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腳步已經臨近,要想盡情品嚐團圓美食並暢飲美酒,健康的口腔必不可少。
一、口腔健康需要一支“菌”隊。
口腔是一個絕對有菌的環境,裡面有真菌和細菌,從而維持一種相對的、動態的平衡。只要細菌在一定數量以下,就是正常的。保持這種平衡,沒有絕對的有害或者有益,只有當某種細菌過度繁殖,打破了這種平衡的時候,其弊端才會顯現。當然,齲齒和牙周疾病都源於細菌感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致病因素。
口腔中有弱鹼性唾液、食物殘渣等,為正常菌群的繁衍提供了適宜的條件。人類口腔中的細菌有400餘種,這其中有不利於健康的有害菌,也有對人體有益的有益菌,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條件致病菌,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導致人體生病的細菌。
有研究者經實驗推算出,在正常健康人的1克牙垢中可以找出100億個細菌來,在1毫升的普通唾液中可以找出8000萬個奈瑟氏菌,在1克牙齦分泌物中可以找出10億個厭氧鏈球菌。
二、有益菌家族:
佔口腔中可培養微生物的1%左右,包括唾液鏈球菌、鼠李糖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瑞士乳桿菌、短乳桿菌、乳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等。
三、有害菌家族:
佔口腔中可培養微生物的99%,包括有害菌變異鏈球菌(齲齒)、韋榮球菌(齲齒)、黏性放線菌(齲齒/牙髓和根尖周感染)、中間普氏菌(牙髓和根尖周感染)、牙齦卟啉單細胞菌(牙周炎/口臭)、口腔球菌(齲齒)、聚核梭桿菌(牙髓和根尖周感染/牙周炎)等。
四、口腔常見問題:
80%的口臭都是口腔問題引起的,還有小部分來自胃部和消化道。現代醫學認為,口臭是由於口腔有害菌――厭氧菌過度繁殖,分解消化口腔內食物殘渣、細胞、有機物和血液,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所致。若沒有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比如說晚上不愛刷牙,這樣食物軟垢就會在口腔內發酵,進而引起口臭。口臭問題若不及時處理,還會引起牙周病。所以,要堅持早晚刷牙並清理舌苔,那麼口臭問題將很快得到改善。
五、大牙縫,都是牙線惹的禍?
使用牙線會讓牙縫變大,這個謠言今天必須要揭穿。所謂牙縫變大,其實是牙齦萎縮以後造成的。眾所周知,樹冠上的葉子和葉子都捱得很緊密,但是到了底下樹幹部分就會有縫隙。牙齒的結構和樹一樣,牙根都比牙冠細。牙是靠牙根生長在頜骨裡面的,牙齒在健康狀態下,牙和牙之間並沒有縫隙,但如果牙齦或牙槽骨骨組織發生退縮性病變,本該被牙齦裹住的牙根就會露出來,牙齒之間也就有了縫隙。
可見,這個縫隙是牙齦和骨頭萎縮造成的,而牙線清潔本身不傷及骨頭和牙齦,並不會造成萎縮。而且恰恰相反,牙線可以防止牙周炎,如牙結石、細菌分泌的毒素等,從而預防牙齦萎縮。
六、牙線,用還是不用?
正常情況下,牙線最好每天都用。因為牙齒的排列是一個面兒,每次刷牙只能刷到裡側和外側兩個平滑面兒,但兩個牙之間的縫隙根本刷不到。因此,應選用牙線來清理牙縫和牙齦。正常的操作順序是早晚先用牙刷刷牙,然後使用牙線。可見,牙線是刷牙流程中的重要一環,切莫忽視。
七、不同年齡常見口腔疾病:
12歲以下:齲齒;12~18歲:青春期齦炎;成年人:齲齒/牙周炎;老年人:脫落/牙周炎。
提示:牙齒需要定期檢查,建議兒童每半年檢查一次,成年人一年檢查一次。
哪類人容易患口腔疾病?
口乾者、孕婦、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降壓藥、藥物性牙齦增生)、遺傳性牙周病患者等,需要格外注意預防口腔疾病。
要維護口腔健康,最需要做的就是早晚刷牙,並堅持正確的刷牙方法。朱潔醫生給大家推薦BASS刷牙法:
八、BASS刷牙法9步走:
1、正確的握法是,拇指前伸比“贊”的手勢。
2、將牙刷對準牙齒與牙齦交接的地方,刷上頜牙齒時刷毛朝上,涵蓋一點牙齦,牙刷作水平短距離運動。刷下排牙齒時刷毛朝下,要領同上。
3、刷毛與牙齒呈45°~60°角,同時將刷毛向牙齒輕壓,使刷毛略呈圓弧狀,刷毛的側邊也與牙齒有相當大的接觸,但刷毛不可被牙齒分叉。
4、牙刷定位後,開始作短距離的水平運動,兩顆、三顆牙前後來回約刷10次。
5、刷牙時張大嘴,以看到上排右邊最後一顆牙為最佳。接著是由右後方頰側開始,刷到左邊;然後左邊咬合面、左邊舌側再回到右邊舌側,最後是右邊咬合面。如此順序便不會有遺漏。(刷牙的順序有一口訣:右邊開始,右邊結束。)
6、刷咬合面時,也是以兩顆牙為一單位,來回地刷。
7、上頜後牙的舌側是較不易刷到的地方,刷毛仍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柄要貼近大門牙。刷右邊舌側時刷柄自然會朝向左邊,此時我們建議用左手刷右邊的後牙舌側,這樣會順手很多。
8、此外,刷後牙的頰側用同側手,即刷右邊頰側用右手,左邊頰側用左手。同時刷柄可將臉頰撐開,以利視線。
9、刷完上面的牙齒,再採用同樣的原則與方法刷下面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