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任何原因致使視網膜葡萄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並聚積於玻璃體腔內,都可形成玻璃體積血。正常人的玻璃體無血管,但視網膜新生血管可長入玻璃體,或出現玻璃體纖維血管組織增生。眼外傷和眼底血管性疾病是臨床上引起玻璃體積血的常見原因。
1、眼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玻璃體積血。眼球穿透傷或鈍挫傷都可造成外傷性玻璃體積血。在角鞏膜穿通傷、鞏膜穿通和眼後段的異物傷,玻璃體積血的發生率很高。眼球頓挫傷造成的眼球瞬間變形可致視網膜脈絡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體積血可由睫狀體部位損傷所致。
手術性玻璃體積血可見於白內障手術、視網膜脫離修復手術、玻璃體手術等。
2、自發性玻璃體積血。包括的疾病較多。主要有視網膜血管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Eales病、視網膜大動脈瘤等;玻璃體後脫離或視網膜裂孔形成;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視網膜脈絡膜的炎症、變性或腫瘤。有人對糖尿病、眼外傷等2種病因除外的151例單眼玻璃體積血病例進行臨床分析發現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視網膜裂孔形成佔42%;視網膜靜脈分支阻塞佔37%。一些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視網膜劈裂症也可導致玻璃體積血,但較為少見。在糖尿病病人,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是玻璃體積血的一個先兆。如果不作任何處理,5年內約有27%發生玻璃體積血。因出血引起的視力下降,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復的病人約佔60%。
發病機制
玻璃體積血可以來自後部的視網膜、視盤及脈絡膜,也可來自眼前段的虹膜、睫狀體。對於無晶體眼者,出血更易向後進入玻璃體。少量出血易於吸收,且多無後遺症,較多的出血則難吸收,可出現膽固醇沉著、血紅蛋白沉著、玻璃體部分液化、部分濃縮及後脫離等。大量出血還可導致紅細胞變性形成血影細胞(ghost cell),發生血影細胞性或溶血性青光眼。而反覆的大量出血可刺激眼部發生增殖反應,形成緻密的有新生血管的纖維增殖膜。此膜的新生血管易破裂而導致反覆出血,而且它可以收縮產生視網膜裂孔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久之形成併發性白內障甚至眼球萎縮。
症狀體徵
玻璃體積血的症狀、體徵、病程、預後和併發症主要取決於引起出血的原發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數等因素。
自發性出血常突然發作,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濃密的血塊。少量出血時,病人可能不察覺,或僅有“飛蚊症”;較多的出血發生時,病人發覺眼前暗影飄動,或似有紅玻璃片遮擋,反覆出血的病人可自覺“冒煙”,視力明顯下降。眼科檢查在出血較少、不致影響裂隙燈觀察時,可以看到紅細胞聚集於玻璃體凝膠的支架中,呈檸檬色塵狀。中等量的新鮮出血可呈緻密的黑色條狀混濁。大量出血致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體內的血液彌散,顏色變淡,玻璃體逐漸變得透明。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個月或長達1年以上。在沒有明顯眼底病變時,視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復。在眼後段外傷合併大量玻璃體積血時,可能有半數的病人喪失有用視力。
1、確定原發病。根據引起積血的原因和臨床表現診斷,檢查對側眼有重要價值。診斷應包括原發病,或為外傷性以及合併症。
2、出血量的界定。對出血量的多少,按玻璃體混濁的程度可分為4級,“±”或Ⅰ級,指極少量出血不影響眼底觀察Ⅱ級,指眼底紅光反射明顯,或上方周邊部可見視網膜血管Ⅲ級,指部分眼底有紅光反射,下半無紅光反射Ⅳ級,指眼底無紅光反射。
檢查及鑑別
針對某些引起玻璃體積血的原發疾病,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出血及凝血指標等。
超聲波有較大的診斷價值,尤其在不能直接看到眼底時:
1、少量彌散性的出血用B型超聲波檢查可能得到陰性結果,這是因為在玻璃體內缺乏足夠的回聲界面。而A型超聲掃描對此可能顯示出低基線的回聲。
2、玻璃體積血較緻密時,無論A型或B型超聲檢查都可看到低度到中度振幅的散在回聲。當用高敏感度掃描時,出血的緻密度和分佈顯示的更清楚;降低敏感性的掃描可以使回聲振幅下降,多數回聲點被清除掉,因此能確定是否同時存在視網膜脫離。
3、玻璃體積血引起的玻璃體後脫離,在超聲圖像診斷時應與視網膜脫離相鑑別。
玻璃體積血引起的玻璃體後脫離,在超聲圖像診斷時應與視網膜脫離相鑑別。脫離的視網膜常呈高振幅的回聲,在改變敏感度時,視網膜回聲變化不大。脫離的視網膜常可追蹤到附著處或視盤,在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會呈現出牽拉的形態。在單純的玻璃體後脫離,玻璃體後界面在眼球轉動時有明顯的後運動,降低機器的敏感度時回聲振幅減弱。因此,超聲波檢查能夠確定眼後段外傷與玻璃體積血的程度、是否合併有視網膜脫離等病變,可以判斷視力預後,必要時可以重複檢查。
