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7 02:30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控制發作是癲病治療的主要措施。隨著對抗癲癇藥的藥代動力學認識的深入,抗癲癇藥血中濃度監測的實施、新抗癲癇藥的推出,以及非藥物治療的進展(如手術、迷走神經刺激、r一刀等),癲癇的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在臨床實踐中,仍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誤區,現列舉如下。

  1、臨床未確診癲癇即予治療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其特點是突發性、反覆性和短暫性,臨床上很多非癲癇的發作性疾病如偏頭痛(包括腦電圖呈非特異性異常者)、假性發作等被誤診為癲癇而給予抗癲癇治療(包括藥物、甚至r-刀等),這種誤治會給病人帶來不良後果:

  (1)由於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歧視,誤診為癲癇導致病人和家屬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

  (2)無端承擔抗癲病藥所致不良反應的風險,有些如剝脫性皮炎、壞死性肝炎、造血系統抑制是致死性的;

  (3)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癲癇就診時大多均在發作間期,醫生罕有目睹發作者,且體檢大多無異常發現,因此詳細詢問病史是診斷的關鍵,詢問對象包括病人、親屬及發作目睹者,要不厭其煩地瞭解全過程,不放棄任何細節,包括當時環境、起始表現、有無肢體抽搐和其大致順序、面色變化、意識情況、有無怪異動作和精神異常、發作時程、發作頻率、有何誘因等,過去史及家族史也十分重要。腦電圖檢查對診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特別是發作時的記錄意義最大,但此種機會甚少,發作間記錄到棘(尖)波、棘(尖)慢複合波等癇樣放電最有參考價值,非特異性異常(如慢波)則一定要結合典型病史方有參考價值。特別要指出的是,癲癇是一種臨床診斷,僅僅腦電圖有異常,即使有病樣波出現而無臨床發作,也不能診斷為癲癇而給予抗癲癇治療。

  2、未按癲癇發作類型選擇藥物

  癲癇發作有很多類型,發作類型的確定涉及藥物的選擇及病因檢查兩方面。臨床上常見對發作類型誤判而錯選藥物,例如複雜部分性發作常以短暫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特別在杏仁核有病灶時可見有不動性凝視發作,表現為正在活動著的動作突然停止、眼裂開大、雙目瞪視前方、對周圍環境毫無反應,伴肢體和軀幹的活動完全停止或肌張力增高,這種發作常被誤為失神發作而給予乙琥胺,結果加重了病情。相反,因未能正確認識失神發作而誤為短暫部分性發作,錯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治療者也不鮮見。又如青少年肌陣攣癲癇發作時的肌陣攣常出現於一側,因此被誤為局灶性起源的陣攣性發作,結果用了卡馬西平、苯妥英鈉 或新的擇性GABA能藥物――加巴噴丁、噻加賓及氨己烯酸治療。一些額葉癲癇的部分性發作被誤診為非癲癇性精神發作,從而延誤了治療。兩側額區棘波常見而被誤為雙側同步的全面性發作者也時有之。

  建議:(1)病史的詳細詢問對發作類型的確定是根據性的;(2)發作較頻者可用錄像(視頻)腦電圖以確定發作類型;錄像腦電圖在確診癲病方面也有極大的作用;(3)在難以確定為部分性發作或失神發作、肌陣攣性發作者則可先選用廣譜的丙戊酸鈉、氯巴佔(氧異安定)拉莫三嗪或託吡酯

  3、在控制不良的發作中未能確保用最大耐受量

  在癲癇藥物治療中由於單憑經驗,未能應用最大耐受量而使發作控制不良是十分常見的失誤。標準的一線抗癲癇藥加丙戊酸、卡馬西平以及新藥如奧卡西平、託吡酯及加巴噴丁均為劑量一反應相關聯的,如不按病人個體化給藥而用所謂“常規劑量”,病人就會處於“亞治療狀態”而致控制不佳。

  建議:(1)某些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行治療藥物監測,調整劑量使血藥達有效水平;(2)可逐步加量直至最初的臨床不良反應出現;(3)某些病人因懼怕高劑量的不良反應而自行減量,因此要了解是否存在依從問題;(4)用最大耐受量仍無滿意反應,則減量以免出現慢性中毒,改用第二種抗癲癇藥。

