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是因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後,壓迫到我們的神經、血管、軟組織後而引發的一系列頸椎綜合症。然而頸椎病又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形的頸椎病,出現頸椎病的症狀又大不相同,臨床上頸椎病的主要分型。
1、頸型
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以頸部本能、痛、脹及不適感為主,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抬頭困難,患者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約半數以患者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患者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此型頸椎病病程較長,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常反覆發作或時輕時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訴頭部轉動時發生奇異的響聲。發作時,患者頭部偏向患側,以緩解疼痛及不適。
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機。因而這個類型的提出,對於頸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2、神經根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急性期患者活動頭頸部可以引起頸、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間痛重,影響休息。少數患者為防止觸碰頸部加重症狀,用手保護患部。上肢肌力減弱為運動神經受損引起的症狀,表現為患者持物時費力,部分患者持物時易脫落。肢體骨骼肌由2根以上的神經共同支配,單獨神經受損表現為輕度肌力減弱,主要的神經根受累可出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頸椎病患者常有頸部發板的症狀。頸神經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頸、肩部肌肉張力增高或痙攣。在急性期,檢查多可現患者後頸部一側或雙側甩肉緊張,局部有壓痛
3、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 頸椎間盤突出圖例,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有的以上肢開始發病,向下肢發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病,向上肢發展。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4、椎動脈型
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常伴有頭暈、黑蒙等症狀,與頸部旋轉有關。中年以上的患者,經常因為頭頸部體位的改變而致眩暈,噁心,頭痛及視力減退。另外,患者者可以伴有神經根刺激症狀。發病時患者頸部活動常常受限;作頸部較大的旋轉、後伸活動時引起眩暈症狀。作後頸部觸診檢查時,可以發現部分患者上頸椎或其他患椎有移位,相應的關節囊部腫脹和壓痛。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平片可以發現患椎病理性移位。部分患者在患側鎖骨上部可以聽到椎動脈血流受阻的聲音
5、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難以鑑別。
6、食管型
指食管壓迫型,吞嚥有異物感,臨床上非常罕見,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嚥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
7、混合型
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同時存在,臨床上多見。
所以說,頸椎病的早期防治特別重要,平時應該避免長時間坐位、低頭工作,閒遐時可以做一下頸椎保健操來起到緩解頸椎疲勞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工作時應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尤以注意睡眠及工作時的體位,避免外傷、勞損及寒冷等不良刺激。平時只要注意保護頸部,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一般少有復發者;但如果不注意養頸之道,或是繼續增加頸部負荷,則有可能再發,使病情進一步發展或使病程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