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6 13:31

  跟骨骨刺綜合徵

  由於牽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引起的跟骨下區域的足跟痛,在X線上有或無骨刺表現。
  骨刺是由於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著處過度牽拉骨膜所致。過度牽拉引起足底筋膜內緣的疼痛(足底筋膜炎)。導致蹠筋膜緊張的病變有平足及跟腱攣縮。
  症狀,體徵和診斷
  由於牽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階段可引起疼痛,雖然此時骨刺很小,甚至X線檢查也不能發現。隨著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這或許與足的適應性變化有關。因此X線上可見典型的骨刺可以沒有症狀。反過來,經過一段無症狀期以後,或由於局部外傷(如運動員損傷-參見第62節),骨刺可自發地產生疼痛。偶爾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並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發熱跳痛。
  體格檢查時用拇指用力壓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時,手指用力按壓整個筋膜內緣,有壓痛則證明存在筋膜炎。
  儘管X線上發現有骨刺可作出診斷,但早期跟骨骨刺X線檢查可呈陰性結果。不常見的是,跟骨骨刺在X線上不典型,表現為絨毛狀新骨形成影像。見到此變化應考慮血清陰性或HLA-B27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爾綜合徵)的可能。類風溼性關節炎和痛風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這些關節痛常有中度到重度的發熱和腫脹,這一點可與局部原因所致的足跟痛相區別。
  治療
  腓腸肌彈性伸縮練習和夜晚夾板,通常能有效去除疼痛,應被鼓勵。貼橡皮膏(類似於矯正器)可減輕足底筋膜張力和骨膜牽拉性疼痛,口服非類固醇抗炎藥為首選。足跟內注射局部麻醉藥通常有效。當伴有炎症症狀和體徵,如輕度發熱,腫脹,繼往跳痛史(跟骨下滑囊炎)時,注射不溶性及可溶性固醇混合液能控制症狀,注射針頭由足跟內側垂直刺入,然後再轉向足跟中心部的痛點。
  跟骨骺炎
  一種兒童發生的疼痛性足跟疾病。跟骨由2個骨化中心發育而成。一個在出生時開始,另一個則通常於8歲以後才形成。發生完全骨化前(通常至16歲),這兩部分骨或肌腱附著骨骺的纖維由軟骨連結在一起。劇烈活動可致軟骨斷裂。
  診斷和治療
  診斷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育運動中的發病史及典型的疼痛部位,即沿著生長中心邊緣的疼痛。偶伴有局部發熱及腫脹。X線無助於診斷。
  鞋內放置跟墊。可減輕跟腱對足跟的牽拉。足的石膏固定有時有效。重要的是解除病人及其父母的顧慮,因為症狀可持續數月。
  跟腱後滑囊炎
  發生在跟腱上方的滑囊炎症,是足跟位置與功能異常的結果。跟腱後滑囊炎最多見於青年女性,但男性也可發生。由於足跟在整個步伐週期中容易以內翻的位置活動,過度壓迫跟骨外後側面與鞋幫之間的軟組織(形成跟部硬繭)。跟骨的這一面變得隆起,易於觸及,常被誤認為外生骨疣。
  症狀和體徵
  早期在足跟的後上方只見到一個小的輕度,變硬有壓痛的紅斑,病人常在此處貼上膠布以減輕鞋的壓迫。當發炎的滑囊增大時,在跟腱上就出現一個疼痛的紅色腫塊。根據病人所穿鞋型,有時腫脹擴展到跟腱的兩側。慢性病例的滑囊形成永久性纖維化。
  治療
  用泡沫橡膠墊或氈墊抬高足跟,除去鞋幫的壓迫。為了控制異常的足跟活動需用鞋矯形器。在小部分病人,把鞋幫拉長或拆開鞋的後跟縫線可減輕炎症,把墊子放在滑囊周圍可減輕壓迫。口服非類固醇抗炎藥可暫時減輕症狀。浸潤注射可溶性皮質類固醇與局部麻醉劑可減輕炎症。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能需要作跟骨後外側手術切除。
  距骨後外結節骨折
  此處骨折是蹠屈損傷的結果,壓力從脛骨後下唇作用於距骨結節。
  這個軟骨接合部骨折的發生,通常是在籃球,網球運動時突然以蹠骨或腳趾起跳的後果。類似地,用力向後踩空椅子也能發生。芭蕾舞演員的距骨外側結節伸長(Stieda突)更易於發生這種損傷。
  症狀,體徵和診斷
  常有踝後部疼痛與腫脹,步行下山或下樓困難。也可有持續的腫脹而沒有明顯的創傷史。表面可發熱,但程度較輕。將足向小腿蹠屈時,病人疼痛加重。據說有時背屈[趾也如此。但後一手法尚屬可疑。踝部側位X線片對肯定診斷是必需的。應作雙側X線檢查以排除三角骨。
