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感染(95%):
主要是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或美洲鉤口線蟲兩種鉤蟲,主要導致皮膚、小腸和肺發生病變。
皮炎:鉤蚴性皮炎可見局部血管擴張、出血、血清滲出。在真皮內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浸潤,在結締組織、淋巴管和血管內有時可見到幼蟲。
小腸:鉤蟲成蟲以口囊吸附在小腸粘膜絨毛上,造成多數出血點及小潰瘍。常見者為散在、直徑3~5mm的淺層出血或糜爛,其次為大塊深及粘膜下層甚至肌層的出血性瘀癍。潰瘍周圍粘膜層、固有層及粘膜下層常有水腫及中性、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肺:肺組織有點狀出血,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浸潤。若有大量鉤蚴移行,則可引起肺組織廣泛炎症反應,甚至可形成肺小葉實變。
發病機制
1. 幼蟲的致病作用:幼蟲侵入人體皮膚可引起鉤蚴性皮炎,局部皮膚可出現小的紅色丘疹。
2. 成蟲引起的損害:鉤蟲成蟲以口囊吸附在小腸粘膜絨毛上,以攝取粘膜上皮及血液為食。成蟲經常更換吸附部位,並分泌抗凝血物質,故被鉤蟲吸附的粘膜不斷滲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漿蛋白丟失。
病理改變:病理改變主要發生於皮膚、肺組織、腸組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