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身治療
(1)抗休克。嚴重複合傷的患者,應立即進行全身查體和有關檢查。給予補充適量的血液、膠體及晶體溶液及止痛等。以防止失血性休克及創傷性休克的發生或加重,應先處理危及傷病員生命的嚴重創傷性出血;(2)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尤其對開放性損傷的傷病員,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是必要的。
(二)前尿道損傷
1.一般措施:騎跨傷往往不會大出血,否則在進行復蘇術時,還需局部壓迫,控制出血。
2.特殊治療
(1)尿道挫傷:尿道挫傷患者無尿外滲表現,尿道保持完整。行尿道造影后,可囑患者排尿,若排尿正常不伴出血或疼痛,無需進一步治療。若有持續出血,可用導尿管引流。
(2)尿道裂傷:尿道造影后應避免行器械檢查。取下腹部正中小切口,暴露膀胱頸部以便於留置膀胱造瘻管,在尿道裂傷癒合期間應將尿液完全改道引流,當然也可行經皮膀胱造痿。若尿道造影發現僅少量外滲,可在恥骨上導管引流7天后,行排尿檢查,觀察有無外滲。若損傷更為廣泛,在行排尿檢查前,需經恥骨上導管引流2~3周。損傷癒合後可發生狹窄,多數狹窄並不嚴重,無需手術重建。證實無尿外滲後,可拔除膀胱造瘻管,隨後測尿流率判斷有無狹窄引起的梗阻。
(3)尿道裂傷伴廣泛尿外滲:重度裂傷後,尿外滲可波及會陰、陰囊和下腹部。需對這些部位進行引流,同時行恥骨上膀胱造瘻術。出現感染、膿腫者,行有效的抗菌治療。
(4)急診修補:尿道裂傷可以行急診修補,但手術操作困難,且術後狹窄發生率高。
3.併發症的治療:損傷處狹窄範圍廣泛者需推後行重建術。
4.預後:尿道狹窄是主要併發症,多數不需手術重建。若狹窄消除後尿流率低且有感染及尿瘻表現時,需考慮手術重建。
(三)後尿道損傷
(1)挫傷:表現為局部疼痛、血尿、尿瀦留,給予留置導尿管3~5d即可治癒。
(2)部分或完全尿道斷裂:早期治療的原則是引流尿液、減少尿道狹窄、尿失禁和陽萎的發生率。尿道部分或完全斷裂的患者,斷端無明顯移位時試行導尿,導尿管可進入膀胱者,治癒後發生尿道狹窄的病例較少。一旦導尿管進入膀胱,保留尿管7~14d,拔管時行膀胱尿道造影以瞭解尿道有無狹窄,依據狹窄程度進行必要的尿道擴張。
①尿道修補吻合術:早期手術修復後尿道斷裂仍很必要,特別是在嚴重的膜部、前列腺部尿道損傷,膀胱頸部傷、血管傷及直腸傷的患者。後尿道損傷早期經恥骨上或會陰部作尿道修補吻合術可以使尿道達到良好的解剖復位,不易形成尿道狹窄,術後尿流通暢率高。但因手術野深,局部組織損傷及血腫較重,手術野不清,難度較大,且有加重骨盆骨折、出血、神經損傷等的危險。有條件的醫院儘可能行手術修復。後尿道損傷如合併有骨盆骨折,活動性出血、休克,可僅做恥骨上膀胱造瘻,3個月後行二期尿道修復。
morehouse報告:
二期修復也可使尿道狹窄發生率從14%降至6%,尿失禁從21%降至6%,陽萎從33%降至10%。無條件行尿道修補的醫院,也可只做單純性膀胱造瘻,擇期行二期手術修補。
②尿道會師術:近年該手術因療效差,已很少使用。對於後尿道損傷患者具有操作簡單,易於掌握等優點。尿道會師術有一定的療效,總有效率可達58.7%,約41.0%患者需行二次手術。操作時應注意輕巧,不能反覆操作。如有骨片等影響會師或由於全身情況差合併休克等狀態下可只做單純性膀胱造瘻。前列腺部尿道損傷患者,會師術中可將縫線從膀胱頸4點、8點處縫向會陰、結紮,使上移的前列腺尿道準確對位。隨著內鏡技術的進展,特別是纖維膀胱鏡的臨床應用。
窺鏡下尿道會師術也取得較好的療效。可減少出血、陽痿等併發症的發生。
3.併發症的治療:
(1).尿道狹窄
尿道損傷後尿道狹窄的處理時間以3個月之後比較合適。可行尿道擴張、尿道內切開術及尿道吻合術。
(2).尿失禁
對於尿道損傷後尿失禁,以恢復患者尿控功能為中心:以增加尿道阻力為主,降低逼尿肌為輔;尿失禁較輕者以內科治療、體療及理療為主,治療無效或尿失禁較重者行外科手術治療。
4.預後:若能避免併發症,預後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