  治療
  需石膏固定4~6周。如疼痛持續存在且有軟組織炎症,以皮質類固醇和局部麻醉劑聯合浸潤注射可能有效。可能需手術切除距骨外側結節。
  跟腱前囊炎
  跟腱附著跟骨處下方滑囊的炎症。與創傷和炎症性關節炎(如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任何增加跟腱勞損的情況都可為本病原因,如堅硬或高鞋幫也可成為致病因素。
  症狀,體徵和診斷
  創傷引起的滑囊炎發病迅速,全身疾病引起者通常為逐漸發病。常見症狀為跟骨後間隙疼痛,腫脹,發熱,行走不便與穿鞋困難。開始時腫脹僅限於跟腱的前面,但很快擴展到內側與外側。跟腱附近的腫脹,發熱和疼痛原發於軟組織內,這兩點可與距骨後結節骨折相鑑別。應作X線檢查以排除骨折或類風溼侵蝕性跟骨變化。
  治療
  滑囊內注射可溶性皮質類固醇與麻醉劑,必須小心避免藥物直接注入跟腱。熱敷和休息也可以減輕疼痛。
  脛後神經痛
  指疼痛沿著脛後神經分佈擴展(神經痛)。
  脛後神經在踝的平面穿過傘狀韌帶內的纖維骨管,在出口處分內側與外側足底神經。跗骨管綜合徵是指神經在這個纖維骨管內受壓迫,但此診斷已被不嚴格地用於不同原因引起的脛後神經痛。由於足功能異常或炎性關節炎引起的踝部屈肌腱滑膜炎有時可引起脛後神經繼發壓迫性神經痛。偶爾,靜脈淤滯水腫也可引起脛後神經痛。
  症狀,體徵和診斷
  踝內與踝周圍(往往擴展到足趾)燒灼或針刺樣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時減輕。站立,行走或穿鞋時疼痛出現。輕叩或觸診脛後神經在內踝下側受壓或外傷的部位常產生遠端的刺麻感(Tinel徵)。電生理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對所有準備進行足部手術的病人都應作此檢查。當神經區域有腫脹時,應尋找其原因(如風溼病,靜脈炎或骨折)。
  治療
  用膠布將足固定於自然位置或輕度內翻,或在鞋上裝上矯正器以保持足在內翻位置以減少脛後神經的張力。脛後神經在纖維骨管內沒有真正受壓時,不溶性皮質類固醇與局部麻醉藥作局部浸潤治療可能有效。外科手術只用於那些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例。

導致腳跟疼痛的常見疾病相關文章
腳痛:不是穿鞋不適 真實痛因:痛風 提示:出現腳部疼痛,很多人會怪罪鞋子穿得不舒服。而其實這常常是美食醇酒惹的禍。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食用菌類、豆類及啤酒等都是高嘌呤類食物,會使血液內尿酸含量過高,尿酸鹽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處,足關節最低,沉積也就最嚴重,最易發生痛風。發生這種情況,除了改變飲食習慣,還得積極配合治療。 臀痛:不是腳抽筋 真實痛因:坐骨神經痛 提示:從臀部如閃電般掠過,直達一
發布於 2024-06-30 12:41
0評論
1、包皮包莖:如果男性包皮過長,包皮口狹窄,陰莖頭部不能外露,不注意衛生習慣致使包皮中汙垢刺激龜頭皮膚,使之過敏或發炎,會導致男性性生活痛。 2、弓形陰莖:如果男性患有陰莖溝部與頸部潰蕩等疾病,愈後留有疤痕,性生活時充血勃起產生牽引疼痛。 3、陰莖折斷:由於男性在性生活中尋求刺激,在更換姿勢中發生偏差,男方一陣劇痛,陰莖折斷,或手術治療畸形陰莖,性生活時也可出現性生活痛。 4、前列腺炎:前列腺炎
發布於 2024-12-25 08:58
0評論
概述 導致視網膜病變的常見疾病有哪些?視網膜病變是很嚴重的事情,嚴重的會導致患者失明。因此對於這類疾病來說,治療及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引起視網膜病變的因素有很多,如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尿毒症患者,還有就是一些外傷性原因,另外遺傳也是一部分因素。對於這類人群來說,一定要注意視網膜的問題,平時多注意進行相應檢查。 步驟/方法: 1、 我們知道,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由於其身體
發布於 2024-08-26 18:41
0評論
腰背痛是常見的疾病症狀之一。許多疾病可以引起腰背痛,其中局部病變佔多數,可能與腰背部長期負重,其結構易於損傷有關。腰背痛的病因大致有5大類,外傷(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炎症性病變、胸腰椎的退行性病變、先天性疾患和腫瘤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對胸腰椎、腰骶部及其軟組織的侵犯,引發疼痛。腰背部的組織自外向內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韌帶、脊椎、肋骨和脊髓,上述任何組織的病變均可引起腰背痛。 鄰近器官病變
