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5-01-17 23:06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溼,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溼,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洩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朮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癒。

  5、溼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溼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癒。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

  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朮、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溼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鬱金、白朮、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癒。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溼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朮、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癒。

  黃疸的西醫藥治療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睪丸用黑紙遮蓋,用單光20W藍色熒光燈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間距離2.5cm,距患兒35—50cm或用雙光上下各6支燈管,下方距離患兒25—35cm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魯米那。生後第1周給藥,劑量為4—8mg/kg/日,連服4日,3—7日可顯效。也可首次給大劑量8mg/kg/日,然後小劑量維持4mg/kg/日。加用尼可剎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療效。

  3、換血療法 :作用:①換出部分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②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③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

治黃疸型肝炎秘方相關文章
  (1).表面抗體、核心抗體為陽性(符號為+),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符號為—)。 (2).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為陽性,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 (3).表面抗體為陽性,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為陰性。以上情況不必接種乙肝疫苗,也不需任何治療。3.屬於現症感染狀態,須劃歸乙肝患者的情況: (1).表面抗原陽性。 (2).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為陽性(俗成“大三陽”)。 (3).
發布於 2025-01-17 22:59
0評論
概述 出現黃疸性肝炎的患者,其身體會出現肝區疼痛等症狀,同時患者還會發現自身的尿液黃得像茶一樣,而且還會不定期出現發熱現象,發熱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於患者的肝細胞壞死,或者是解毒排洩,功能降低等原因導致的,所以患有黃疸型肝炎的患者,及時的進行控制,不然可能會由於黃疸性肝炎的原因,從而危害到自身的生命,引發身體出現其他的問題。 步驟/方法: 1、 黃疸型肝炎出現的原因都是由於細菌感染的原因,一般
發布於 2023-04-22 07:53
0評論
黃疸肝炎一般可以按照急性肝炎的方法來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菌丹平肝膠囊、複方菌黃顆粒,以及丹參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等退黃藥物。如果黃疸症狀嚴重,且持續時間長,且有加重趨勢的患者,可以用強的松或強的松龍等藥物。 從中醫的治療方法來說,黃疸肝炎是由於體內溼熱鬱蒸使肝膽受損而引起的,因此對於黃疸肝炎的治療,應該以清利肝膽、清熱利溼為主。而急性黃疸型肝炎又分為熱重型、溼重型和溼熱型三種,不同類型的
發布於 2024-08-17 05:38
0評論
黃疸肝炎一般可以按照急性肝炎的方法來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菌丹平肝膠囊、複方菌黃顆粒,以及丹參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等退黃藥物。如果黃疸症狀嚴重,且持續時間長,且有加重趨勢的患者,可以用強的松或強的松龍等藥物。 從中醫的治療方法來說,黃疸肝炎是由於體內溼熱鬱蒸使肝膽受損而引起的,因此對於黃疸肝炎的治療,應該以清利肝膽、清熱利溼為主。而急性黃疸型肝炎又分為熱重型、溼重型和溼熱型三種,不同類型的
發布於 2024-08-14 14:48
0評論
1輕型消黃湯 【來源】關幼波,《中醫原著選讀》 【組成】茵陳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當歸、丹皮、酒炒黃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利溼清熱,芳香化濁。 【方解】方中重用茵陳,利膽退黃;白芍、赤芍、丹皮、當歸養陰和血、清熱涼血;黃芩清熱解毒;藿香芳香化濁;杏仁宣肺利氣;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溼。諸藥相伍、共奏利溼清熱、芳香
發布於 2023-03-21 23:35
0評論
一、病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顆粒、管狀顆粒和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顆粒(Dane顆粒)3種不同形態的病毒顆粒。前二者分別為過剩的HBV外殼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顆粒,無傳染性;而Dane顆粒在肝細胞中複製,具有傳染性。HBV可在人
發布於 2023-06-24 13:04
0評論
●採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 不適當的飲食會造成過敏症、消化毛病、體能差、及無法去除有毒物質。蛋白質含量低,而糖類及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尤其是包括許多飽和脂肪(來自油炸食物)及氫化脂肪的飲食對肝炎患者尤為不利,它們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的蛋白質,以修補受損的組織,並加重肝臟的負擔。 ●合理補充螢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結構基礎。患肝病時,因為肝臟細胞受到損害,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等,需要蛋白質進行修復,
發布於 2024-09-19 21:34
0評論
黃疸是指高膽紅素血癥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高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出現黃染當血清膽紅素濃度為17.1~34.2umol(1~2mg/d1)時而肉眼看不出黃疸者稱隱性黃疸如血清膽紅素濃度高於34.2umol/L(2mg/d1)時則為顯性黃疸一般治療如存在引起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應給予對症治療藥物治療使用酶誘導劑: 苯巴比妥抑制溶血過程靜脈滴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飲食有節禁菸酒勿進食不潔
發布於 2024-11-11 07:06
0評論
黃疸型肝炎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病種,這個只是一種具體的症狀表現,當然經過治療是可以解除症狀的,但是至於是否能夠完全消除病毒,是要看是具體是由甚麼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出現這種黃疸現象,主要是由於肝炎病毒侵犯肝臟,並在肝細胞內複製.在機體的免疫反應作用下,一起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水腫、破壞使肝臟組織發生炎性侵潤,充血、水腫、滲出、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等一系列變化。這樣就影響了肝組織的正常狀態和結構,損害了
發布於 2023-03-18 13:52
0評論
1。血清膽紅素測定。1分鐘膽紅素是血清與試劑混合後於1分鐘時測定的膽紅素含量,一般佔總膽紅素的20%。肝細胞性黃疸時,1分鐘膽紅素/總膽紅素的比值常在20%~60%。 2。血清蛋白測定。在肝細胞性黃疸的中、晚期,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少數情況下,如球蛋白顯著增高時,則總蛋白可正常或超過正常。蛋白電泳測定在急性黃疸型肝炎者,其β及γ球蛋白輕度升高;而肝
發布於 2023-03-18 13: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