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療法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核心,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特色,運用中醫藥療法對殘疾人開展康復活動的一種療法。它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和總結,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治療體系。它主要包括推拿、針灸、氣功、牽引、拔罐、中藥、藥膳、藥浴等。中國傳統康復療法正在走向世界,成為康復醫學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一、推拿療法
1.作用原理
平衡陰陽,扶正祛邪,整頓骨骼,活血化瘀,強健筋骨,打通關節,舒筋活絡。
2.作用機理
(1)利用神經和器官的功能
手法既能興奮神經功能,又能抑制過度興奮的神經活動,對神經和器官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
(2)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3)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
(4)鎮痛和止痛。
(5) 定骨和復位。
(6) 修復外傷組織。
(7)防止組織萎縮和關節僵硬。
3、臨床應用
可應用於內、外、婦、兒。常用於骨科損傷、腦血管病、腦外傷、腦癱、截癱等疾病的康復。
二。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是通過針灸刺激經絡和穴位來治療疾病,從而調整人體內部器官的功能。
1.作用原理
針灸作用於人體的經絡或穴位,以平衡陰陽,調節氣機,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2.作用機理
(1)功能調節作用
針灸對人體臟腑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針灸對人體整體和局部功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2)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3)鎮痛作用。
3、臨床應用
(1)運動功能障礙,如中風、腦癱、腦炎、腦膜炎等後遺症,多發性神經炎、重症肌無力、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外傷性截癱等。
(2)疼痛性疾病、風溼性疾病、肩關節炎、肩周炎、頸、腰椎病等。
(3)神經精神疾病,小兒智力低下、癲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等。
(4)其他內、外、婦、兒科疾病。
III.傳統運動療法
中國的傳統運動療法,在古代又稱導引術,強調有意運動和有意引導的呼吸和引導的身體活動相結合。常用的方法包括氣功、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等。事實證明,它們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並作為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國內外得到廣泛使用。
太極拳依靠太極圖中的陰陽動靜原理,其動作是純自然的。換言之,就是在行動時,以泰為中心,無思無慮,歸一,以思為虛,此謂無極;以其運用之順,如環無盡,如無止,故又稱太極中無極。用太極理論來說明陰陽、動靜、剛柔、進退等作用。
太極拳的特點:
1.
2.姿勢要求靜、柔、圓、緩。3.在太極拳方面,要求靜、柔、圓、緩。姿態要求靜、柔、圓、緩。
2.姿態要求靜、柔、圓、緩。
3.動作要求心情安靜,精神放鬆集中,練拳時一定要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因此,它可以消除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和疲勞,達到身心的休息,並能修身養性,益壽延年。
4.太極拳要求自然的深呼吸,即所謂的氣守丹田。
5.太極拳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男女老少皆可練習,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