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8 12:53

  1、癌症患者的心理狀況

  癌症是一個重大的負性事件和應激事件,患者不得不面對癌症給自己和家庭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研究顯示,16%~42%的癌症患者會出現適應障礙,適應障礙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往往伴隨焦慮和抑鬱症狀;25%~45%的癌症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和療程發生抑鬱,焦慮性障礙患病率大約10%~30%,有的研究報道的數字比上述還要高。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董倩

  引起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對治療方法的恐懼(手術損傷、肢體殘疾、形體改變、放化療副作用等等)、經濟壓力、體能下降、社交縮小、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家庭及社會角色改變、社會支持不足等等。

  2、患癌後的幾個心理階段及誤區

  按照診斷治療的順序,主要可分為4個心理階段:

  (1)在癌症發現期尚未確診前:惴惴不安、反覆求醫、祈禱平安等;

  (2)癌症確診後:通常表現為一個心理發展的過程:震驚、否認或拒絕、委屈、憤怒、恐懼、抑鬱與焦慮、妥協、平靜、接納等;

  (3)治療階段:手術後及放化療期間,由於治療的副作用產生的痛苦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壓力與不適,包括恐懼、煩躁、悲觀、猜疑、失眠等,以及對治療療效的擔憂;如果治療不順利,易產生悲觀、失望,或者對保健品、小廣告等做出非理性地選擇,貽誤病情;

  (4)康復期:擔心復發、轉移,憂心忡忡,尤其在複查前夕及等待結果過程中尤為明顯;無助無奈感(常存在於缺少康復知識與康復方法的患者中);由於對疾病不確定感導致的恐懼、抑鬱與焦慮。隨著病程的延長和身體的康復,心理問題大多逐漸緩解,但某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解決(例如幼年及成長過程中遺留的心理創傷、性格問題等),仍可重新引起新的心理衝突與障礙,從而影響身體康復。因此,積極尋找心理問題的根源並進行調整與干預,是非常有助於癌症患者康復的。

  其實,在癌症患者和家屬中,還存在著很多誤區,例如:

  誤區1、軀體症狀與心理無關

  腫瘤引起的另一部分心理反應表現在軀體症狀上,而不是心理或情緒上。比如臨床上就可以見到一些情緒很平靜的腫瘤患者,似乎在他們心裡也體會不到明顯的擔心、害怕、悲傷、焦慮等,但他們可能會有難以解決的軀體症狀,如睡不好覺、疼痛、周身不適、疲勞、食慾不振等,而這些症狀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又不能用生理因素來解釋,並且一般的醫學處理無法緩解患者的症狀,此時要想到這些症狀可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通過心理疏導,精神類藥物治療,很多軀體症狀可以得到明顯緩解,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誤區2、隱瞞病情

  美國等發達國家90%的醫生直接把癌症診斷告知病人。在我國,醫生通常先把癌症診斷告知病人家屬,然後按照家屬的意願決定是否告知病人。而家屬通常反對告知病人癌症診斷,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癌症的“診斷”猶如“死緩”的宣判,會給患者造成強烈的負性心理反應。故癌症患者家屬多半認為患者不知情好,理由是“知情”後患者的負擔重,難以承受,不利於治療。患者家屬以自己的意願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及生活方式,而忽視了患者的感受。(曾有一晚期癌症患者,臨終前埋怨家人在沒與其講清楚疾病診斷的情況下,讓其接受手術治療,此後,手術後的疼痛、癌症的疼痛一直使其未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在現實中類似的事例可謂是屢見不鮮,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一種侵犯病人權利的行為。另有一癌症患者,在知道自己疾病性質、發生、發展,預後、治療等情況後,理智地參與了個人的治療方案,按照個人的意願,放棄手術治療,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日子裡,井然有序地安排好工作、生活與後事,坦然地離開人世。)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發展過程,患病後接受的診療手段既有醫治患者積極的一面,也可能給患者帶來痛苦、危險、經濟壓力等消極的一面。而且每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不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一,因此,醫護人員及家屬均應重視癌症患者的知情需求,尊重患者自己的決定,讓患者瞭解自身的疾病,這樣有利於治療和康復,有利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誤區3、堅強的患者不存在心理問題

  我們在癌症康復工作中通過與大量患者的密切接觸發現,其實很多表面堅強樂觀的患者,同時也存在許多深層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矛盾,外在的強大隻是一種表象,內在的問題如果沒有暴露或被有意隱藏,得不到有效地調整,會影響康復的結局。癌症是一類對身心和社會功能產生影響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疾病本身及各種治療的副作用都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恐懼、擔心、抑鬱、失眠、社交回避及某些軀體症狀等,有些問題對康復的影響卻是隱而未現的,如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對不良事件的認知問題、生死問題等等。心理諮詢不僅僅是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應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採用專業的心理學技術,處理各類與心理有關的軀體、社會問題,促進身心健康,家庭和諧美滿,改善人際溝通,提高生活質量。

