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耳屎少的寶寶,一般不需要處理,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可以用棉籤在外耳道入口處輕輕清理。
如果耳垢很多,可以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就是小蘇打,每隔2到3個小時往耳朵裡滴一滴,每天3到4次,待耳垢軟化1到2天后,用小鑷子輕輕取出,注意這個過程一定要固定孩子的頭部,不要讓它亂動。
通常每週用塗有慶大黴素眼藥膏的小棉籤在外耳道內滾動,有助於對皮膚進行消毒和溼潤,使耳垢自然脫落,不會形成大塊。如果耳屎形成硬塊,造成外耳道堵塞,就應該去醫院請五官科醫生處理,千萬不要在家裡強行給孩子挖耳屎。
專家建議:少挖
耳朵有自潔功能,耳屎會保護耳朵
1、耳朵有自潔功能,到了一定程度,耳屎會自行流向外耳。
2.耳垢是嬰兒耳朵的保護屏障。例如,如果寶寶喝水後吐出來,有時躺下,或嗆到,就會流到耳朵裡。如果寶寶的耳道里沒有耳屎,那麼他的耳朵就會受到傷害。如果寶寶的耳道里沒有耳屎,那麼他的耳朵就會受到傷害。如果寶寶的耳道里沒有耳屎,那麼他的耳朵就會受到傷害。
85%的外耳道感染與挖耳有關
專家說,據統計,85%以上發生外耳道感染的兒童有挖耳的習慣,或因挖耳造成的傷害直接導致感染。"與成人相比,兒童的外耳道皮膚非常嬌嫩,與軟骨膜的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所以挖耳不當更容易造成外耳道的損傷和感染,導致其發炎、潰爛,甚至引起難以忍受的耳痛,影響張口和咀嚼。"如果孩子好動或挖耳屎時稍有掙扎就感覺不舒服,挖耳器還可能傷到孩子的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
因此,儘量少挖耳朵是很重要的。畢竟,大多數家長不瞭解人耳的解剖結構,看不到耳內的組織,挖別人的時候也很難感覺和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