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了解寶寶每天對鈣的生理需要量
0~6個月的寶寶每日需鈣300mg,7~12個月為400mg,1~3歲為600mg。為了加強鈣的吸收,0~3歲的寶寶每日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 400U。維生素D對維持體內正常的鈣磷代謝起關鍵作用,缺少了維生素D,再吃多少鈣,鈣也吸收不了多少,骨骼內也不會沉積更多的鈣。人體內的維生素D主要是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骨化醇經日光中的紫外光照射轉變而來。嬰兒出生後如果長期得不到陽光的照射,就很容易導致維生素D缺乏,進而引起缺鈣,嚴重者會引起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而維生素D與鈣相比,在寶寶的食物中更易缺乏,所以年輕的父母莫忽視給寶寶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否則,補再多的鈣也是徒勞的啊。
2、補鈣要根據寶寶的個體情況和餵養方式而定
健康出生的寶寶,若是母乳餵養,只要母親不缺鈣,母乳充足,就能基本滿足寶寶對鈣的需求。但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不足,故從寶寶出生後2-3周起需每天補充維生素D 400U到2歲。若寶寶是人工餵養,由於配方奶中強化了鈣質,只要寶寶每天攝奶量足夠,一般不會缺鈣。而維生素D在普通配方奶粉中的添加量並不多,平均每500ml配方奶可提供維生素D約200U,也就是嬰幼兒生理需要量的一半,不足的部分可以讓寶寶曬太陽來獲取(尤其是夏季戶外活動較多時),在秋冬季節可補充適量維生素D製劑。早產兒或雙胎的寶寶,出生時體內鈣和維生素D儲存較少,且生後生長速度快,因此,生後需每天補充維生素D 800~1000U,3個月後再改為每天補400U,同時補充適量的鈣劑。若無法進行母乳餵養,可選擇針對這類高危兒的配方奶(如早產兒配方奶)餵養,以保證寶寶有充分的鈣來源。
3、食補加戶外活動是最經濟的補鈣方法
從添加輔食階段開始,寶寶進奶量減少,需要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此時,年輕的父母要給寶寶添加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豆製品、蛋黃、肝泥等等。當寶寶自己能獨立進食的時候,可以通過牛奶、雞蛋、豬肝、蝦皮、海帶等食物補充鈣質。此外,日光照射是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對於尚不會走路的寶寶,家長要每天帶出去1~2小時,曬曬小臉、小手和小屁屁,而2歲以後的孩子,活動範圍變大,戶外活動是最經濟的維生素D的來源。
4、定期帶寶寶到醫院體檢,早期發現鈣缺乏的表現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早期,寶寶可以有多汗、枕禿、易激惹、夜驚等表現,家長若不重視,病情繼續發展,還會引起骨骼改變,如:6個月以下的寶寶有顱骨軟化,6個月以上的寶寶有方顱、肋串珠、雞胸、手(足)鐲、O形腿、X形腿等表現。骨骼畸形一旦形成,要糾正就很困難了,關鍵在於早期預防。此外,要注意的是,寶寶有上述表現並不一定就是佝僂病。有家長把寶寶下肢的生理性彎曲誤認為O形腿,把寶寶萌牙延遲、前囟門晚閉誤認為就是缺鈣,事實上在某些生理狀態或其他疾病的影響下也會有如此表現。家長只有帶寶寶到醫院仔細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才能做好早期預防措施。
5、慎用維生素D製劑,避免寶寶攝入過量而中毒
如今市場上“氾濫”著各種強化維生素D和鈣的食品,如鮮奶、奶粉、米糊、餅乾等等。商家們打著保健品的招牌,不標明成分,誘導家長盲目購買,其後果是嚴重的。寶寶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D製劑,易導致維生素D在體內蓄積,過量中毒,輕則表現為厭食、煩躁、嘔吐、精神萎靡,重則發生腎功能衰竭而死亡。維生素D是把雙刃劍,如何使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若家長在家中發現寶寶有中毒表現,應立即帶來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