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許多人在排便後出現出血,通常會本能地認為自己得了痔瘡,於是隨意到藥店買藥膏或用藥方自行治療;也有不少人認為 "沒甚麼大不了的";的確,肛門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痔瘡、肛裂、痔瘡、肛瘻等。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肛門出血可能隱藏著重大疾病,不能掉以輕心。以下是對引起肛門出血的常見疾病的簡要討論。
步驟/方法:
1.肛門癌、下腸癌出血 肛門癌、直腸癌的發病率近年來有迅速上升的跡象,一旦患上此病,就會產生便秘、便血的症狀。當癌症在直腸表面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腫瘤開始壞死,然後出血,通常在排便時出血,血液隨大便排出。
2、痔瘡出血 痔瘡起源的肛門出血多發生在排便時。痔瘡出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肛門墜脹、疼痛、瘙癢、便秘等。從症狀上看,有時在洗澡時可發現軟腫,向肛門方向推壓後消失,排便時重新出現,但症狀嚴重時,肛門紅腫,突出的痔瘡無法塞回。
3.肛裂引起的出血程度不一,從衛生紙上肉眼可見的血跡到滴血的程度,特別是大便乾燥時,出血量大,肛門有刺痛表現,刺痛感強,有時人在排便後幾分鐘才有症狀。肛裂的患處在肛門的後緣部分,感覺上可以看到縱行的走形裂口。
注意事項:
如果排便時有少量出血,且肛門周圍有硬塊並有膿液流出,則可能形成了痔瘡瘻管。肛瘻一旦形成,慢性化後,可能會誘發惡變,引起肛門癌,因此,建議患者有痔瘡時,手術切除是預防肛門癌的一個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