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3 21:42

概述

鉤蟲病可導致人貧血、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勞動力下降。輕者可無症狀,稱鉤蟲感染,嚴重貧血者可導致心功能不全,兒童營養不良、發育障礙等。

步驟/方法:

1、 寄生於人體的鉤蟲主要有十二指腸鉤蟲和美洲鉤蟲,雌蟲較粗長,雄蟲細短,尾部有交合傘。

2、 傳染源為鉤蟲感染者與鉤蟲病者,尤其是鉤蟲病患者糞便排出的蟲卵。任何年齡與性別均可感染,但以青壯年農民感染率為高,感染者大多數為菜農、桑民、茶農、棉農、礦工和磚瓦廠工人。

3、 主要會造成皮膚損害,引起皮炎,當鉤蟲幼蟲穿過肺微循環到達肺泡時,可引起肺間質和肺泡點狀出血和炎症,重者可產生支氣管肺炎。當鉤蟲口囊咬附在小腸粘膜絨毛上皮,可引起粘膜傷口滲血。

4、 可通過檢查血象,看血清鐵濃度是否有顯著降低。查看骨髓象看造血是否旺盛。或者直接糞便檢查,看糞便隱血試驗是否呈陽性反應。

注意事項:

各地方要加強糞便管理,推廣糞便無害化處理。不吃不衛生蔬菜,防止鉤蚴經口感染。多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對鉤蟲病的認識,在鉤蟲病感染率高的地區開展集體驅蟲治療。

