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手術是小腸瘻的最常見原因。在第一個病例中,瘻管是由手術引起的,而在第二個病例中,瘻管是由手術引起的。導致術後瘻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1)胃腸道吻合口漏:是腸瘻的常見原因。許多吻合口漏是由於手術技術的缺陷造成的。例如,胃腸道兩端直徑相差過大,吻合口不均勻,以致某處出現大的缺口;吻合口過密或過疏;吻合口血供不足或張力過大;吻合口的腸壁水腫、瘢痕或癌腫浸潤等。吻合口的遠端腸道梗阻或手術後近端胃腸道減壓不良也可引起吻合口瘻。
(2)十二指腸瘻:由於只有部分腹膜被覆蓋,吻合或縫合後十二指腸容易發生瘻管。瘻管發生在殘端縫合處或腸壁縫合處,可分為端部瘻管和側部瘻管,後者的腸液流失更嚴重,預後更差。末端瘻發生在胃切除術後,可能是因為殘端有疤痕組織,或因為血液供應不足,或因為縫合不當,如過度倒置或緊張。很大一部分側方瘻管是由於十二指腸括約肌切開術後十二指腸後壁滲漏,或由於過度縫合,或由於十二指腸壁縱向切開後橫向縫合的張力過大;在右腎切除術或右側結腸手術中不慎損傷十二指腸,也可能發生側方瘻管。
(3)手術損傷。腹部手術中暴露不全或廣泛的腸粘連,或操作者經驗不足、動作粗暴,都會損傷腸壁或其血液供應,引起腸瘻。特別是對廣泛的腸粘連進行手術分離,最容易損傷腸壁,需要特別注意。
(4)術後紗布或引流管等異物放置不當,以及鋼絲縫合。遺留在腹腔內的紗布大多會引起腸穿孔和腹腔膿腫,這些膿腫可以自行穿透切口或在手術引流後形成外瘻。腹部手術後引流管放置不當(管子太硬,導管壓在腸壁上)會壓迫和磨損腸壁,形成瘻管。術後盲目戳破腹壁放置引流管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此外,腹腔內引流管的負壓吸引可能會吸住腸壁,導致腸壁缺血壞死和穿孔,應避免這種情況。如果必須持續負壓吸引,應採用雙套管引流。絲線縫合最好放在腹膜外,以減少張力,否則當腸道過度膨脹時,鋼絲會壓迫腸壁,發生腸瘻。
(ii) 創傷 腹部的銳器或鈍器創傷可能會損傷腸管,導致腸皮瘻。特別是部分位於腹膜後的十二指腸,由於固定而容易受到擠壓損傷。腸道穿透通常進入遊離腹腔,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後壁穿透形成腹膜後膿腫,隨後可破入遊離腹腔。
曾有報告稱針刺治療導致腸瘻。放射治療也有可能損傷腸壁並引起瘻管。
(三)引起小腸瘻的疾病 急性穿孔的闌尾炎常導致闌尾周圍膿腫,引流後常形成闌尾殘端瘻管。瘻管可由炎症性腸道疾病形成,如克羅恩病、腸結核和腸道腫瘤。炎症性疾病如克羅恩病和腹部膿腫也可引起不同腸段之間的內瘻管。另一種常見的瘻管類型是膽囊或膽管與腸段之間的瘻管。當膽囊因炎症而與十二指腸粘連時,膽囊中的結石會壓迫粘連處造成缺血和壞死,然後成為內瘻(膽囊十二指腸瘻)。膽囊瘻也可以進入胃或結腸。十二指腸球部的潰瘍也可以與膽囊或膽管十二指腸瘻合併。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伴有膿腫後,瘻管也可以破入腸道,形成腸瘻。
(四)先天性異常:先天性臍部腸瘻可由玻璃體導管關閉不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