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14:40

        結構式家庭治療認為,作為一個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師,首先要挑戰醫生的診斷,即使我自己就是醫生,在治療中,我也要挑戰我的診斷。下面結合筆者的一個實踐中的例子討論如何進行家庭治療。
  這是一名我診斷為社交(以害怕上學為主)恐怖症的病人,家庭中有一個19歲獨生女,青春期後期起病,父親是成功的推銷員,在外地工作。患者以害怕上學為主要表現,治療開始時,第一次治療時母女倆兒一直為她不能上學而哭泣,她一上學就頭疼、胃疼,一到學校就想起不愉快的事情,無法堅持上學,這一個案表面上看與家庭無關,但當我挑戰了診斷,挑戰了學校引起的恐怖症狀,也就是考慮把個人的症狀引入到整個家庭的關係問題上的時候,奇蹟發生了,原來她每次在父親從外地回家時,軀體不適的症狀就會減輕,而且可以上學;可是父親一走,母親因擔心她會精神分裂,就默許她不去上學,也就是說,母親的軟弱才是她不能上學的真正原因。

  我首先提升了母親的能量,開始要求母親儘量控制她的情緒,表現出她面對困難時的堅定,她很快成了我的協同治療師,從第二次治療開始,她已經能在女兒哭泣時,坐得很直,而不是全身前傾,表現對女兒的特別關注了。此後的治療中,我稍稍坐在女兒後方,鼓勵女兒直接與母親溝通,反覆強調她是一個19歲的青少年,並讓她站起來於母親比個子,暗示她已經長大,即提升了孩子的能量。當她在我面前表現出成熟的一面時,我提醒母親,她在她的面前卻像個孩子,隱喻她有成長的能力。由於父親遠在昆明,所以我只見了母女兩人,我有一個假設,是母女之間糾纏太緊,因為她們朝夕相處,父親則無法進入她們的系統,所以在第三次治療中,我試圖讓母親瞭解到,不能與孩子太接近,因為這樣,孩子就無法去面對外面世界,這不僅傷害了孩子,還使父母都陷入痛苦的深淵。在治療中,我故意顯得並不比家庭成員更能幹,讓他們感覺到只有他們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同時,還告訴她們,問題並不那麼嚴重,這樣就把家庭正常化起來。
當母親說孩子欺負她,還說其實孩子與父親是很親密的時,只是由於父親脾氣很大,孩子只是害怕父親發脾氣而已,我從孩子有兩個不同的父親入手,活現出家庭的圖景,原來父親是經常發脾氣的,母親則很傳統,是典型的中國婦女,逆來順受;實在忍不住時,就會哭泣,或者不理丈夫,這時丈夫的行為就會收斂一些,做家務或者哄妻子,但不久依然故我,這時,我起身於母親跳舞,並把家庭比喻成三步的舞蹈,丈夫發脾氣――妻子忍受――丈夫收斂,並問母親,她喜不喜歡這個奇怪的舞蹈。
  從這個個案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關係問題的產物,她痛苦地掙扎在害怕父母因為吵架而離婚的恐懼中,每次她一不能上學,她父親就必須從外地回來,她犧牲了個人,維護了家庭,巧妙地把父母拉在了一起;母親也正因為同樣的需要丈夫回來,才默許孩子不去上學。
  要想改變家庭中這種奇妙的舞步,就要讓他們學會發展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新的行為方式,我一方面鼓勵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鼓勵母親的放飛孩子,在第五次治療中,利用已經成了我的協同治療師的孩子,提升丈夫的能量,要求他多與妻子溝通,使他能夠把妻子從女兒身邊拉回來,這樣就重整了家庭的結構,使夫妻之間建立在正常的家庭結構中應有的配偶同盟,並建立夫妻雙方與孩子的界限,分開父母在心理上與孩子的距離,促進孩子真正的成長,自己去面對困境。
  在這個個案的治療後期,父母開始討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考上重點大學,這時,我找到了治療進入第二階段的入口,也就是要把家庭的問題引入到整個社會這個大系統上去,也就是說家庭的小系統還要受到整個社會這個大系統的影響,由於社會的壓力,家庭不得不與學校聯手給孩子壓力,孩子生病也正是對這種雙重壓力的反抗與控訴,減輕這個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不是我作為治療師的責任,但是幫助這個家庭應對大環境的壓力卻是我可以做到的。我幫助孩子與父母一起深入的討論學習的問題,如何應對整個社會環境對於家庭和孩子的雙重壓力,讓父母和孩子聯手,因應他們共同的困難。
    從這個個案中大家可以看出,如果我始終在家庭中保持中立的立場,同情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表面上看我做了很多,實際上卻會甚麼也沒做!我們從開始學習心理治療起,就開始學習如何保持中立,實際上中立的真正意思是:在治療中的不同階段,我們只會支持家庭中的一個人,但是從治療的全過程  結構式家庭治療認為,作為一個結構式家庭治療的治療師,首先要挑戰醫生的診斷,即使我自己就是醫生,在治療中,我也要挑戰我的診斷。下面結合筆者的一個實踐中的例子討論如何進行家庭治療。