玻璃體出血治療
西醫治療:
1、藥物療法:以往嘗試一些藥物試圖促進血液的吸收,但尚無一種藥物經確認有肯定的療效。臨床上難以進行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評價某一藥物或非手術療法的效果。有報道尿激酶或t-PA玻璃體內注射,以激活血塊中的纖溶酶原,使血塊溶解破碎,還可能增加眼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其他藥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早期可給予雲南白藥0.5克口服,每日三次,以活血止血作用。止血藥物應用,如止血敏,安絡血等。48-72小時後可給予抗凝促進出血吸收藥物,如阿司匹林,複方血栓通,安妥碘等。
2、物理療法:有報道用超聲波治療玻璃體積血,但實驗表明超聲波無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氬激光也曾試用於擊射玻璃體內的凝血塊,可使血塊氣化、鬆解。此外,尚有離子導入方法的嘗試。這些方法,在臨床上應用不多。
3、手術治療:玻璃體切割除術最適宜於眼外傷(如挫傷、裂傷、穿通傷或破裂傷)引起的玻璃體積血,以及持久的自發性積血或合併視網膜病變的病例。
(1)外傷性玻璃體積血:①由眼球穿透傷引起時,可實行早期玻璃體切割術。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傷後1~2周內手術較為適宜,此期切除眼內的血塊和炎性產物能避免血液對創傷修復過程的過度刺激,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發生的機會。②因鈍挫傷所致的脈絡膜視網膜破裂,若不伴有視網膜脫離,可以等待一段時間。不能自發吸收、影響視力恢復時再考慮手術。③手術中或術後的出血,少量時可不作特殊處理,一般能很快吸收;較多時,可再次手術處理。
(2)自發性玻璃體積血:應根據原發病的特徵,決定手術時機。近年認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玻璃體積血即是手術適應證,早些手術的效果較好。因為積血阻礙視網膜光凝治療,而視網膜缺血病變可能繼續惡化,及早手術同時進行有效光凝,既能處理併發症,又對控制視網膜缺血有益。其他缺血性病變與此類似。
此外,應用周邊部視網膜冷凝術對嚴重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合併玻璃體積血而又不適合作玻璃體手術的病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玻璃體血液的吸收,同時凝固了部分視網膜組織,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中藥治療:
1、血熱妄行
治法:清熱瀉水,涼血止血。
方藥:生蒲黃湯(陳達夫經驗方)加味。生蒲黃25g,旱蓮草25g,丹參25g,荊芥炭15g,懷牛膝15g,丹皮12g,鬱金15g,生地15g,川芎6g。若兼肝陽上亢者,加石決明、夏枯草;頭痛甚者,加五靈脂、代赭石;出血多加仙鶴草、血餘炭。
2、陰虛火炎
治法:滋陰降火,平補肝腎。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宗金鑑》)加味。炒知柏各6g,生地20g,山萸肉10g,山藥10g,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上方中可適加五味子、青葙子、桑葉、珍珠母等清肝明目。
3、心脾虧損
治法:養心健脾。
方藥:歸脾湯(《濟生方》)加味。白朮9g,獲神9g,黃芪9g,龍眼肉9g,炒棗仁9g,人參(或黨參)9g,木香2g,炙甘草5g,當歸9g,遠志9g。可加阿膠、血餘炭、田三七助其止血化瘀。
4、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活血,破瘀散結。
方藥: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桃仁12g,紅花10g,赤芍6g川芎5g,生地10g,當歸尾10g,柴胡3g,桔梗5g,枳殼6g,牛膝10g,甘草3g。加丹參、鬱金可加強行氣散結,活血祛瘀之效;若積血厚重,或有機化條索,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並酌加三稜、莪術、海藻、昆布以破血祛瘀,軟堅散結;有鬱熱可加丹皮、梔子等清熱散結。
針灸:以取足太陽膀胱、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腎及督脈經穴為主,多針少灸。選穴:晴明、合谷、四白、三陰交、大椎。若血熱妄行者,可選加耳尖、關衝、少衝、中衝、印堂,採用三稜葉刺血,其量為1~2滴,每次選用2~3穴,間日1次,交替進行。若虛火傷絡者可選用腎俞、肝俞、光明、太陽、行間、太溪、申脈;心脾虧虛者可選用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中脘、氣海;瘀血內停者可選用風池、太陽、承位、豐隆、大沖、光明、申脈、照海等穴。
預後:在不出現併發症的情況下,及時清除玻璃體積血對視力恢復有利,但應重視原發疾病的治療,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