  誤區4、只有病人存在心理問題

  我們在門診和科普宣傳活動中,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量表篩查發現的家屬心理問題甚至高於患者,而家屬主動表達需要心理輔導與心理支持的比例也高於患者:在心理量表篩查(124例)中發現,33.9%的患者(42/124)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21.8%,27/124)或焦慮(13.7%,17/124),2例患者焦慮與抑鬱並存;其中,64.3%的患者(27/42)否認自己需要心理輔導;家屬(87例)的抑鬱或焦慮陽性率59.8%(52/87),高於患者(P<0.001);其中,71.2%的家屬(37/52)認為自己需要心理輔導,也遠遠高於患者(P<0.001)。這說明,在癌症的治療與康復階段,同樣不能忽視家屬的心理支持。

  3、國內外對比

  西方國家的心理諮詢業開展得比較早,也發展得比較成熟。在腫瘤患者的身邊,除了醫生和護士以外,往往還有心理醫生及心理工作者,在美國的某些癌症中心,配備的心理支持工作者的人數甚至超過了患者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西方醫學對癌症心理干預的重視程度要超過我們。東西方癌症患者由於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二者在面對心理諮詢時的態度和選擇的方法也不同,中國的癌症患者更傾向於表現為含蓄、逃避、掩蓋,對心理諮詢仍然比較陌生,或者想要尋求幫助,但找不到合適的機構或醫生,能解決的問題有限等等。在國外,心理干預的方法除了各類心理技術基礎上的個體諮詢以外,還包括團體諮詢、家庭諮詢、冥想等形式。目前,我們在癌症康復治療中,採用個體諮詢與團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音樂、繪畫、講述個人感受、視頻資料討論、情景劇、放鬆訓練、催眠等等多種形式,幫助參加康復培訓的患者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師的幫助下,積極調整心態,解決心理問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如何進行心理康復

  (1)通過測評和與心理師的交談,發現心理問題;

  (2)學習一些心理知識與方法,調整情緒,緩解症狀;

  (3)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建立諮詢關係,獲得心理支持;

  (4)參加由心理師組織的癌症患者的康復小組,通過定期開展的團體活動,在小組中分享交流經驗、獲得理解、支持與心理成長;

  (5)尋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與幫助;

  (6)運動、唱歌、跳舞等活動可以改善情緒;

  (7)芳香治療:改善軀體症狀和心情,放鬆精神,獲得呵護,緩解焦慮情緒、失眠症狀等;

  (8)由於癌症發生發展導致的心理問題,可通過與臨床醫生的充分溝通,獲取治療信息,增加自我控制感,緩解不良情緒。等等。

  結語:腫瘤患者從確診直至整個治療過程的前後,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和反應,常表現為否認、委屈、恐懼、悲傷、絕望、焦慮、抑鬱等,有的患者甚至因恐懼或絕望而拒絕治療。這些心理狀態通常可隨著時間的延長和治療的進行而逐漸趨於平和。但是如果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可能影響患者的飲食、睡眠,進而影響機體狀態和免疫力,必將對腫瘤的治療和患者的康復產生不良影響。樂觀的生活態度、堅定的信念源於內心世界對生活的豐富體驗與感悟。人的一生總有或大或小的風浪伴隨,也許是疾病、也許是其他生活事件的突然出現、也許是工作或生活上的困境,都有可能將我們從正常的心境拋入無邊的黑暗。當我們在困境中摸索前行時,心理支持猶如一盞明燈,可以為我們照亮腳下的路,避免了在磕磕絆絆中的傷害和傷痛。腫瘤患者、親密照顧者和家人在抗癌的征途上,都需要彼此的理解、扶持、包容和愛。心與心的貼近甚至比一劑良藥更能帶給病中的他(她)無限溫暖和舒適。