  這是一名我診斷為社交(以害怕上學為主)恐怖症的病人,家庭中有一個19歲獨生女,青春期後期起病,父親是成功的推銷員,在外地工作。患者以害怕上學為主要表現,治療開始時,第一次治療時母女倆兒一直為她不能上學而哭泣,她一上學就頭疼、胃疼,一到學校就想起不愉快的事情,無法堅持上學,這一個案表面上看與家庭無關,但當我挑戰了診斷,挑戰了學校引起的恐怖症狀,也就是考慮把個人的症狀引入到整個家庭的關係問題上的時候,奇蹟發生了,原來她每次在父親從外地回家時,軀體不適的症狀就會減輕,而且可以上學;可是父親一走,母親因擔心她會精神分裂,就默許她不去上學,也就是說,母親的軟弱才是她不能上學的真正原因。
  我首先提升了母親的能量,開始要求母親儘量控制她的情緒,表現出她面對困難時的堅定,她很快成了我的協同治療師,從第二次治療開始,她已經能在女兒哭泣時,坐得很直,而不是全身前傾,表現對女兒的特別關注了。此後的治療中,我稍稍坐在女兒後方,鼓勵女兒直接與母親溝通,反覆強調她是一個19歲的青少年,並讓她站起來於母親比個子,暗示她已經長大,即提升了孩子的能量。當她在我面前表現出成熟的一面時,我提醒母親,她在她的面前卻像個孩子,隱喻她有成長的能力。由於父親遠在昆明,所以我只見了母女兩人,我有一個假設,是母女之間糾纏太緊,因為她們朝夕相處,父親則無法進入她們的系統,所以在第三次治療中,我試圖讓母親瞭解到,不能與孩子太接近,因為這樣,孩子就無法去面對外面世界,這不僅傷害了孩子,還使父母都陷入痛苦的深淵。在治療中,我故意顯得並不比家庭成員更能幹,讓他們感覺到只有他們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同時,還告訴她們,問題並不那麼嚴重,這樣就把家庭正常化起來。
當母親說孩子欺負她,還說其實孩子與父親是很親密的時,只是由於父親脾氣很大,孩子只是害怕父親發脾氣而已,我從孩子有兩個不同的父親入手,活現出家庭的圖景,原來父親是經常發脾氣的,母親則很傳統,是典型的中國婦女,逆來順受;實在忍不住時,就會哭泣,或者不理丈夫,這時丈夫的行為就會收斂一些,做家務或者哄妻子,但不久依然故我,這時,我起身於母親跳舞,並把家庭比喻成三步的舞蹈,丈夫發脾氣――妻子忍受――丈夫收斂,並問母親,她喜不喜歡這個奇怪的舞蹈。
  從這個個案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關係問題的產物,她痛苦地掙扎在害怕父母因為吵架而離婚的恐懼中,每次她一不能上學,她父親就必須從外地回來,她犧牲了個人,維護了家庭,巧妙地把父母拉在了一起;母親也正因為同樣的需要丈夫回來,才默許孩子不去上學。
  要想改變家庭中這種奇妙的舞步,就要讓他們學會發展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新的行為方式,我一方面鼓勵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鼓勵母親的放飛孩子,在第五次治療中,利用已經成了我的協同治療師的孩子,提升丈夫的能量,要求他多與妻子溝通,使他能夠把妻子從女兒身邊拉回來,這樣就重整了家庭的結構,使夫妻之間建立在正常的家庭結構中應有的配偶同盟,並建立夫妻雙方與孩子的界限,分開父母在心理上與孩子的距離,促進孩子真正的成長,自己去面對困境。
  在這個個案的治療後期,父母開始討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考上重點大學,這時,我找到了治療進入第二階段的入口,也就是要把家庭的問題引入到整個社會這個大系統上去,也就是說家庭的小系統還要受到整個社會這個大系統的影響,由於社會的壓力,家庭不得不與學校聯手給孩子壓力,孩子生病也正是對這種雙重壓力的反抗與控訴,減輕這個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不是我作為治療師的責任,但是幫助這個家庭應對大環境的壓力卻是我可以做到的。我幫助孩子與父母一起深入的討論學習的問題,如何應對整個社會環境對於家庭和孩子的雙重壓力,讓父母和孩子聯手,因應他們共同的困難。
    從這個個案中大家可以看出,如果我始終在家庭中保持中立的立場,同情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表面上看我做了很多,實際上卻會甚麼也沒做!我們從開始學習心理治療起,就開始學習如何保持中立,實際上中立的真正意思是:在治療中的不同階段,我們只會支持家庭中的一個人,但是從治療的全過程來看,我們會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表達他們的痛苦,讓燦爛的陽光照耀到家庭的每一個角落!

