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4 08:26

當結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息肉時,我相信所有患者都會問同樣的問題。我的息肉會不會變成癌症?並或多或少為此感到焦慮。事實上,95%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但只有不到10%的腺瘤性息肉會發生癌變,有些息肉容易發生癌變,有些則不會。根據息肉的性質,大腸息肉被分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可能會癌變。最近的研究還表明,一些長期被認為是良性的息肉也可能發展成癌症。出於這個原因,醫生通常會切除結腸鏡檢查時發現的所有息肉。
下一個問題將是哪些息肉容易發生癌症?
腺瘤性息肉根據其總體形狀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絨毛狀管狀腺瘤(混合型)。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而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根據異型,腺瘤性息肉可以細分為低度上皮內瘤和高度上皮內瘤,後者的致癌風險更高。此外,惡性率還與息肉的大小有關,小於1釐米、1-2釐米和大於2釐米的息肉的惡性率分別為1%、10%和35%。直徑小於2釐米的絨毛膜癌的惡變率為10%,大於2釐米的惡變率高達53%。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鋸齒狀腺瘤也極易發生癌變,應予以重視。
結直腸息肉如何發展成結直腸癌?
在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結腸粘膜過度增生;過度增生的粘膜慢慢形成小的腺瘤性息肉;息肉逐漸長大,形成大的腺瘤性息肉;然後發生異質性增生。當異型增生的腫瘤細胞侵入粘膜下層時,成為早期結直腸癌;腫瘤細胞在腸壁內由內向外繼續生長,然後侵入腸壁外部。腫瘤細胞在腸壁內由內向外繼續生長,然後侵入腸壁外的組織,還可沿淋巴管和血管轉移到遠處,形成中晚期結直腸癌。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科學家們還描述了參與大腸息肉癌變過程的基因。他們得出結論,大腸息肉和大腸癌的發展是基因突變或其他化學修飾的結果。APC、K-ras、Bat-26和P53等基因參與了大腸息肉的致癌過程。早期腺瘤性息肉發展為晚期腺瘤性息肉預計需要2-5年左右。同樣,晚期腺瘤估計需要大約2-5年的時間發展成早期結直腸癌。

大腸息肉一定會變成癌嗎?相關文章
由於職業的關係,常常有人問起我這樣的問題“現在的腸癌的人那麼多,我會不會也的這種病啊?”。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問題。的確,大腸癌現在越來越多見,據最新統計:我國大腸癌發病率連年“走高”,每年新發病人數約13~16萬人,20年來發病率平均每年遞增2%。那麼究竟甚麼樣的人容易得大腸癌呢?首先是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的人群,這裡主要指直系親屬中有患大腸癌者,特別是連續兩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
發布於 2023-03-01 23:06
0評論
大腸息肉(ColonicPolyp)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錯構瘤性四種,腺瘤性息肉與腸癌發生關係密切,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另外三種息肉和腸癌也有一定關係。所以內鏡下發現息肉,應給予擇期切除。由於這兩種息肉單靠醫生的肉眼並不容易區分,故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切除後的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分類診斷。大腸息肉起病隱匿,臨床上可無任何症狀,僅有個別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
發布於 2022-10-03 03:03
0評論
事實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在大腸息肉中,有些是腫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腫瘤性息肉。其中,腫瘤性息肉佔70%~80%,與大腸癌關係密切,而非腫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它們的發生、
發布於 2024-02-25 04:17
0評論
(1)年齡40~50歲是結腸癌的高發階段。 (2)有大腸癌家族史者要格外留神,因為他(她)們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要比通常人高4倍。 (3)血吸蟲病流行區也是大腸癌的高發區。對於這些地區的老百姓,要密切觀察他(她)們病情的變化,要建立隨訪制度,以便早期發現大腸病變。 (4)由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對於這些患者要定期追蹤。現有資料提示,其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6-9倍,往往在發生慢性
發布於 2023-03-03 09:48
0評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屬於良性腫物。息肉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均可出現,如鼻息肉、聲帶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見的是大腸息肉。部分大腸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長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腸息肉都會癌變。不同種類的大腸息肉,癌變機會有大有小: 1.腺瘤樣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種遺傳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稱“家族性多發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 腺瘤樣息
發布於 2024-02-25 04:10
0評論
大腸癌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是大腸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大腸癌的發生相關的因素分為以下幾大類。飲食:飲食是引起大腸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從大腸癌發病率觀察可以明顯的發現,大腸癌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密切關聯。發達地區大腸癌的發生率明顯較非發達地區來的高。未消化的蛋白質和脂肪進入結腸後,在結腸內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質,進而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低
發布於 2023-01-14 03:56
0評論
家住徐彙區的72歲的沈先生,最近一直睡眠不好,顧慮重重,就是因為一枚小小的腸道息肉。最近上海各大社區開展大腸疾病普查,化驗大便兩次潛血陽性,在社區醫生的建議下,沈先生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果然有所發現,在乙狀結腸、降結腸發現了幾個小小的突起,都在幾個毫米大小,最大的一個1.5cm,腸鏡醫生告訴沈先生,這是息肉,多為良性,腸鏡下切除送病理診斷即可。於是沈先生在門診很順利地接受了腸鏡下的息肉切除。
發布於 2023-01-29 10:17
0評論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前提,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 一般而言,我們會將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見於幼兒,大多在10歲以下。常發生直腸內,呈圓球形,多為單發,病理特徵為大小不等的瀦留性囊腔,是一種錯構瘤。2、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是大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
發布於 2024-02-16 03:31
0評論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手術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 1、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 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2、高頻電凝灼除法 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3、黏膜剝離嵌除法 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活檢鉗除法 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簡便易行,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5、激光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
發布於 2024-02-25 03:57
0評論
很多人談到大腸息肉時都比較恐懼,以為自己得了癌症,工作生活有很大壓力。這裡告訴大家不要驚慌,臨床上對凡是從胃腸道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在未確定其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從病理解剖上可大致分為:腺瘤性息肉為最常見的一種;炎性息肉,是腸粘膜長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結果;錯構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的增生性息肉等。大腸息肉可發生在腸道的任何部位。息肉為單個或多個,大小可自直徑數毫米到數
發布於 2022-10-06 03: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