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晚上只講一個小小的概念,大家理解透了這些概念,積累了足夠的心理知識,就能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上一講,我們講了如何才能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得到的結論是進行有效溝通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開始,因此,這一講,我們來講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溝通的第一步是甚麼?聽,傾聽,那傾聽的真正含義是怎樣的呢?傾聽其實是很不簡單的,很多人都沒做好,不是聽話就是傾聽,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相信大家都會聽,可是能做到傾聽的人就太少了!
我們先來界定一下傾聽,傾聽應該指的是理解性的傾聽,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打招呼喜歡用“你吃飯了嗎”?你們會怎麼回答,我可以羅列下大家傾聽到的內容,也許是給自己打一個招呼,也許是自己沒有吃,希望別人也沒有吃,也許是想請對方吃飯,也許是想被請吃飯。。。等等,總之,這可以有多重的理解,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句話都是這樣,包含著不同的意思,雖然是相同的一句話,由此可以得到,聽是指聽懂了這句話,傾聽是指聽懂話裡的意思。比如:你聽到:吃了嗎?這是聽。你聽懂他要你和他一起吃,這是傾聽。聽和傾聽的差別由此可見一斑。由上面綜述,我們可以推測到不會傾聽的人將在人際交往中寸步難行,前後碰壁!
其實大家的很多矛盾和困難,都是沒認真做到傾聽才導致的,比喻很多女人在家裡抱怨一些生活瑣事,會聽的丈夫知道這不是在怨自己,而不會聽的丈夫以為妻子怨自己,而委屈。
這裡才講了傾聽的一半含義,當然我們誰也不能確定對方的真實含義,所以,傾聽另一半需要並傳達對其的理解。舉個例子:別人問你吃了嗎,我理解他想和我一起吃。我就會這樣回答他,我還沒有吃,要不我們一起吃吧。這樣就能確定我是不是理解正確。要是吃了,就回答,下次我們一塊吃吧,關鍵點是你要提出你的理解讓對方確認他是不是這個意思。我可以看下面的圖示:
因此,你可以回答,你是不是願意和我一起吃?又比如,你有沒有時間和我一起吃?等諸如此類的答案。總之這話要確認對方的想法,很多人在此就省略了,以為讀懂了對方的想法,其實誤會就產生了!所以,不管你多聰明,你都要確認一下你的理解對不對,這就是理解性傾聽哦!
當然我們溝通,不一定要採用圖一的模式,還可以有另外的形式,現示例如下圖:
即用可以用更準確和簡潔的詞語重述一遍來訪者要表達的內容,用以闡釋其意義。 “你是不是想說想和我一起吃飯”, “你是不是想說想和我一起玩”這是第二種確認理解的常用語言。
大家明白了兩種良性溝通的模式,相信也明白了怎麼才是“傾聽”,但是傾聽是不是僅僅明白了對方的核心意思,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呢?非也,非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一環,下面我再來舉一個例子,週末了,孩子問你,媽媽你週末有時間嗎?媽媽毫無表情的說:我有時間,我們出去玩吧。大家看看缺少甚麼?她缺乏的是應該有的情感反應,情感反應:捕捉對方的語言表達和情感體驗的信息,理解來訪者的同時,即時反映出對方當下的情感。因此按照如下說才是完整,週末了,孩子問你,媽媽你週末有時間嗎?媽媽興奮的說:我有時間,我們出去玩吧。生活中很多人回答都對但是缺乏情感反應,效果就不好!
基於以上的講解,我們可以給傾聽下一個定義了,理解性傾聽:傾聽來訪者故事的時候,捕捉來訪者各方面的信息,並用相應的情感反應來傳達對其的理解。常用的技術有兩個,也就是上面的兩個圖示的內容,現總結如下:澄清:提煉出來訪者表達的主題,進一步詢問信息以暴露來訪者內心矛盾的過程。通常採用“是不是”,“有沒有”等封閉式提問方式。釋義:用更準確和簡潔的詞語重述一遍來訪者要表達的內容,用以闡釋其意義。有時這樣說:“你是不是想說…”。
今天就是理解性傾聽,大家回去慢慢聯繫吧,改掉自己以前的只會聽的習慣,或者沒有情感反映的性格,時間到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了。
總結:多傾聽,才能多瞭解對方的情況,不會在自己沒了解實際情況前去做錯誤的決定,去發表不恰當的言論,讓溝通更加的順暢,在生活中我們的誤會因為傾聽會變得更加的少,工作中因為傾聽會變得更有效率,氣氛變得更加融洽;傾聽也是一種個人素養的表現,能夠體現關注對方,尊重對方,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融洽,在你的交際圈樹立更好的形象。再次,祝願大家都能遊刃有餘的用好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