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癌症治療和康復中的應用是分階段進行的。
1.中藥結合手術治療
手術對大多數早期腫瘤病灶有根治作用,但創傷較大,術後仍需放療治療轉移灶,同時由於腫瘤轉移灶的擴散,需要鞏固療效。晚期腫瘤的姑息性治療有時需要手術與放療相結合。手術的創傷加上放療的不良反應,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患者的身體也不容小覷,這就需要中醫藥的系統調理。術前用中藥扶正,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體質,為手術奠定基礎;術後服用中藥調理脾胃,滋陰生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體恢復。
2.中藥結合放療
放療在腫瘤治療中一直占主導地位,但放療在對抗腫瘤的同時,會影響消化功能,傷及脾胃,使患者出現噁心、嘔吐,並可影響氣血運行造成頭暈、乏力,還可造成肝功能損害,降低人體免疫力。放療期間使用中藥可以減少放療的副作用,保證放療的順利實施。中藥可以調節脾胃功能,改善睡眠,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3、晚期患者
很多晚期患者由於臟腑陰陽已經嚴重失調,接受放療和手術治療,往往加重失調,導致不良後果。這時病人只能用中醫來治療,中醫以平衡的觀點來指導治療。病人的機體能夠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使病人能夠長期帶瘤生存,並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4.在康復期避免和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中醫認為,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關鍵在於 "正不壓邪"。中醫認為 "正不壓邪 "是中醫的核心思想,也是中醫的核心理念。"正不壓邪 "是中醫的核心思想,也是中醫的核心理念,也是中醫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腫瘤患者的康復期,服用中藥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抵禦腫瘤的復發轉移,使一些腫瘤病灶殘留的患者仍能長期生存,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中醫藥治療應體現 "有序治療 "和 "整體治療",即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階段的治療策略。
1.手術後的病人。由於手術損傷,患者往往氣血虛弱,常有乏力、自汗、盜汗、納呆腹脹、失眠多夢等症狀。使用中藥可以滋養氣血,緩解手術併發症,有利於加快康復;
2.服用中藥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好身體。
3、放化療期間服用中藥,可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便秘、白細胞減少、貧血、失眠、疼痛、口乾、口渴等;
4、放化療期間服用中藥,可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晚期或病灶不適合手術、放療治療的患者:服用中藥可以控制腫瘤生長,減輕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