家庭治療(一)--讓陽光照耀在家庭的每個角落相關文章
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需要接受心理治療的“問題孩子”,他們有的學習困難,有的厭學、逃學,有的拒絕吃飯,有的精神抑鬱,有的情緒失控,有的行為異常,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家庭麻煩”的製造者。而當我們近距離接觸他們以後發現:每個孩子的故事的背後都有整個家庭的故事;而應該接受“治療”的,也不僅僅是這些孩子,而是整個家庭。“家庭治療”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正是通過家庭治療師與家庭成員共同會談的獨特方式,
發布於 2023-01-17 12:41
0評論
甚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從童年開始成長的家庭,是相對於成年後組成的婚姻家庭而言的――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繼父繼母等成員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親屬及其他關係對我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你在甚麼樣的家庭出生、成長,直接決定著你成年後會成為甚麼樣的人。原生家庭中可能有哪些問題?我們的很多技能、習慣、處事方式都是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包括如何與人溝通、互動,處理我們的情緒和需
發布於 2022-10-05 09:05
0評論
家庭是社會運行的基本單位,是人類在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制度和群體形式。傳統意義的家庭成員主要包括父母和子女,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多元文化共存,家庭構成也多元化呈現,如丁克家庭、單身主義、單親爸爸或媽媽以及同性戀家庭等。這就要求我們用更加包容和多變的態度應對家庭的多元化過程。正常家庭過程那甚麼才是正常的家庭呢?早期觀點認為正常家庭過程是沒有問題或症狀的。這種論點建立在傳統
發布於 2023-03-14 00:31
0評論
許多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早期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個人的生活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個人的一生幸福。原生家庭在早期生活經歷中佔主要位置。原生家庭指個人出生、成長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組成,通常父母(尤其是父母關係)對個人的影響最大、最長久。下面我舉2個事例具體說明原生家庭是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的。例一父親是個商人,勤快、節儉、善良、寬容,
發布於 2022-10-05 09:55
0評論
概述 我在今天的單位體檢的時候,查出來患有乙肝了,症狀是比較輕微的,暫時不需要進行治療,但是我也讓讓全家都做了乙肝的體檢,除了我以外沒有任何的人查出來患有乙肝,,但是為了確保其他人以後不會被我傳染上,所以我開始做一系列的乙肝的預防措施,現在看來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可以幫助到和我有一樣情況的朋友們。 步驟/方法: 1、 首先我是讓全家人都去做了最積極主動的辦法,也是最有
發布於 2023-03-31 22:47
0評論
每個家庭都是有系統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組建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父母。我們應該正確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關係。當我們的家庭還是原生家庭時,子女應當孝敬父母,父母應當關心子女的生活。當我們有了新生家庭後,在這個新生家庭中妻子與丈夫二人要
發布於 2022-10-05 08:50
0評論
和諧社會從和諧家庭開始,和諧家庭從合格父母做起,合格父母造就合格孩子。家庭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治療對象不只是患者本人,而是通過在家庭成員內部促進諒解,增進情感交流和相互關心的作法,使每個家庭成員瞭解家庭中病態情感結構,以糾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態,改善家庭功能,產生治療性的影響,達到和睦相處,向正常發展的目的。由於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功能單位,它與每個家庭成員的關係最為密切。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個性、價
發布於 2022-12-03 18:56
0評論
1、家庭中有一個過度嚴厲的父親中國人常說,嚴父慈母,這實在是對父親功能的一個限制,因為父親也可以很溫柔的。我理想化的一個父親,是這樣一個狀態,他跟他人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邊界,但是他也有溫柔的能力,因為很多父親,他的人格沒有真正成長到一個男人的狀態,所以他需要用過度嚴厲來裝模作樣的像一個男人。實際上,是在拼命掩蓋自己沒有長大的這一部分。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歡的女孩兒面前如何的裝模作
發布於 2022-10-05 08:25
0評論
心理引言: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而新生家庭是指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庭。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如同遺傳密碼一般,刻進我們的人格、行為模式中。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安嘉和既可惡又可憐,他事業成功卻深藏著一顆陰暗的心。曾有很多心理學家對安嘉和的人格做了剖析:他之所以走向心理變態,
發布於 2022-10-05 09:50
0評論
在我國,影響到小孩發展的家庭關係常有哪幾種?我們如何來應對呢?第一種:孩子作為平衡器夫妻之間關係是動態的,經常處於一種需要協調和不斷處理日常矛盾的動態過程。一般情形下,這種生活的日常衝突會在夫妻關係的內部處理掉。但是,如果夫妻中的一方當自覺自己的力量微弱,在處理夫妻衝突上處於不利位置,處於下風,或者自覺是一個被“損害”的對象,他往往會邀請第三方力量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得這種關係不至於因為張力太
發布於 2023-03-05 13: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