  4、在未否定第一種藥療效前加用第二種藥

  有人在第一種抗癲癇藥用後不久即加用另一種低劑量藥物以獲高效,事實上一線抗癲癇藥單藥在有效劑量或血藥濃度時均有良效,任意多藥治療會增加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可能增加毒副反應或減低療效。當前單藥治療仍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多藥治療僅用於單藥治療失敗的較難治的癲癇病人。

  建議:(1)第一種藥物肯定無效後逐步換用第二種有效的抗癲癇藥;(2)第一種藥雖有一定療效,但控制不夠理想時可加用第二種藥;(3)合用的兩種藥應該是化學結構上不同的、最好是兩種不同抗癲癇機制的藥物,兩藥之間相互作用少;(4)如第二種藥加用後反應很好則應撤停第一種藥物。

  5、未能確診癲癇綜合徵

  癲癇綜合徵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如起病年齡、病因、發作類型、促發因素、嚴重程度、晝夜規律、慢性程度、預後及治療選擇。許多癲癇綜合徵是與年齡相關的,發作起始的年齡可為正確診斷癲癇綜合徵提供線索,綜合徵的診斷又可指導合適的藥物治療,例如兒童中央溝區癲癇與症狀性額葉癲癇完全相反,前者對抗癲癇藥反應良好,到16歲時發作可自發好轉,這種癲癇也不需要作MRI等影像學檢查,個別輕的、發作罕見的甚至可推遲治療。又如青少年期肌陣攣性癲癇是起始於少年的有雙側同步普遍性棘一慢波放電的特發性全面性癲癇,最好選用丙戊酸鈉而不用苯妥英鈉、卡馬西平、氨己烯酸、噻加賓及加巴噴丁,因為這些藥物非但無效,而且還會加重發作。

  建議:(1)熟悉癲癇和癲癇綜合徵的分類;(2)輔以腦電圖檢查,特別是錄像腦電圖;(3)儘量避免促發因素。

  6、採用過高劑量的抗癲癇藥

  在治療新診斷的癲癇病人時,有人一開始即給予高劑量過度治療,以求加速發作的控制,或對抗癲病藥有部分反應的慢性癲癇病人,給予進一步加大劑量。理論上每一早期癲癇在治療之初,應予低劑量逐步加量,無限制加量有時會加重或加頻發作,長期超量會有抗癲癇藥慢性中毒危險。一般而言,單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需要的抗癲癇藥量較部分性發作為低。

  建議:(1)癲癇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量,有些抗癲癇藥可用血藥濃度監測以調節劑量;(2)任何病人用最大耐受量而無明顯好轉時,應慢慢減量,這樣可以減少副反應而不影響發作控制水平;(3)如需要超出最大耐受量的抗癲癇藥方能控制發作者,則應考慮外科治療。

  7、抗癲癇新藥應用不當

  國際上已研製出很多新的抗癲癇藥物,其中9種已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包括非氨酯、拉莫三嗪、加巴噴丁、託吡酯、氨己烯酸、樂凡替拉西坦(levetiracetam)、噻加賓、奧卡西平及唑尼沙膠,這就出現了一個如何合理應用的問題。例如選擇性GABA能化合物加巴噴丁、噻加賓及氨乙烯酸不能用於治療失神或肌陣攣發作,固可加重發作,噻加賓在某些病人中甚至可出現非驚厥性癲癇狀態。不同的副反應譜使得某些抗癲癇藥物對某些病人的應用受到限制,如有腎結石病人不能用託吡酯;病人有急性肝病或急性血液紊亂則不適合用非氨酯,因其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或急性肝衰竭;丙戊酸鈉和拉莫三嗪並用時,由於丙戊酸鈉明顯抑制拉莫三嗪的代謝,故後者加量慢;同樣地,標準的抗癲癇藥在加用非氨酯時,前者應減量25%,因非氨酯有劑量依賴性抑制丙戊酸、苯妥英及卡馬西平環氧化物代謝的作用。雖然對照試驗顯示抗癲癇新藥(如拉莫三嗪、加巴噴丁、澳卡西平、氨己烯酸等)對部分性發作有效,但大多數專家反對用它們作一線藥,原因之一是過於昂貴,而提倡病人不能耐受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一線藥時方使用。然而有些新藥也有其優勢,例如lennox Gastaut綜合徵、West綜合徵這些難治性癲癇,抗癲癇新藥託吡酯、拉莫三嗪、非氨酯等均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又如加巴噴丁、拉莫三嗪無嗜睡作用,有利於老年病人的應用,它們很少相互作用,也受到內科疾病或因避孕而用其他藥物病人的歡迎。

