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主要在T2加權圖像上檢測和顯示前列腺癌,主要顯示周邊區內的低信號缺陷區,與正常的高信號周邊區有明顯區別,有助於診斷。當腫瘤侷限於前列腺時,前列腺的外緣是完整的,與周圍的靜脈叢有清晰的界限。前列腺的包膜在T2加權圖像上是線性的、低信號的。當病變一側顯示模糊或中斷、不連續的包膜時,表明有包膜侵襲。包膜周圍靜脈叢位於包膜的外圍,是一個薄的結構,在4-5點和7-8點時更為明顯。腫瘤侵犯前列腺周圍脂肪表現為高信號脂肪內出現低信號區,特別是在前列腺外側,稱為前列腺直腸角的區域,該結構的消失是前列腺周圍脂肪侵犯的典型標誌。如果精囊正常時雙側基本對稱,而顯示雙側精囊信號降低或部分精囊被低信號取代,則可能已被腫瘤侵襲。
MRI分期。MRI對前列腺癌的分期很有幫助,特別是對T2和T3期的區分:
1.MRI可直接觀察前列腺癌是否穿透包膜,MRI對前列腺癌侵入包膜的指徵;
(1)病變一側的前列腺外緣不規則擴張,邊緣不光滑。
(2)腫瘤向後、向側方突出,或成為雙側神經血管叢不對稱的成角徵;
(3)表現為腫瘤直接穿透包膜,進入周圍高信號脂肪,神經血管叢內或前列腺直腸窩內脂肪消失等徵象。
2.MRI對前列腺癌侵犯精囊的適應症97%以上都能敏感地顯示精囊侵犯;
(1)顯示低信號腫瘤從前列腺底部進入幷包圍精囊腺,導致正常T2高信號精囊腺內出現低信號灶,前列腺精囊角消失。
(2)(2)顯示腫瘤沿射精管侵入精囊腺,精囊壁消失;
(3)精囊內有灶性低信號區。
3.MRI對檢測盆腔內淋巴結的轉移很敏感,其準確性與CT相似;
4.由於MRI的顯示範圍大,所以也能發現其他部位的轉移。
近年來,各種多參數MRI和MRI引導下的前列腺穿刺術迅速發展,為前列腺癌的診斷、分期和術後隨訪提供了更準確的信息。
前列腺癌的MRI表現有哪些?
發布於 2023-01-08 19:56
前列腺癌的MRI表現有哪些?相關文章
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症狀,隨著腫瘤的發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狀可概括為兩大類:
1.壓迫症狀
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可引起進行性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腫瘤壓迫直腸可引起大便困難或腸梗阻,也可壓迫輸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壓迫神經引起會陰部疼痛,並可向坐骨神經放射。
2.轉移症狀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
發布於 2023-03-04 10:45
0評論
前列腺癌早期一般沒有症狀,但腫瘤侵犯或阻塞尿道或膀胱頸時,則會發生類似下尿路梗阻或下尿路刺激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急性尿瀦留、血尿、尿失禁。晚期,發生骨轉移時,會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貧血、脊髓壓迫導致下肢癱瘓等。國內經專家討論達成共識,對50歲以上有下尿路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尿瀦留)的男性進行常規PSA和直腸指檢檢查,對於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定期檢查、隨
發布於 2023-03-01 19:41
0評論
正常膝關節兩側半月板的形態稍有不同,內側半月板呈“O”字形,外側半月板呈“C”字形,內側半月板前窄後寬,後部較前部為厚,外側半月板相對較一致。兩側半月板分別附著於脛骨平臺。正常半月板在SE和梯度回波序列上均呈低信號,邊緣肥厚,越近中央越薄。內側半月板較外側半月板薄而大,與周圍關節囊附著也較緊密。在矢狀面成像時,兩側半月板在關節的邊緣層面上呈“蝴蝶結”狀形態,在中間層面,半月板的前後角相互分離,呈
發布於 2023-01-25 03:02
0評論
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症狀,隨著腫瘤的發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狀可概括為兩大類:
1.壓迫症狀
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可引起進行性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腫瘤壓迫直腸可引起大便困難或腸梗阻,也可壓迫輸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壓迫神經引起會陰部疼痛,並可向坐骨神經放射。
2.轉移症狀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
發布於 2023-12-22 19:51
0評論
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症狀,隨著腫瘤的發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狀可概括為兩大類:
1.壓迫症狀
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可引起進行性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腫瘤壓迫直腸可引起大便困難或腸梗阻,也可壓迫輸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壓迫神經引起會陰部疼痛,並可向坐骨神經放射。
2.轉移症狀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
發布於 2023-12-28 09:08
0評論
腺癌(腺泡腺癌)、導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其中前列腺腺癌佔95%以上,因此,通常我們所說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為9.92/10萬,列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6位。發病年齡在55歲前處於較低水平,55歲後逐漸升高,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高峰年齡是70~80歲。家族遺傳型前列腺癌患者發病年齡稍早,年齡≤55歲的患者佔43%。
病因
發布於 2024-12-08 04:37
0評論
前列腺癌的內分泌藥物治療,主要有: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雌激素和抗雄激素藥物。下面將一一道來。1、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是用於藥物去勢的。手術去勢(切除睪丸)雖然能夠迅速、持續地降低體內雄激素至極低水平(即去勢水平)。但是手術去勢會造成患者心理問題等,故而現在多采用藥物去勢。已上市的此類藥物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根據不同劑型,會要求患者
發布於 2022-10-23 03:44
0評論
1、年齡:多數前列腺癌發生在50歲以後,約三分之二患者年齡在65歲以上;2、家族史:對家庭成員中有前列腺癌者建議45歲即開始進行前列腺癌篩查;3、人種:美國黑人發病率比白人高近1倍,而亞洲人群發病率較低,但近幾年也呈現上升趨勢;4、飲食:高脂飲食,特別是大量攝入動物脂肪,增加前列腺癌風險。多吃蔬菜水果可能降低風險;5、此外,前列腺炎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目前仍不清楚,性傳播疾病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
發布於 2023-01-08 19:26
0評論
前列腺癌歐美國家發病率極高,而亞洲人發病率較低。但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日益增加,這一點應該引起大家高度重視。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遺傳是前列腺癌發展成臨床型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外源性因素對這種危險因素可能有重要的影響,如生活習慣改變、日光照射、長期接觸鎘等化學物質、飲食高熱量動物脂肪和維生素A、D、酗酒等。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沒有症狀,但腫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頸時,則會發生類似下尿路梗阻
發布於 2023-03-22 02:01
0評論
一、豆類
健康影響,經常食用豆類食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不常吃豆類的男性低。豆類製品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後,會產生一種植物雌激素混合物“牛尿酚”,可有效抑制雄激素雙氫睪酮,對前列腺起保護作用。
二、洋蔥
健康影響“槲皮黃素”的化合物,這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天然抗癌物質之一,實驗表明,它能防止細胞生物化學機制出現變異。洋蔥還含微量元素硒,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劑,能幫助消除體內自由基,增強細胞代謝能
發布於 2023-03-12 19:5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