人類感染鉤蟲病相關文章
概述 由蠕形住腸線蟲寄生於人體腸道而引起的傳染病,患者和感染人群主要是兒童。成蟲主要寄生於人體回盲部,頭部附著在腸粘膜或刺入粘膜深層,吸取營養,並可吞食腸內容物。(圖為蟯蟲成蟲) 步驟/方法: 1、 人是蟯蟲唯一的終宿主,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排出體的蟲卵即具有傳染性。蟯蟲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可直接經手從肛門至口進入消化道而感染,也可經生活用品及受汙染的食品而間接感染。 2、 臨床表現為肛門
發布於 2023-03-13 21:26
0評論
1豬或牛帶絛蟲病患者糞便中排出的蟲卵對其本人及周圍人群均有傳染性,可使中間宿主豬或牛感染而患囊尾蚴病,鼠是短膜殼絛蟲的保蟲宿主,故患者和鼠均是其傳染源。人進食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而感染。 2症狀多輕微,一般以糞便中出現白色帶狀妊娠節片為最初的唯一症狀。約有半數患者在上腹部或臍周出現腹痛,常伴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改變等消化系統症狀,偶見神經過敏、失眠、磨牙、癲癇樣發作與暈厥等神經系
發布於 2022-12-21 19:24
0評論
概述 由各種絛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引起的一類腸道寄生蟲病。以豬帶絛蟲和牛帶絛蟲最為常見。人多因進食含活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而被感染。(圖為豬帶絛蟲成蟲) 步驟/方法: 1、 豬或牛帶絛蟲病患者糞便中排出的蟲卵對其本人及周圍人群均有傳染性,可使中間宿主豬或牛感染而患囊尾蚴病,鼠是短膜殼絛蟲的保蟲宿主,故患者和鼠均是其傳染源。人進食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而感染。 2、 症狀多輕微,一般
發布於 2023-03-13 21:10
0評論
概述 傳染源為血內含微絲蚴的人,馬來絲蟲還可寄生在貓、犬、猴等哺乳動物體內。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圖為絲蟲成蟲) 步驟/方法: 1、 寄生於人體的絲蟲有八種:班氏絲蟲,馬來絲蟲,帝紋絲蟲,盤尾絲蟲,羅阿絲蟲,鏈尾絲蟲,常現絲蟲,奧氏絲蟲。 2、 急性期的絲蟲病可導致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好發於四肢,以下肢多見;可以出現絲蟲熱以發熱伴畏寒、寒戰等,慢性期的絲蟲病以淋巴系統增生和阻
發布於 2023-03-13 21:58
0評論
1.皮膚鉤蚴移行症(cutaneouslarvamigrans,CLM) (1)鉤蚴皮炎(糞毒、糞疙瘩、肥水疙瘩、肥水瘡):鉤蚴(以美洲鉤蟲為主)侵入處,可在20~60min內出現瘙癢、水腫、紅斑,繼而形成丘疹,尤以足趾間,足底、手背及指間最為常見。1~2天內轉為水皰。一般於1周後自行消失。如搔破,易繼發細菌感染,癒合延遲。 (2)鉤蚴肺炎:鉤蚴移行過肺,可致肺部點狀出血及炎症反應。一般在感染後
發布於 2025-01-09 08:48
0評論
得了鉤蟲病應及早採取綜合治療措施,以免發生嚴重貧血及營養不良。一般療法必須注意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給高蛋白質、多維生素飲食,貧血者應補充鐵劑,並同時服用稀鹽酸每次滴和維生素C以助鐵劑的吸收,貧血嚴重者應考慮少量輸血,每次~50ml,或5~10ml/kg,出現嚴重心力衰竭者,先給毒毛旋花子甙K。 鉤蟲病的治療方法: 驅鉤蟲藥物種類很多,但尚無較理想的藥物,需多次反覆治療才能根治。此外,農村鉤蟲病患
發布於 2024-01-15 18:40
0評論
鉤蟲病是由於鉤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狀為好食易飢,倦怠乏力,膚色萎黃,面足浮腫,故中醫文獻把鉤蟲病稱為黃腫病、疳黃、黃胖、饕餮黃等。四川及浙江民間又稱為懶黃病、粑黃病、桑葉黃等。鉤蟲病的流行相當廣泛,在我國南方各省較為多見。鉤蟲病除藥物治療外,還應給予富於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以促進氣血的生長及脾胃功能的恢復。病情嚴重的患者應適當休息。 鉤蟲病飲食方法(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
發布於 2024-01-15 18:53
0評論
鉤蟲病的症狀主要由鉤蚴及成蟲所致,但成蟲所致的症狀更為長久和嚴重。鉤蚴侵入處的皮膚感到奇癢和燒灼,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俗稱“糞觸塊”、“糞毒”、“糞疙瘩”。隨鉤蚴在人體內的移行,受感染後的3-5日,常出現喉癢、咳嗽,重者甚至劇烈乾咳或哮喘發作。 一、幼蟲所致的症狀表現如下: ⑴鉤蚴性皮炎:是鉤蟲感染者最常見的早期臨床症狀。當絲狀蚴侵入皮膚後數分鐘,皮膚可發生燒灼、針刺樣或奇癢等感覺,
發布於 2025-01-09 06:31
0評論
1,大蒜檳榔液: [原料]大蒜30g,仙鶴草、檳榔、苦楝樹根皮各6~9g。 [製法]把上述各味洗淨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煎煮。 [功效]有殺鉤蟲的功效。用於鉤蟲病。 [服法]空腹服用,1次/d至痊癒為止。 2,南瓜子鶴湯: [原料]南瓜子仁60g,仙鶴草25g。 [製法]將南瓜子與仙鶴草同放入沙鍋內煎熬15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殺鉤蟲,去蟲卵。用於鉤蟲病。 [服法]1次/d,直至痊癒為至。
發布於 2025-01-09 09:02
0評論
鉤蟲病的傳染源是鉤蟲病患者和感染者,鉤蟲感染在我國分佈極廣。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當溫、溼度的土壤中孵化。約1周左右經桿狀蚴發育成具有感染力的絲狀蚴,絲狀蚴接觸人體即鑽入皮膚,隨血液流經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細血管後循支氣管、氣管而達咽喉部,然後被吞入胃,構成鉤蚴移行症。鉤蚴主要在空腸,少數在十二指腸及迴腸中上段內發育為成蟲。自絲狀蚴侵入皮膚至成蟲在腸內產卵約需50天,成蟲的壽命可達5-7年,但
發布於 2025-01-09 06: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