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多發生在術後72h內,見於腸造口粘膜與皮膚連接處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用生理鹽水棉球或紗布輕微壓迫即可停止。如果出血較多,可以用0.1%腎上腺素溶液浸泡的紗布輕微壓迫或外敷雲南白藥。如有必要,可在醫院的門診部設立 "雲南白藥"。
2)缺血性壞死多發生在術後24-48h內,主要是由於結腸邊緣動脈損傷,或提升腸管時張力過大,或扭曲壓迫腸繫膜血管導致供血不足,或由於造口孔大小或縫合過緊,影響了腸壁供血。正常的造口外膜是紅色和有光澤的(像口腔粘膜),並且有彈性。
A、輕度缺血、壞死應減壓,先用呋喃西林或生理鹽水清洗,每天兩次,用紅外線照射,每次30min。
B、重度缺血、壞死應配合醫生進行緊急手術,切除壞死的腸段,重做造口。
3)感染 發現早期感染,要及時清洗和溼敷,加強抗炎治療,對形成的膿腫應切開引流。
4)水腫 腸造口術後2--5天可見粘膜水腫,一般不需處理。
5)手指擴張(用食指戴上指套,塗抹潤滑劑,緩慢插入肛門至第二指關節)應在狹窄後1周開始,在造口內停留5-10分鐘,每週預防性擴張1-2次,治療性擴張2天一次。
6) 回縮或內陷 回縮或內陷使造口低於皮膚表面,汙染手術切口,嚴重的回縮導致腸段回縮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在輕度病例中,可以使用一個凸形底板,並在人工肛門袋裝上特殊腰帶之前,用凝膠或片狀皮膚保護劑填充凹陷區域。在嚴重的情況下,只能重新做腸造口。
7)隆起或脫垂的輕度病例使用彈性腹帶對結腸造口施加輕微壓力以防止隆起或脫垂,而重度病例需要手術切除隆起或脫垂的腸段,必要時重做結腸造口。
8)術前正確選擇內、外疝形成的腸造口位置;術後及時治療咳嗽、便秘,避免過度提拉動作。要及時發現,爭取早日手術。
9)造口周圍皮膚的炎症表現為潮紅、充血水腫、皮膚糜爛、潰瘍、劇烈疼痛。
A. 糞便性皮炎適當切開底板,用生理鹽水或呋喃西林局部清洗,外用皮膚保護粉。
B. 過敏性皮炎更換肛袋,適當使用抗過敏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