢出;糖耐量實驗是最可靠的檢測方法,最好在有吻合的手術前,進行常規的糖耐量檢查。在做糖耐量實驗中,部分患者有以下1或2點異常雖然不能診斷為糖尿病,但也提示該患者有糖代謝異常,在手術應激情況下也需要注意檢測或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①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998):A.糖尿病代謝紊亂症狀+隨機血糖≥11.1mmol/L;或B.空腹血糖≥7.0mmol/L;或C.OGTT中餐後2h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後2h血糖≥7.8至<11.0mmol/L為糖耐量減低。

  ③症狀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證實。對於無症狀的患者必須有2次血糖異常才能診斷。

  通過以上對結腸癌的有關體徵和診斷標準的介紹之後,我相信大家對此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大家可以通過運用這些已知的知識去幫助那些結腸癌的病患者,這對他們的幫助是很大的。謝謝大家閱覽小編的文章,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你們有所幫助。

結腸癌的體徵相關文章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於腫瘤侷限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人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現,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發現。 隨著腫瘤不斷髮展,前列腺癌將會出現多種不同症狀,主要有3方面的表現: 1.阻塞症狀可以有排尿困難、尿瀦留、疼痛、血尿或尿失禁。 2.局部浸潤性症狀膀胱直腸間隙常被最先累及,這個間隙內包括前列腺、精囊、輸精管、輸尿管下端等臟器結構,如腫瘤侵犯並壓迫輸精管會引起患者腰痛以及患者側睪丸
發布於 2023-12-22 19:44
0評論
多數胰腺癌患者缺乏特異性症狀,最初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隱痛,易與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混淆。當患者出現腰背部疼痛為腫瘤侵犯腹膜後神經叢,為晚期表現。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體重減輕。胰腺癌患者常出現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胰頭癌的症狀主要包括中上腹部飽脹不適、隱痛、鈍痛、脹痛;噁心、食慾不振或飲食習慣改變;體重減輕;黃疸,皮膚搔癢、小便色黃、大便色淡甚至呈白陶土樣;排便習慣改變、
發布於 2024-12-02 09:42
0評論
結腸癌患者早期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而後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前腹痛,稍後出現黏液便或黏液膿性血便。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後,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中毒症狀。如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便閉,體檢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聞及亢強的腸鳴音,提示可能出現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若瘤體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粘結,形成不規則包塊,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肝轉移徵象,惡
發布於 2024-03-13 11:45
0評論
臨床發現某些因素可能大大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它們包括: 1.發病年齡,大多數病人在50歲以後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
發布於 2024-03-13 11:51
0評論
結腸癌的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複發率,提高生存率。治療的原則:儘量根治,保護盆腔植物神經,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手術治療】 1.右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 2.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降結腸、結腸脾曲部癌腫。 3.橫結腸切除術適用於橫結腸癌腫。 4.乙狀結腸癌腫除切除乙狀結
發布於 2023-12-30 21:27
0評論
一、疼痛 疼痛是常見的結腸癌復發的症狀,結腸癌術後復發時患者常有會陰部下墜、骶部疼痛並放射至下肢等結腸癌復發症狀。 二、腫塊 結腸癌術後復發的患者,可在會陰部皮下捫及結節狀腫塊,質地較硬,且可出現壓痛。在結腸癌復發的症狀中,對於這一點也要注意到。 三、大便習慣改變及便血等 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結腸癌復發的症狀,肛門指診是結腸癌術後復發的常用診斷方法。結腸癌復發的症狀可伴有便血,或排便習慣的改變等。
發布於 2024-09-18 13:45
0評論
腺癌多位於肺周邊部,界限清楚。還可以見到相關的纖維化和胸膜的皺縮。腫瘤可以穿過胸膜達胸壁。腫瘤是否穿透胸膜在臨床分期很重要,可能需要彈力纖維染色來證實。腫瘤灰白色,可見出血和壞死。如果腫瘤產生一定量的黏液,切面可見發亮區或黏液樣區。這些位於外周的腫瘤常與支氣管無關,但常發生惡性胸腔積液,由於這個原因痰檢標本中腺癌明顯少於鱗狀細胞癌。 常見的支氣管腺癌形成腺腔結構,腫瘤可以由分化好和分化差的成分混合
發布於 2024-07-26 16:51
0評論
概述 最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總是覺得喘不過氣而且呼吸也比較的困難,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甚麼察覺的,但是最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像病情變得一下子忽然變得嚴重起來了,於是就去醫院進行治療,醫生說得了肺氣腫,而且醫生說如果能夠及時的來醫院進行檢查就好了但是由於自己比較對這方面比較的不瞭解所以就耽誤了病情,所以我想知道有甚麼樣的症狀? 步驟/方法: 1、 一般這個病發病比較的緩慢,而且一般也不會引起患者的
發布於 2024-04-07 00:38
0評論
結腸癌的病因一、環境因素 結腸癌的病因二、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結腸癌的發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級親屬得過結直腸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約1|4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結腸癌的病因三、炎症性腸病患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結腸癌要高得多,多見於幼年發病病變範圍廣病程長的患者,癌變常發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進一步發展為腸癌;克隆氏
發布於 2022-12-12 11:17
0評論
結腸癌偏方 1.制鱉甲30克,炮山甲、桃仁、廣木香、青皮、鬱金、白芍各12克,紅花6克。每日1劑,水煎服。腸癌患者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自己儘快的恢復健康。 2.接骨木30克,半邊蓮、金絲線各15克,三稜、莪術各10克,青陳皮、車前子各9克,三七0.6克。每日1劑,水煎服。直腸癌患者應該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直腸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
發布於 2022-10-22 19: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