  建議:(1)任何病人用標準抗癲癇藥不能控制發作或出現嚴重副反應者應考慮用新抗癲癇藥,特別託吡酯及氨乙烯酸對難治性癲癇發作的控制更有效;(2)應掌握適應症;(3)注意新的不良反應。

  8、過早撤停抗癲癇藥

  癲癇發作被控制後,過早撒停藥物可導致發作反覆,突然撤停還會促發癲癇持續狀態。據Chadwick[1]報道,在1031例緩解2年以上的病人中,撤藥組複發率為43%,而繼續用藥組僅為10%。當然,為懼怕復發而長期不停藥也非良策。

  建議:(1)要根據可能復發的危險因素(如發作頻繁、病程冗長、腦電圖仍異常、曾多藥治療等)來考慮停藥時間;(2)臨床發作已消失多年,仍應作腦電圖檢查以瞭解有無癲樣波發放,最理想的是作24h動態腦電圖;(3)撤停藥物時要慢,全身強直一陣攣性發作停藥過程少於1年,失神發作不少於6個月,原用藥劑量大者則停藥所需時間也長;(4)如一旦復發則應立即恢復原治療方案。

  9、未能取得病人和家屬的合作

  國內外資料均表明,依從性不良是癲癇藥物治療失敗的重要因素。病人常因種種原因而自行減量、加量、減少服藥次數或任意停藥,也有受社會不實廣告的欺騙而濫用所謂的純中藥,其結果是或不能控制或出現毒副反應。所以病人和家屬的合作是治療成功的重要一環。

  建議:(1)加強有關癲癇的科普知識宣傳,爭取病人主動配合;(2)定期門診隨訪病人,瞭解病人發作和治療合作的情況以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的作法。

  10、濫行外科治療

  癲癇治療中屬非藥物治療的有外科手術,立體定向放射外科(r-刀)、迷走神經刺激等。這些治療的主要對象應是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手術和r-刀治療的根本前提是要有準確的診斷和病灶定位,所以需要綜合臨床表現、結構性影像學檢查(如MRI、CT)以及功能性檢查(如常規腦電圖、動態腦電圖、磁共振波譜檢查、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及腦磁圖)來確定癲癇病灶,這樣才能取得較好效果。當前某些醫療單位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對一些藥物能控制的、定位未明確的、甚至連診斷未確定的病人濫施外科治療。外科治療終究是破壞性的,故其導致的嚴重不良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建議:(1)嚴格掌握外科治療的適應症――難治性癲癇;(2)綜合臨床表現、結構性及功能性檢查進行定位,準確找出病變部位。

