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頸部淋巴結清掃術的切口設計三要素中,安全有效地切除病變仍然是前提條件,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考慮術後切口的美容效果。只有充分了解頸部皮瓣的血供特點,才能設計出符合美容要求的安全有效的切口。頸部皮膚的血供位於頸闊肌的淺層,呈隨機網絡結構,可分為以下四個區域:
1.頸部前上區
由面動脈和劍突下動脈的分支供應,這些動脈從下頜骨下緣下方進入頸闊肌
2.頸椎上外側區
由枕動脈、耳後動脈和頸外動脈的頸部皮膚分支供應。
3.頸椎中前區
由甲狀腺上動脈頸闊肌的皮質支供應,約88%的病例發生。它在肩胛骨和胸鎖乳突肌的交匯處穿透頸椎深筋膜。
4.頸下區
由頸闊肌支的分支和通過頸橫動脈的分支供應,其血液供應優於該區甲狀腺上動脈的頸闊肌皮支末端分支,發生率約為100%。頸外靜脈和頦下靜脈是主要的迴流靜脈。而皮下皮膚的血管網多為橫向走向。從上述供血分佈可以得出結論,頸部中央水平皮膚切口符合供血要求,頸部中間的橫向切口則完全避開了上述血管。
除血供外,頸部皮紋的位置對頸部淋巴結清掃的安全設計也非常重要。從皮紋的分佈位置分析,中老年患者的皮紋大多分佈在環上區,由於喉癌常發生在這一年齡段,因此在設計全宮頸淋巴結清掃術的皮紋切口時,很難做到充分暴露IV區。同樣,對於常見於青年和中年婦女的甲狀腺癌,由於大部分皮紋分佈在環鎖區,因此充分暴露IIB區是一個設計上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可以採用向後延伸的水平切口,也可以採用輔助切口來更充分地暴露上述區域。輔助切口的設計也應滿足美容要求,其應用對象是單純皮瓣切口暴露不佳者。為了美觀,主要設計在頸部外側,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或腮腺尾葉後緣做輔助切口,這樣從正面看時,由於胸鎖乳突肌的遮擋,可以掩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