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adenomyomatous endometrial polyp)是子宮內膜息肉少見的一種特殊類型, 易導致異常子宮出血,常與子宮粘膜下肌瘤相混淆,需病理檢查得以區分。其診治及預後情況如何,術後是否需要藥物輔助治療,國內外少見報道,本研究進行了探討。
1、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發生
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是子宮內膜息肉的一種少見類型,國內外報道較少,異常子宮出血是其常見症狀。陳樂真將息肉分為3型:⑴源於成熟性子宮內膜,即功能性息肉,佔20%。⑵源於未成熟性子宮內膜,即非功能性息肉,佔65%。⑶腺肌瘤性息肉,少見,息肉間質內含有平滑肌纖維,一般息肉較小。Van Bogaert報道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率為23.8%,好發於50-59歲婦女,絕經後婦女的發病率為6.7%。國內報道發病率5.7%,發病年齡30-60歲,60歲左右為發病高峰。
同期我院行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者1672例,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42例(佔2.51%),其中絕經後婦女佔21.43%。本研究中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多較大,最大徑≥3cm者佔47.62%,最大息肉長達6cm。
2、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診斷
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診斷可依據臨床表現、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計算機X線斷層檢查或磁共振檢查等,由於其極易與子宮粘膜下肌瘤相混淆,確診還需病理檢查。異常子宮出血是其最常見症狀,本組發生率為88.10%,絕經後患者中佔77.78%。出血可能因息肉使宮腔面積增大或息肉表面出血壞死所致。Mi等報道子宮內膜息肉陰道超聲診斷的敏感度為71.10%,特異度為94.90%。Veeranarapanich等報道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息肉準確度81.21%,敏感度92.59%,特異度78.98%,陽性預測值46.29%,陰性預測值1.21%,認為宮腔鏡檢查有很高的準確度,但陽性預測值不高,故需組織病理學證實診斷。但國內外少見關於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單獨報道。
本研究中宮腔鏡和B超診斷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均不高,但宮腔鏡檢查優於B超。而二種方法誤診為子宮粘膜下肌瘤率均較高。
3、非典型性息肉樣腺肌瘤子宮
非典型息肉樣腺肌瘤是一種少見的子宮良性腫瘤,已經發現它可與子宮內膜腺癌共存或發展成子宮內膜腺癌[6]。其通常好發於絕經前婦女,對於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不能承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可以考慮宮腔鏡下腫瘤切除術,但必須術後嚴密隨訪。寧燕等分析了5例子宮非典型息肉樣腺肌瘤患者,其中1例合併子宮內膜樣腺癌,1例局部分佈分化良好的腺癌成分,術後隨訪到的4例患者均健在(3~60個月)。所以非典型息肉樣腺肌瘤需與高分化的子宮內膜樣腺癌鑑別,二者可並存。子宮內膜不典型息肉狀腺肌瘤,具有低惡性潛能和潛在的複發性,其可發展為子宮內膜樣腺癌,故長期隨訪十分必要。本研究中5例非典型性息肉樣腺肌瘤患者,僅1例術後接受高效孕酮的治療,全部隨訪2年~7年,預後均良好。
4、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的治療
鑑於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組織病理學的特殊性,藥物治療和刮宮術不能獲得滿意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是最佳選擇方案,其創傷小,可以直視下完全切除息肉,療效高,複發率低。對於脫出宮口的腺肌瘤性息肉也可考慮鉗夾術摘除,但難於保證息肉根蒂部的完全切除。對於非典型性息肉樣腺肌瘤患者,年輕或有生育要求的,只要息肉切除完全,可保留子宮,嚴密隨訪,必要時輔以高效孕酮治療。無生育要求或年齡較大,不能密切隨診者,可考慮行子宮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