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大腸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被稱為結直腸癌。它是胃腸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常見的是血便或粘液膿血便,大便形狀或習慣的改變,腹痛,腹部腫塊等。根據其不同的發生部位,臨床表現往往有其特殊性。大腸癌發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病情發展緩慢,遠期療效優於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預後較好;但大腸癌發病率高,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A.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1.飲食因素,如高脂肪飲食、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缺乏;
2.結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等;
2.血吸蟲病等;
3、遺傳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結直腸癌等。
2.有哪些症狀?
1、結直腸癌的早期病變侷限於粘膜,可以沒有症狀或僅有腸道習慣的改變。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便血,多為淺色,粘附在大便表面;
2.粘液便和膿血;
3.排便習慣的改變;
4.腹痛和腹脹 結直腸癌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腹痛和腹脹。其中,腹痛的發生率高於腹脹的發生率。疼痛的性質可分為隱痛、鈍痛和絞痛。
常見併發症:
1、腸梗阻
腫瘤的增大可引起腸腔狹窄,腸內容物通過受阻,造成機械性腸梗阻。
2.腸穿孔
臨床表現為典型的急腹症,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X線平片見隔膜下有新月形遊離氣體,可作初步診斷。
3、出血
急性出血是結直腸癌較少見的併發症。
常規治療
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凡是可以手術切除的腫瘤,只要病人能耐受手術,就應該手術切除,即使是一些有遠處轉移的病例,也應該切除原發灶,以解決可能出現的梗阻和出血等問題。除手術冶療外,中醫藥和放療在大腸癌的治療中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五。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1.40歲以上,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人;
2.家族中有大腸癌和腫瘤息肉的人;
3.腸道習慣改變的人;
4.結腸內有腫瘤息肉的人;
5.大便帶血的人。
六、哪些因素與預後有關?
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取決於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和病理類型。此外,大多數年輕患者的預後較差,女性患者的預後好於男性患者,有症狀的患者比無症狀的患者預後差,有下消化道出血、腸梗阻和腸穿孔等併發症者預後差,腫瘤的大小、位置、形狀和活動性也對預後有影響。
七、預防結腸癌的生活提示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減少高脂肪、油炸和黴變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開展 "健康中國行 "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健康知識,讓更多的人瞭解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