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最重要的是,它是人體最直接、最頻繁、最大量接觸的環境和代謝因素。它不僅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和抗癌成分,而且食品中還含有致癌物或其前體。因此,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飲食因素既具有保護機體的重要作用,又具有重要的病因學作用。中醫認為,自古以來飲食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如《內經》所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取其味以養精益氣",強調合理飲食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可以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營養干預是腫瘤康復的重要環節,通過調節飲食,可以對腫瘤起到預防或輔助治療的作用,有效促進機體康復。
首先是營養評估
我們建議在營養康復方面,首先要對腫瘤患者進行營養評估,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不良的風險,然後根據每個患者的自身情況,由專業醫生為其量身定做個體合理的營養素補充或調整飲食結構,選擇合適的食物。選擇合適的食物。營養師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食物。
對癌症患者進行營養評估,做到早發現、早干預。內容包括;飲食調查、身體成分分析、人體測量(體重和體質指數、皮脂厚度、上臂、腰圍、腹圍等)、生化檢查、綜合評價等。
有營養指導需求的患者,可建議到醫院營養科進行營養評估,然後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不同治療方法以及患者身體狀況的差異,由臨床營養師制定營養干預方案。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指導患者的飲食:
1、通過評估尋找可能的原因;
2、提出滿足患者需求的飲食建議;
3、評估飲食調整的效果;
4、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調理食譜,可包括每日所需熱量攝入、成分比例、飲食禁忌、治療食譜
。
第二,辨別寒熱、虛實,分階段,有重點
首先要辨別人體的陰陽、虛實、寒熱,瞭解食物和藥物的性質和作用。
其次,要了解各種治療方法對人體的損害。例如,放療時,熱毒傷陰,宜吃蘆筍、鴨肉、蘿蔔等食物,以清熱生津;化療時,常表現為損傷脾胃、氣血不足,宜吃紅棗、山藥、豬肝、西紅柿等食物,以促進消化、養血。
第三,要根據中醫的辨證選擇食療方。
掌握中藥和食物的特點,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患者的體質特點、脾胃功能情況、臨床症狀和治療手段的差異,辨證施治,可以較好地減輕治療相關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食慾,調整胃腸功能,緩解便秘、腹脹,促進氣血生化,對康復十分有利。
在指導癌症患者進行飲食調理時,應提醒患者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飲食衛生。
2.癌症患者不要盲目 "吃補",不要迷信補品的功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選擇地食用合適的補品;
3.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4.均衡營養,合理搭配
我們通常建議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均衡。
2.不要以偏概全,雖然有研究認為過量食用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與消化道腫瘤的發生有關,但在放療期間,適當攝入紅肉可以補充鐵質(肌紅蛋白中含有豐富的鐵質),此時吃紅肉比吃白肉(家禽、魚類等。);
3、蔬菜水果等)佔2/3,肉類(肉、蛋、奶等)佔1/3的膳食比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