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19:00

  一、安全依戀關係對今後成長的重要性

  依戀是指個體對某一特定個體長久持續的情感聯繫,是對此人的一種追隨、依附和親密行為以及由此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我們說的依戀關係主要指的是0-2歲,孩子出生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在傳統教育中我們總認為0-2歲的孩子不懂事,我們負責好他的吃穿,別生病就可以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在0-2歲時有著強烈的和媽媽在一起的需要,因此,在孩子0-2歲期間不要和孩子有太多的分離。在一些國家,媽媽在孩子3歲之前是不外出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家帶孩子,這一點很科學,因為這樣有利於孩子和媽媽建立穩定而安全的依戀關係,讓孩子內心感到安全,對孩子今後的人際交往方式有重要的影響。

  挪威的心理學家在孩子住院父母陪住問題上起到了改變兒童醫院制度。因為最開始發現一些孩子住院時不得不離開母親。我們看過一個紀錄片,媽媽把孩子送到醫院裡,媽媽離開了,在離開的瞬間,孩子的眼神中有絕望、恐懼,孩子要經歷痛苦,還要經歷陌生的護士和大夫,他不會像大人那樣感謝大夫。挪威的心理學家兒童研究員發現了這樣的兒童悲傷情景,讓所有住院的孩子,必須要有母親陪伴。

  有些朋友就談到,他2、3歲的時候,媽媽就是在廚房做飯都沒有關係,它覺得媽媽在,就會安心的去玩兒,心裡暖洋洋的,特別高興,自己玩兒都沒有關係,這就是心理的力量。但是有的孩子回憶,有的時候父母不在家,把他放在家裡,非常的可怕,感覺很孤獨,似乎整個世界都不要我了。大人覺得一會兒就回來,但是孩子的感覺是永久性的,他建立的記憶和理解就是他自己的,那個年齡段的理解就是“你不要我了,把我拋棄了!”這樣一來孩子長大後會出現人際關係問題,他很難信任別人,甚至無法信任這個世界,總是在懷疑的狀態下,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會留有戒心,不願意向別人流露內心真實的感受,雖然他很想和別人交朋友,但無論如何也融入不到別人的圈子裡,對別人說的話敏感,不相信別人是喜歡自己的,這是因為早年媽媽離開時給他留下了是自己不好的,所以媽媽才離開的印象,長此以往,與人交往就成了他的負擔,缺少朋友,性格變得孤僻、悲觀,甚至會影響到將來的婚戀關係,因為沒有早年的經驗幫助他與戀人建立親密而穩定的關係。

  二、如果不得不離開怎樣做更好?

  突然離開肯定是不好的,孩子突然被送到爺爺家了,送去以後,孩子會覺得爸媽就沒有了,不見了,他在那個時候形成一種被拋棄感,這對孩子來說是生與死的恐懼,非常的可怕!最好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送走,如果不得不送走的時候,仍然要儘量給孩子穩定的感覺,讓孩子覺得“媽媽還在,只是暫時的離開”,可以給孩子帶上他在家用的奶瓶、小被子,毛毛熊,或者是媽媽的一件衣服,上面有媽媽的味道,這樣會減少孩子對於媽媽不在的恐懼,定期的去看孩子,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最好是同一個時間出現,走的時候跟孩子說好下次再來的時間,這樣對孩子就會好多了,分離焦慮就會減少。孩子被接回家後還需要重新彌合關係,這樣就能大大減少心理障礙的發生。

  三、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怎麼辦?

  2-3歲的孩子就像我們不建議送到姥姥、奶奶家一樣我們不建議全託。最後是每天能接回家,而且固定在一個幼兒園,不輕易轉園。因為一個穩定的好幼兒園是一個客體,孩子作為主體,他與父母分離後,需要有一個新的客體替代,如果新的客體是穩定的,好的,那麼他會慢慢地習慣在幼兒園裡美好感覺。所以說,我覺得一件事情,不能完全說它的問題,它也會有另外好的一面,關鍵就是如何儘量避免它帶來的創傷。

  有的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的很厲害,媽媽老覺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後趕快跑、躲開了之後就沒事了,孩子會覺得“呦,她怎麼就沒了?”雖然媽媽躲開了,看不到孩子哭鬧的場景,心裡不用那麼糾結了,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不小的。媽媽應該事先告訴孩子,“媽媽把你送到幼兒園,幼兒園裡有其他和你一樣的小朋友,你可以跟他們玩,我們只是暫時的分開,媽媽下班後就來接你”,這些媽媽一定要告訴孩子,讓他知道媽媽就是去上班了,上完班之後就會回來,不是不要他了,這個過程也是與孩子建立一個互信的過程。可能還有的孩子無論你怎麼哄,怎麼說他都不聽,就是不願意去上幼兒園,每次送每次哭,這可能是之前在0-2歲期間沒能與母親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所以分離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是恐懼的,不能忍受的,那麼就要考慮推遲送幼兒園的時間,如果硬送的話無疑是對孩子的又一次傷害。媽媽要多些時間陪伴孩子,並且以溫和的態度多和孩子交流。

  我們說人的心理發展由幾部部分組成,一個是基因,是神經系統的特點,比如疾病類型;還有一點是你後天的環境,也就是人際關係。這兩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是特皮實,比別的孩子好帶一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氣質類型不同,同樣在後天環境中的創傷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沒有出現甚麼問題或者是正常的,那就不用管它了,如果在某些方面確實造成了問題,甚至影響了生活和學習,那麼這就是出現了心理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心理治療,減少創傷帶來的影響。

