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8 21:15

結節性多動脈炎(PAN)是一種非肉芽腫性血管炎,以中小動脈的節段性炎症和壞死為特徵,與HBV感染有關。
本病易形成動脈瘤,心臟是主要受累器官之一,多表現為冠狀動脈狹窄、閉塞和動脈瘤擴張。心包積液(甚至心包填塞)、冠狀動脈夾層、傳導阻滯、假性粘液瘤,以及在嚴重情況下的心臟破裂也有報道。臨床表現可能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反覆發作),甚至猝死。治療方案包括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相結合,也可採用血漿置換。
1990年ACR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分類標準:
1.體重下降≥4公斤(發病後表現)。
2、網狀發紺(四肢和驅動軀幹)。
3、睪丸疼痛和/或壓痛(非感染、外傷或其他原因所致)。
4, 肌痛、無力或壓迫(非感染、創傷或其他原因)。下肢肌痛、無力或壓痛。
5、多發性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單神經炎或多發性神經炎。
6、舒張壓≥90mmHg。
7、血尿素氮>40mg/dl或肌酐>1.5mg/dl(非腎前因素)。
8、血清HBV標誌物(HBs抗原或抗體)陽性。
9、動脈造影見動脈瘤或血管閉塞(動脈硬化除外,其他非炎症性病變如纖維蛋白異常形成)。
10.中小型動脈壁的活檢可見包括中性粒細胞在內的炎症細胞浸潤。
如果上述10項中至少有3項陽性,可考慮結節性多動脈炎。敏感性為82.2%,特異性為86.6%。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分類標準相關文章
鉅細胞動脈炎:好發於分層良好且具有外膜固有動脈的中等及大動脈,如顳淺動脈、枕動脈、眼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遠端、腋動脈、以及胸主動脈等。風溼性多肌痛:以肌痛,僵硬感為主,分佈於頸、肩、上臂、盆帶等部位;兩者可相互伴隨(可隱性伴隨)或先後出現,也可於治療後激素減量後出現;多發於50歲以上老年人,70-80歲為患病高峰,女性佔60-75%;1、化驗血沉增快(s/s:84%/30%),CRP增高(s
發布於 2022-12-01 22:31
0評論
一例79歲老年女性因頸部及雙肩新發疼痛就診,既往有鉅細胞動脈炎病史,每天服用7.5mg強的松治療。患者11個月前開始出現枕部壓痛和複視,當時紅細胞沉降率為78mm/h,顳動脈活檢顯示肉芽腫性動脈炎;經過每天60mg強的松治療6天后,患者複視消失;隨著糖皮質激素的逐漸減量,患者頭痛或視覺症狀均未見加重。該患者應如何處理?臨床問題鉅細胞動脈炎是一種炎症性血管病變,常見於壁層發達有外膜滋養血管的大、中
發布於 2023-02-28 01:06
0評論
1.變應性白細胞破碎性(壞死性)血管炎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過敏引起的一組血管炎疾病,主要累及細小血管,特別是毛細血管後靜脈。以管壁及其周圍組織內纖維蛋白沉積、變性及壞死,大量嗜中性粒細胞浸潤及核破碎成核塵為特徵。發病多較急,常有不同形態的皮膚損害。主要有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變應性系統性血管炎、過敏性紫癜、低補體性(蕁麻疹樣)血管炎等。 2.結節性多動脈炎以中、小肌性動脈節段性炎症與壞死為特徵的一種非肉
發布於 2024-04-02 15:03
0評論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大動脈炎,也稱“Takayasu動脈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及肺動脈。心肌損害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為細胞毒素和免疫複合物介導的心肌損傷,而後者包括高血壓、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瓣膜病變、冠狀動脈病變等繼發性引起心肌損害。二、臨床特點:除了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血管病狹窄導致相應臟器缺血缺氧的臨床表現(如頭暈、頭痛、暈厥、間歇性跛行等),還可出現胸悶、氣短等心功能
發布於 2022-12-18 21:20
0評論
1987年美國風溼病協會修訂的類風溼關節炎的分類標準是: 1.關節及關節周圍的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者3個以上關節部位的關節腫(≥6周)。 3.腕關節、掌指關節或者近端指間關節至少有一個關節腫(≥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類風溼結節伸肌表面或近關節區域的皮下結節。 6.類風溼因子陽性(效價≥1:32)。 7.手X線像改變後前位手、腕關節X線顯示骨侵襲或明確骨質脫
發布於 2023-12-11 04:52
0評論
系統性血管炎是一組以血管炎症為共同病理變化、以多器官多系統受累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無論血管大小皆呈血管壁炎性壞死病變,故該組疾病又稱系統性壞死性血管炎。腎臟血管分佈豐富,因此,它是系統性血管炎中最常見的受累器官。此外周圍神經、肺、皮膚也是常常受累的部位。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又叫Churg-Strauss綜合徵,是一類原因不明、主要累及中小動脈的系統性壞死性血管炎。患者常伴有哮喘或變應性鼻炎,主
發布於 2023-03-17 16:11
0評論
1、結節性甲狀腺腫:以中年女性多見。在機體內甲狀腺激素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垂體分泌TSH增多,甲狀腺在這種增多的TSH長期刺激下,經過反覆或持續增生導致甲狀腺不均勻性增大和結節樣變。結節內可有出血、囊變和鈣化。結節的大小可由數毫米至數釐米。 2、甲狀腺囊腫:絕大多數是由甲狀腺腫的結節或腺瘤的退行性變形成的,囊腫內含有血液或微混液體,與周圍邊界清楚,質地較硬一般無壓痛,核素掃描示冷結節。 3、結節性
發布於 2024-04-10 23:36
0評論
大動脈炎是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與肺動脈或冠狀動脈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性炎變,引起不同部位的狹窄或閉塞,少數亦可發生動脈擴張形成動脈瘤,好發於年輕女性,一般於40歲以前發病,發現一側或兩側肢體,尤其左上肢無脈或脈弱,兩側收縮壓差大於1.33kPa(10mmHg),頸或腹或背部可聞及血管雜音,由於受累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亦不同,活動時常表現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發熱,局部動脈疼痛等,故在診斷上必
發布於 2024-03-04 12:50
0評論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對脈管性疾病的認識較為模糊,缺乏科學而統一的分類標準。一些舊有命名不能準確反應病灶的性質,造成治療上的混亂以及學術交流的障礙。1982年,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整形外科Mulliken教授提出了基於血管內皮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分類方法,將血管性疾病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認為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存在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成為現代分類標準的基礎。1992年國際脈管性疾病研
發布於 2023-02-13 09:32
0評論
定義:伴哮喘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累及呼吸道,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和血管外肉芽腫形成的,影響小到中等大小血管的壞死性血管炎。流行病學:發病率相對較低(2.5/10萬/年),男女比例2:1,發病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38歲。臨床表現:呼吸系統1、過敏性或變應性鼻炎:常是初始症狀,70%患者可以出現此類表現。主要症狀為鼻塞,排出膿性或血性分泌物。偶有鼻中隔穿孔。鼻粘膜活檢常見血管外肉芽腫形成伴
發布於 2022-10-22 03: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