發布於 2024-05-11 14:12
0評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代人工作壓力的加重、生活節奏的加快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被疼痛所困擾。常見的腰腿疼痛、頸椎病、三叉神經痛、肌筋膜疼痛綜合症(俗稱腰肌勞損)、關節炎等,在冬季寒冷氣候的刺激下,常常加重病情。這也是為甚麼春季容易發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眼下正是嚴冬,也是防治疼痛疾病的重要時期,患者應注意識別常見疼痛疾病的主要症狀,積極治療各種疾病,並做好冬季的養生保健。腰腿痛的人一生中有過下腰
發布於 2022-09-24 18:31
0評論
01中醫上認為腳跟痛是由於肝腎陰虛,受到寒氣的侵襲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如果已經有了腳跟痛,那麼可以採用小偏方來治療。醋療法:具體的做法是去酸梅適量,然後去掉核加入醋,然後搗爛,在加入一些鹽,把攪均勻的這些混合物,敷在腳後跟處,然後用紗布包一下,要注意堅持一段時間,不能弄一次就不弄了。 02偏方二:用仙人掌外敷法:取仙人掌,然後把刺拔掉,把仙人掌剖開,用裡面的敷在腳後跟處,然後用紗
發布於 2024-04-02 02:24
0評論
1.蕁麻疹 為過敏的皮膚表現,以發作性皮膚瘙癢及出現充血性風團為特徵。多由於變應原(多為某食物及添加劑、吸入物、藥物、微生物及寄生蟲、昆蟲毒素等)與患者皮膚、黏膜接觸進入體內所引起。臨床上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其二是非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包括物理性、寒冷性、熱性、日光性及膽鹼能性蕁麻疹。此外物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發蕁麻疹。過敏的其他皮
發布於 2024-02-29 01:34
0評論
妊娠期間,孕婦為了適應胎兒的發育及分娩的需要,身體系統特別是生殖器官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產後就需要通過休養來康復。產褥期就是產婦能否恢復到健康狀態關的關鍵階段。在產褥期產婦要養好身體,避免在產褥期出現疾病。產褥期常見疾病: 1、併發病症 產褥期併發症有貧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宮炎、筋骨疼痛、腰痠、腹瀉、頭痛、便秘等。 2、產褥熱 一些產婦生完孩子會出現發燒的情況,臨床上把這種發生在產後1-10天
發布於 2024-02-14 17:23
0評論
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甲狀腺機能障礙,糖尿病,高血脂症,威爾遜氏,痛風,天皰瘡,皮肌炎,泌乳素過高症,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腎上腺病變引發內分泌障礙,腦下垂體病變引發內分泌障礙,性早熟,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性腺低能症(hypogonadism),精神疾病,精神病,神經系統疾病,腦瘤併發神經功能障礙,巴金森氏症,肌僵直萎縮症,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變質及遺傳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嬰兒腦性麻痺及其他麻痺性症候群
發布於 2024-04-11 04:39
0評論
1.蕁麻疹 為過敏的皮膚表現,以發作性皮膚瘙癢及出現充血性風團為特徵。多由於變應原(多為某食物及添加劑、吸入物、藥物、微生物及寄生蟲、昆蟲毒素等)與患者皮膚、黏膜接觸進入體內所引起。臨床上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其二是非變態反應性蕁麻疹,包括物理性、寒冷性、熱性、日光性及膽鹼能性蕁麻疹。此外物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發蕁麻疹。過敏的其他皮
發布於 2024-06-07 04:0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