蟯蟲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過肛門一手一口直接感染和人群之間接觸感染,偶爾,在肛周孵育的幼蟲再返爬回肛門內而發生逆行感染。本病容易傳播,常在集體兒童機構或家庭中造成流行。
蟯蟲成蟲細小,呈乳白色。雌蟲長8~13mm,體直,尾部尖細;雄蟲大小約是雌蟲的1/3,尾部向腹部捲曲,有一交合刺。蟲卵為橢圓形,不對稱,一側扁平,一側稍凸,無色透明。在剛排出的蟲卵內常有蝌蚪期胚胎,在適宜環境下發育為含蚴蟲的蟲卵,即感染性蟲卵。
蟯蟲的生活史簡單,無外界土壤發育階段。成蟲主要寄生於同盲部,頭部附著在腸粘膜或刺人粘膜深層,吸取營養,並可吞食腸內容物。雄蟲交配後死亡,雌蟲在盲腸發育成熟後沿結腸向下移行,在宿主人睡後爬出肛門產卵,每次產卵約1×l0^4個,產卵後多數雌蟲死亡,少數可再回到肛門內,甚至可進入陰道、尿道等處。剛排出的蟲卵在宿主體溫條件下,6小時即發育為感染性蟲卵,蟲卵經手、汙染食物和水等進入人體消化道,幼蟲孵出並沿小腸下行,經兩次蛻皮至結腸部位發育為成蟲。這種自身感染是蟯蟲病的特徵,也是需多次治療才能治癒的原因。蟲卵亦可在肛門周圍孵化,幼蟲可經肛門逆行進入腸內併發育為成蟲,這種感染方式稱為逆行感染。
蟯蟲頭部可刺入腸粘膜,偶爾深達粘膜下層,引起炎症及微小潰瘍。偶爾穿破腸壁,侵入腹腔或闌尾,誘發急性或亞急性炎症反應。極少數女性患者可發生異位寄生,如侵入陰道、子宮、輸卵管,甚至腹腔,引起相應部位的炎症。雌蟲在肛門周圍爬行、產卵導致局部瘙癢,長期慢性刺激和搔抓產生局部皮膚損傷、出血和繼發感染。
蟯蟲寄生蟲數自幾條至千餘條。蟲體頭部刺人腸粘膜,偶爾深達粘膜下層,引起炎症與微小潰瘍。由於蟯蟲寄生期限短暫,故腸粘膜病變輕微。蟯蟲偶爾可穿破腸壁侵入腹腔或闌尾,誘發急性或亞急性炎症。極少數女性患者可產生異位損害,如侵入陰道、子宮、輸卵管、甚至腹腔,引起陰道炎。雌蟲在肛周產卵。刺激皮膚,引起瘙癢。長期慢性刺激可產生局部皮損、出血和繼發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