關於癲癇治療的十大誤區!相關文章
(1)脂肪是肥胖的孿生兄弟,只有與脂肪“絕緣”,才能獲得苗條的體型 其實,脂肪在減肥過程中,不總是充當反面角色。食用的脂肪不僅不會很快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且脂肪的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在體內合成。 含有單一非結合性脂肪的玉米油和橄攬油,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減肥健美的理想食用油,另外,脂肪類食品耐消化,抗餓,食入後可減少對澱粉類食物以及零食的攝取,對減肥起積極作用。 有些減
發布於 2024-05-21 07:11
0評論
誤區一:發生低血糖時症狀都一樣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 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常常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噩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等,症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 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症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飢餓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無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發布於 2023-01-28 06:10
0評論
誤區一:發生低血糖時症狀都一樣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 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常常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噩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等,症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 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症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飢餓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無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發布於 2023-04-09 07:46
0評論
調查顯示,青少年近視數量不斷增長,在這現象的背後,有家長們無意中的推動,家長們一些誤區或促使孩子近視。誤區一:孩子視力差就是近視視力偏低也分為兩種:生理性和病理性。所謂生理性的視力偏低就是小孩的眼睛發育相對慢了一點,但不是很嚴重。病理性的視力偏低就是眼睛可能有器質性的病變。致視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單是近視的問題,反而,學齡前兒童的視力差95%都不是近視而是遠視和散光造成。所以家長們發現孩子眼睛問
發布於 2023-02-21 13:31
0評論
謠言1:癌症是人為導致的現代疾病幾千年前,古埃及和古希臘的醫生就描述過這種疾病。科學家也曾在一具3000年前的人類遺骨上找到了癌症的跡象。儘管全球範圍內,像癌症這種和生活習慣有關聯的疾病,發病率確實在逐年上升,但是癌症的最大風險因素依然是年齡。這是個簡單的事實:越來越多的人活到了足以得癌症的年齡,因為我們頗為成功地應付了諸如傳染病和營養不良這些歷史上導致人們死亡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細胞中
發布於 2022-12-12 13:02
0評論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控制發作是癲癇治療的主要措施。隨著新抗癇藥物的推出及外科治療的進展,癲癇的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在臨床中仍存在不少誤區。 一、癲癇未確定病因即予藥物治療癲癇的診斷應特別慎重,臨床症狀結合輔助腦電圖檢查有特異改變一般可明確診斷。但並不是確診癲癇後立即予以抗癲癇藥物治療,許多症狀性癲癇通常要對因治療,如低血糖引起癇性發作只須糾正低血糖狀態即可治癒。 二、未按癲癇發作類型選擇藥物癲
發布於 2023-02-27 08:05
0評論
1、誤區之一: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只要補充足夠的鈣,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其實,骨質疏鬆不僅僅是缺鈣,骨質疏鬆的原因或誘因很多,如:(1)體重過低;(2)性激素低下;(3)吸菸;(4)過度飲酒;(5)過度飲咖啡、碳酸飲料;(6)體力活動缺乏;(7)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8)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等;(9)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劑等;
發布於 2023-01-25 21:47
0評論
患者誤區一:灰指甲只是外觀不好看,不治療沒關係 灰指甲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不僅會傳染給家人、朋友,還會引起腳氣。另外,灰指甲還會給人不衛生的感覺,造成患者社交上的尷尬,譬如手有灰指甲而不敢和他人握手,或是無法從事某些會曝露手的工作,尤其像接待員、服務員……等等。 患者誤區二:口服抗菌藥有效但傷身,外用藥不傷身但沒效果 實際上,口服抗菌藥治療灰指甲的效果並非百分之百,據臨床研究發現,其治癒率從40~
發布於 2024-05-05 23:03
0評論
據調查發現,多數民眾對於灰指甲這個常見疾病的認識存在種種誤區,為了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灰指甲,解除灰指甲的困擾,健甲堂專家總結患者的五種誤區並進行了明確的解答: 患者誤區一:灰指甲只是外觀不好看,不治療沒關係 灰指甲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不僅會傳染給家人、朋友,還會引起腳氣。另外,灰指甲還會給人不衛生的感覺,造成患者社交上的尷尬,譬如手有灰指甲而不敢和他人握手,或是無法從事某些會曝露手的工作,尤其像接待
發布於 2024-07-02 09:32
0評論
據調查發現,多數民眾對於灰指甲這個常見疾病的認識存在種種誤區,為了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灰指甲,解除灰指甲的困擾,健甲堂專家總結患者的五種誤區並進行了明確的解答: 患者誤區一:灰指甲只是外觀不好看,不治療沒關係 灰指甲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不僅會傳染給家人、朋友,還會引起腳氣。另外,灰指甲還會給人不衛生的感覺,造成患者社交上的尷尬,譬如手有灰指甲而不敢和他人握手,或是無法從事某些會曝露手的工作,尤其像接待
發布於 2024-07-29 11: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