癌症患者應注重心理康復相關文章
癌症患者應關注康復 發表者:林洪生   (2012-03-2022:53:54)轉載林洪生教授的博客文章    我從醫近四十年,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癌症患者,也經歷過無數感人的故事。從癌症患者的身上,我感觸最深的是:對待癌症的心態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它帶給你的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總是希望盡最大努力延長患者的生命,同時,我們更希望不僅要讓癌症患者活下去,還要活得有尊嚴有
發布於 2022-09-28 09:44
0評論
一、糖尿病引發情緒障礙的發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終生患病、反覆血糖檢測、長期胰島素注射、食物限制、嚴重併發症等造成的長期壓力,容易出現負性情緒;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內分泌紊亂、失眠以及不良應對行為,從而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患者還存在特殊的認知缺損,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 二、從心理保健看糖尿病患者5類情緒 1、煩躁不安情緒。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瞭解不多,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希望能藥
發布於 2023-01-19 19:46
0評論
1、休息病人或許會感到疲倦。在需要時讓自己休息。避免太多的會客和棋牌活動,儘量讓自己保持輕鬆,做些可耐受而不劇烈的運動,如步行,建議每天徒步行走約半小時到一小時,最好能讓脈搏達到90~100跳/分,適當的運動可幫助保持現有的肌肉力量。2、食含高蛋白質和高卡路里的食物,以保持身體能量。3、少食多餐(或小食),避免一天只吃三頓正餐。4、如有需要,可於進餐前半小時服用止吐藥。5、避免油膩、煎炸和濃烈氣
發布於 2023-01-17 05:46
0評論
腫瘤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環境因素中,食物是人體最直接、最經常、最大量接觸的物質因素,是人體內環境與代謝的物質基礎。食物中既存在許多人體所需營養素和抗癌成分,也存在致癌物或其前體。所以,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膳食因素既有重要的保護機體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病因性效應。中醫自古認為飲食與人體的健康密切相關,《內經》中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合
發布於 2022-09-28 12:33
0評論
一般認為適度運動可提高自然免疫力,增強的自然免疫力延緩了腫瘤的生長,但是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後,對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腫瘤靶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的免疫細胞,其數目和功能均會被抑制。因此,耗竭性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腫瘤的風險。這和古代藥王孫思邈的理論不謀而合,他倡導人體運動的方式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也就是說運動的度要把握好,不能因為運動好就運動過量,超過自己的體力承受限度。一
發布於 2022-09-28 12:43
0評論
癌症的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患者出院只表示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還不等於治癒。家屬是癌症患者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力量的源泉和精神支柱,家屬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十分重要。 家屬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首先應在醫院陪護期間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治療護理方法,讓患者覺得家屬對自己實施的方法是正規的,從而產生信任感。癌症患者家屬在護理時的任務是繁重和艱苦的。有時患者因為心情不好、照顧不周,會對家屬發脾氣。家
發布於 2025-01-26 10:44
0評論
概述 股骨頭壞死是現在社會中的疾病之一,經常會出現渾身痠疼,經常會感到頭暈目眩,身體乏力等症狀,而且會導致很多其他疾病的產生,在患有骨頭壞死的時候,不過多的關注自己的身體,不去檢查,最終發展成了比較嚴重的疾病。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多注意,特別是自己的患有股骨頭壞死的朋友,儘早治療,讓自己早日康復,儘快的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步驟/方法: 1、 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一些原因使得供血不足,骨
發布於 2024-06-17 20:26
0評論
概述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肺癌這種疾病,肺癌大多是源於支氣管粘膜上皮,一隻氣管,目前在我國,肺癌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歐美某些國家和我國大城市中,發病率已躍居男性各種腫瘤的首位,肺癌病人因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5:1,目前岷縣肺癌的發病率增長要快於男性發病年齡一般都是四十歲以上,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但發病於一些因素有著密切的相關關係,比如說吸菸,工業粉塵,大氣汙染,人體內在因素。
發布於 2023-12-08 19:49
0評論
首先我們要知道孕中期是指,懷孕4~7個月。這個時候胎兒開始長肌肉和筋骨,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而母親也一樣,在這個時候母親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供給子宮胎盤和乳房發育。因此一定要多吃些富含高蛋白和維生素的東西。這個時候主食除了米、面外,還可吃些小米飯、大麥飯。 其次,在孕中期的時候,胎兒的骨骼和大腦也在開始發育,這時候胎兒需要大量的鈣、磷,同時也需要一定量的碘、鋅和各種維生素。這個時候可以吃些魚、肉、肝
發布於 2023-04-26 17:05
0評論
我經常聽到許多人述說在知道自己患的是膠質瘤的時候,往往都有天塌地陷、萬念俱灰的感覺。雖然膠質瘤是一種難以根治的神經系統腫瘤,但並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現在經過規範化的個體化綜合治療,膠質瘤的治療效果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與其他系統惡性腫瘤相比,膠質瘤的預後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低級別膠質瘤。實際上,甚麼疾病到了嚴重的程度對人的健康和生命都有威脅,如禽流感,這不過是一種感冒,但它卻能夠威脅人的生命。因
發布於 2022-10-20 00:4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