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腸粘連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以及腸管與腹腔內器官之間的異常粘連。
特點: 腸粘連往往發生在術後,特別是闌尾炎或盆腔手術後。腸粘連的嚴重程度與個人對腹膜或腸道漿膜的損傷反應的敏感性有關。粘連有兩種類型,即膜狀粘連和繩狀粘連;其性質為纖維性粘連和纖維性粘連。
症狀: 腸粘連引起的臨床症狀和表現因粘連程度和粘連部位而異。
輕度病例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或臨床症狀,或偶有輕微腹痛和進食後腹脹,可自行緩解。
嚴重的病例可能出現頻繁的腹痛、腹脹、吞嚥困難、噯氣、大便乾燥、氣團在腹中游走,甚至引發不完全或完全的腸道梗阻。
病因:除先天性原因外,粘連的形成基於兩個因素:損傷和炎症。
損傷:
1.手術:腸管暴露、牽引、過程中漿膜損傷、術後滲血、滲液、腹腔內放置引流管等均可引起腸粘連;
2.腹部外傷:腹部閉合性外傷,雖然撞擊部位沒有破裂穿孔,但損傷的局部組織可出現充血水腫或有出血性滲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圍組織水腫粘連;
3、化學藥物:如計劃生育粘劑堵塞藥物流出,進入腹腔引起粘連。
炎症:
1、盆腹腔器官細菌感染(闌尾炎、膽囊炎、附件炎),導致盆腹腔炎性滲出物或膿液積聚,引發粘連;
2、結核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可分為乾性和溼性乾性兩類,腹膜上除見結核性結節外尚有大量纖維素性
3.腸結核:腸結核患者的腸壁漿膜上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和結節,腸壁常因潰爛而閉塞。同時,由於纖維增生,腸壁常與鄰近的腸管或大網膜形成粘連。
4.其他:腫瘤浸潤和生長,破壞周圍組織並形成粘連。
預防: 腸粘連大多發生在手術後,尤其是闌尾炎或盆腔手術後,發病率最高。
1.操作輕柔,注意保護腸管,密切止血,徹底沖洗腹腔;
2.術中應用可吸收的防粘連生物材料,減少粘連的發生;
3、術後早期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是關鍵。
治療: 有些粘連以後可以部分或完全吸收,手術治療並不能消除粘連,相反,術後必然會形成新的粘連,所以腸粘連一般採用非手術治療。
正常的腸道蠕動可以將食物殘渣和氣體排出腸腔,而腸粘連由於粘連使腸道狹窄,腸內容物受阻,腸腔內壓力增加,出現腹痛、腹脹。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刺激性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喝冷飲,軟性和半流質食物如粥、饅頭、蛋糕、牛奶、豆漿等,應少吃多餐,不要暴飲暴食,避免大量飲水和流食。此外,要注意腹部保暖。腹部寒冷會刺激腸道蠕動增加,引發腸梗阻。
手術治療往往是最後的手段,以下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
1、粘連性腸梗阻伴腸絞窄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的。
2、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緩解後反覆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