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30 04:40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節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膳食可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對預防此病也很有幫助。

  病程較長者,由於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少數甚至出現憂鬱症的症狀,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內臟下垂。

胃下垂護理相關文章
1.淡食 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辛辣調味品如辣椒油、芥末、胡椒等,少食油膩厚重食物,儘量不用濃茶、咖啡、戒菸、戒酒,還應注意不食過酸、過甜、過鹹的食物和水果。 2.飲食平衡 由於胃下垂患者胃腸蠕動較慢,加之食細、精食物為主,易發生便秘,故須注意飲水,可適量喝蜂蜜水、果汁及吃瓜果肉,保持大便通暢。 3.軟食 儘量不要食油炸食物,避免生、冷、硬食物,進食蔬菜以菜葉為主,應限制果皮、粗纖維菜如韭菜、芹菜
發布於 2022-12-29 07:55
0評論
胃下垂是胃病的一種,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其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生活中有許多的人飽受著胃下垂帶來的病痛折磨,那麼怎樣治療胃下垂成了人們關心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治療胃下垂。 1.耳針: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2.艾灸:取氣海、關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這對治療胃下垂有很好的效果。 3.氣功:也就是臥位呼吸法,這是中醫治療胃下垂很
發布於 2022-12-26 23:48
0評論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症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 4
發布於 2024-08-04 16:09
0評論
仰臥起坐:仰臥在床上,兩手放在身體兩側,頭向上抬,用腹肌的力量使身體坐起來,然後再躺下。如不用手扶床坐不起來,可用手稍加幫助,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臥挺胸:仰臥在床上,以頭和腿支撐身體,用力將胸腹部挺起來,一起一落,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臥抬頭:仰臥在床上,兩手扶住頭的後腦勺,頭儘量往上抬,停兩秒鐘後落下,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仰臥抬臀:仰臥在床上,兩手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屈
發布於 2024-09-22 07:43
0評論
對於胃下垂患者來說,平時採取針對性的腹肌練習,能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增強胃和韌帶的張力,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抬腿練習仰臥,雙腿併攏伸直,抬高約45°,維持10秒,還原。10次為1組,每次練習2~3組。 擺腿練習仰臥,雙腿併攏伸直並抬高約45°,先向左側擺動,還原後再向右側擺動。10次為1組,每次練習2~3組。 臥側彎腰練習臥側位,雙下肢伸直,兩手於頭部兩側交叉抱頭,努力使頭和胸部抬離床面,
發布於 2024-09-18 01:04
0評論
本病的發生多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鬆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鬆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極底低張的魚勾狀,即為胃下垂所見的無張力型胃。 1、身體瘦弱 多見於無力型體形者,身體瘦弱、胸廓狹小、皮膚蒼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營養不良,第十肋遊離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併發其他內臟。如:腎、肝、脾、橫結腸、子宮等內臟下梗又叫全內臟下垂。 2、綜合因素 凡能影響造成膈肌位
發布於 2024-09-22 00:42
0評論
適宜食物 狗肉,豬肚,雞肉 忌吃食物 鴨肉,螃蟹,蛤蜊 一、適宜吃的食物: 增加飲食營養,宜多食用有補益作用的高蛋白、高熱量、多糖、低脂肪飲食。多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紅棗、杏仁、鮮藕汁、羊肉、狗肉、生薑等,可以使胃氣升溫,調理脾胃寒氣,減輕症狀。 經常食用對胃有益的食品,如捲心菜、胡蘿蔔、猴頭菇、酸奶、山楂等。 二、不適宜吃的食物: 避免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以減輕胃的負
發布於 2024-10-26 03:15
0評論
1.消化系統症狀患者食慾減退頑固性腹脹,以食後症狀尤為突出,經常噯氣不止,左腹有下墜感和壓迫感,且於食後或行走時加重,平臥時減輕。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或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胃部多有悶痛、隱痛,劇烈疼痛比較少見,患者食慾明顯降低,並有畏食、厭食的表現。 2.全身症狀多表現為逐漸消瘦,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3.體徵患者身體瘦長,皮下脂肪缺乏,肌張力低下,直立時上腹凹陷,下腹膨隆
發布於 2024-10-26 03:01
0評論
提及胃下垂,這種病在平時的生活中,非常的常見且高發,並且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生活中,它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特別是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的增加,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而,生活中,應該要了解一些胃下垂的症狀。 生活中,胃下垂是指在X線檢查中,發現胃的位置低於正常而言。本病的發生與身體的素質有關,比如平素或久病後身體消瘦,致使腹壁的緊張度發生變化,腹壁脂肪缺乏,或者肌肉鬆弛,腹壓減低
發布於 2024-11-17 06:38
0評論
茱萸黨參治胃下垂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化溼。主治胃下垂。 【處方組成】吳茱萸、黨參、桂枝克12克,白朮、茯苓、陳皮、制半夏克10克,乾薑20克,旋覆花15克,炙甘草6克,大棗6枚。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30例中,結果:治療15~49日,痊程13例,有效15例,無效2例(胃治垂均在髂嵴連線下>14釐米),總有效率為93.3%。 潞黨參黃
發布於 2024-12-22 13: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