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消化道的一種常見症狀,俗稱 "腹瀉"。腹瀉的主要表現是排便次數和質量增加,大便稀薄。症狀出現後,患者常感到排便急迫,大便不成形,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生活和工作。另外,腹瀉也是結直腸癌可能出現的非典型症狀之一。
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很多,可以簡單概括為兩個方面:腸道蠕動增加和腸道內液體含量增加。
大腸的推進運動速度是腹瀉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之一。當推進運動的速度過快時,大腸儲存糞便的功能降低,糞便在大腸內的停留時間縮短,吸收水分的功能降低,這可直接導致排便次數增加。這種情況常見於服用某些藥物的病人、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以及一些胃腸道手術後的病人,也可發生在不完全性腸梗阻的情況下。其糞便特徵常為水樣,但滲出物相對較少,腹痛較明顯,有半腸鳴音。引起腸道內液體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腸道內高滲物質增多、腸道本身分泌的液體增多、腸道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炎症滲出物增多等等。
這些情況可以單獨發生,例如在腸道準備期間的人工腹瀉,通常需要病人服用大量的高滲物質,如硫酸鎂和甘露醇。這些物質在腸道中不被消化酶分解,可以吸收大量的水進入腸腔,引起腹瀉。但僅有這些因素只是少數情況,大多數情況下,腹瀉仍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就造成了腹瀉病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讓我們以細菌感染為例。當細菌感染髮生時,炎症會引起腸道粘膜的充血和水腫,導致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小腸不能正常吸收營養物質,而大腸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同時,大量的炎性滲出物可進入腸腔,細菌性腸毒素也可使腸道的吸收小於分泌,導致腸腔內水分大量增加,刺激大腸粘膜,加速運動,儲便和控制排便的功能明顯減弱。這些因素的綜合結果導致了腹瀉。
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終可分為兩種類型: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的原因在短期內出現,因此腹瀉也是突然出現的,如腸道感染、食物中毒等。患者往往主動就醫,病因去除後很快就會好轉。與急性腹瀉相比,慢性腹瀉需要更加警惕,這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早期警報信號。許多慢性疾病,包括結直腸癌和炎症性腸病,都可能出現腹瀉,尤其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便血、體重減輕、貧血或夜間痛醒的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