依戀關係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相關文章
1、影響寶寶智力。研究表明,寶寶處於生長髮育中的大腦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腦的耗氧量只佔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寶寶貧血使攝氧能力下降,腦組織缺氧,寶寶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等都會受到影響。 2、影響寶寶情緒。由於缺氧,腦細胞代謝異常,寶寶經常表現為愛發脾氣,愛哭煩燥不安。 3、影響社會適應能力。體弱多病的寶寶與人交往的機會相對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總之,貧血是影響寶寶身心健康的常
發布於 2023-01-03 15:50
0評論
在近二十年的兒童少年心理及精神衛生工作以來,經常會看到一些延誤診斷干預的孩子,同時看到家長在兒童精神心理衛生方面的認識上往往存在著某些誤區:(1)重智輕能,自釀苦酒:有些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誤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足矣;一天從早到晚只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一味認為“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卻不注意兒童的綜合素質培養、心理發育的健全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對於初露倪端的心理問題家長未予足夠的重視
發布於 2022-12-25 03:15
0評論
當然,要想讓孩子不偏食、不挑食,最要緊的就是在家裡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氛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父母自己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正確的飲食觀念,並善於營造輕鬆的飲食環境。對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1.給食物一個公平的地位。 父母對食物的態度應當理xing而公平,不挑食、不偏食。從不說甚麼食物高級,甚麼食物低等;也不說甚麼食物好吃,甚麼食物難吃。如果菜餚確實難吃,只能說是烹調不得當,而不能貶損這種食品本身。
發布於 2025-01-03 15:11
0評論
1.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曾有科研人員把24名大學生分成兩組,先讓他們進行測驗,結果兩組測驗成績一樣。然後,讓一組學生一夜不睡眠,另一組正常睡眠,再進行測驗。結果沒有睡眠組學生的測驗成績大大低於正常睡眠組學生的成績。由此,科研人員認為,人的大腦要思維清晰、反應靈敏,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2.影響青少年的生長髮育現代研
發布於 2023-11-30 01:51
0評論
目前已確認癌症是一種心身疾病。心理社會因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佔有一定的比例。早在公元二世紀Galen就觀察到抑鬱的婦女較性格開朗者易得乳癌。以後的許多研究中提到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徵有“反應遲緩、不大表露感情、與父母感情較冷淡”;“抑鬱加抽菸易得肺癌”;“乳癌患者往往是怒氣難以自制而又被壓抑著”;“孤獨、無助並處於絕望等情緒憂傷可使白血病及何杰金氏病發展”。腫瘤病人的心理健康:九成以上的腫瘤患者都會
發布於 2022-09-24 20:15
0評論
概述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總需要很多方面的關心和照顧,小寶寶並不是吃得比較飽了,穿得比較暖就可以了,所以孩子心理方面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嬌生慣養,過度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了個性非常任性的現象,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也不要過度的袒護和縱容孩子。 步驟/方法: 1、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有一些禁忌,家長最好不要哄騙孩子,
發布於 2023-05-05 23:38
0評論
概述 我家孩子非常的調皮,我拿他真是沒辦法,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總需要很多方面的關心和照顧,小寶寶並不是吃得比較飽了,穿得比較暖就可以了,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嬌生慣養,過度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了個性非常任性的現象,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也不要過度的袒護和縱容孩子。那麼我想知道注意兒童心理健康十二忌。 步驟/方法: 1、 家長不要寵溺孩子。現
發布於 2023-05-05 19:38
0評論
患產後抑鬱症的新媽媽一般都不願意照顧孩子,甚至厭惡或害怕接觸孩子,不能有效地料理嬰兒生活,更不能保證嬰兒的進食和溫暖;粗心還使新媽媽不注意嬰兒的行為動作,不易發現寶寶有不適和疾病;有的新媽媽對嬰兒缺少愛撫,忽視嬰兒的表情,不能進行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 所謂“母子連心”,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身邊的寶寶。因此,新媽媽的心理情緒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寶寶長期得不到媽媽那溫馨又充滿愛意的眼神
發布於 2024-12-30 11:52
0評論
新年的腳步已經臨近,要想盡情品嚐團圓美食並暢飲美酒,健康的口腔必不可少。一、口腔健康需要一支“菌”隊。口腔是一個絕對有菌的環境,裡面有真菌和細菌,從而維持一種相對的、動態的平衡。只要細菌在一定數量以下,就是正常的。保持這種平衡,沒有絕對的有害或者有益,只有當某種細菌過度繁殖,打破了這種平衡的時候,其弊端才會顯現。當然,齲齒和牙周疾病都源於細菌感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致病因素。口腔中有
發布於 2022-12-19 05:50
0評論
你一定還記得電影裡的阿甘:那個徒步橫穿美國、衣衫襤褸的大鬍子男人。從東海岸到西海岸,阿甘不知疲倦地奔跑了3年2個月14天又16小時,隨之又戛然而止,跑向人生的下一段。阿甘傳奇式奔跑的一生激勵了無數人。在銀幕之外,現實版阿甘的事蹟也是屢見報道。在美國,一位名叫迪恩喀納斯的男子已經堅持長跑了16年。據報道,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其餘時間幾乎都在奔跑中度過。他在各地參與了數不清的馬拉松比賽和耐力比賽,從
發布於 2023-03-08 01: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