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癌症是甚麼?
甚麼是癌症?癌症的成因和致病原理是甚麼?
人們通常所說的癌症,多指惡性腫瘤。癌症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癌症是此類惡性腫瘤的統稱。癌症一般亦可根據組織來源命名,來源於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有少數腫瘤不按上述原則進行命名,如有些來源於幼稚組織和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但少數情況則為良性,如肌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骨母細胞瘤。有些惡性腫瘤由於成分複雜或由於習慣沿襲,在腫瘤的名稱前加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腦膜瘤、惡性神經鞘瘤等。有些腫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傑金淋巴瘤。或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命名,如骨鉅細胞瘤、肺燕麥細胞癌。上海東方醫院放射治療科秦慶亮
醫學家指出癌症病因是:
機體在環境汙染、化學汙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等各種致癌物質、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常表現為: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癌症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
致病原理:
癌症(Cancer),亦稱惡性腫瘤(Malignantneoplasm),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圍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慾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等。與之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則容易清除乾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惡性腫瘤)還可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致癌物是甚麼?
1、致癌物的概念是甚麼?致癌物一定會導致癌症嗎?
致癌物:來源於自然和人為環境、在一定條件下能誘發人類和動物癌症的物質。主要包括物理性致癌物質、生物性致癌物質、化學致癌物質。
(1)物理性致癌物質:
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灼熱、冷凍、機械性刺激、創傷、紫外線、X射線、放射性核素、氡及日光中的紫外線等。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受輻射危害可以來自環境汙染,也可以來自醫源性。比如多次反覆接受X射線照射檢查或放射性核素檢查,可使受檢人群患腫瘤機率增加,若用放射療法治療某些疾病,也可誘發某些腫瘤。有資料報告,在用放射性核素磷治療紅細胞增多症後,相當數量的患者經過一定的潛伏期而出現白血病。肺結核患者反覆的胸透檢查,可誘發乳腺癌。
(2)生物性致癌物質:
有生物合成產物如真菌毒素、生物鹼、甙、水和土壤微生物、低級和高級植物合成多環芳烴化合物、動物和人類激素等;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皰疹病毒等。
(3)化學致癌物質:
其種類最多,分佈極廣。無機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鉻化物、亞硝酸鹽等,有機化合物如聯安苯、烯環烴、黃麴黴毒素等都是化學致癌因子,吸菸是人體攝入化學致癌物的主要途徑之一,從香菸的煙霧中可以分析出20多種化學致癌因子。
按其作用機理,分為引發劑(或稱始發劑)和促發劑。兩者兼是者稱為完全致癌物,僅有引發作用者稱為不完全致癌物。有些既非引發劑也非促發劑,且本身並不致癌,但能增強引發劑和促發劑的作用,稱為助致癌物。按其作用分為確證致癌物、懷疑致癌物和潛在致癌物。作用方式又有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之別。目前已知的化學致癌物質約1100種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屬機構資料,經鑑定對動物有致癌作用的有140多種,經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有21種,還有18種被懷疑對人有致癌作用。據估計,人類癌症的80~85%與化學致癌物質有關。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多致突變物質能引起癌症,同時許多致癌物亦可致突變,兩者關係密切。
2、如何定義或界定某類物質是致癌物?國際組織對於致癌物的分類有幾級,各包括甚麼?定級的依據是甚麼?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將致癌物質分為四大類:
一類: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黃麴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二噁英、甲醛、酒精飲料、菸草、檳榔等。
二類A: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如丙烯酰胺、無機鉛化合物、氯黴素等。
二類B: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用以歸類相比二類A致癌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比如氯仿、DDT、敵敵畏、萘衛生球、鎳金屬、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三類: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動物有致癌性,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致癌性。如苯胺、蘇丹紅、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鹽、安定、氧化鐵、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三聚氰胺、汞與其無機化合物等。
四類: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如己內酰胺。
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IARC(2002)對已有資料報告的878種化學物根據其對人的致癌危險分成4類:
1類:
對人致癌,87種。確證人類致癌物的要求是:
①有設計嚴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雜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
②有劑量反應關係;
③另有調查資料驗證,或動物實驗支持。
1類:對人很可能致癌,63種。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2類:對人可能致癌,234種。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3類:對人的致癌性尚無法分類,即可疑對人致癌,493種;
4類:對人很可能不致癌,僅1種。
按活化的需要把致癌物區分為:
①不需活化的,稱為直接致癌物;
②需活化的,稱為前致癌物或間接致癌物。其活性代謝物為終致癌物。
按是否具有誘變性由於致癌的體細胞突變和非突變作用兩大學說的確立,人們把致癌物分成兩大類:
①誘變性致癌物,又稱之為遺傳毒性致癌物;
②非誘變性致癌物,或非遺傳毒性致癌物。也有人稱為DNA活性外或基因外致癌物。這裡所謂的DNA活性外致癌就不包括以DNA為靶的誘變機制。現已知道大多數腫瘤細胞都有遺傳學改變,這些改變有時難以區分是致癌的原因還是發癌的結果。IARC(1983)早就指出,按致癌機制對化學致癌物進行分類,不可能詳盡無遺和準確無誤。
有些化學物質本身並不致癌,但在致癌物之前或同時應用可顯著增強癌症的發生,即可促進致癌的過程,這類物質稱為助癌物。
3、全球癌症發病率最高的是哪些,我國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又是哪些?癌症高發種類與甚麼有關?
全球癌症的發病順序依次為: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死亡順序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
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腫瘤(佔86%)分別為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直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腎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前十位腫瘤(佔82%)分別為乳腺癌、肺癌、結腸/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
易患人群
1、癌症家族性和遺傳性疾病的人群:許多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2、與癌有關疾病的人群:長期患有慢性胃炎、宮頸炎、乙型肝炎、皮膚潰瘍的患者易患癌症。
3、不良嗜好人群:長期吸菸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飲過熱的水、湯及吃刺激性強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懷爐或坐熱炕的人易患皮膚癌,長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職業易感人群:長期接觸醫用或工業用輻射的人群,接受超劑量的照射後,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長期接觸石棉、玻璃絲的人群易患間皮瘤。長期吸入工業廢氣、城市汙染空氣的人群易患肺癌。
5、個性易感人群:精神長期處於抑鬱、悲傷、自我剋制及內向的人群,易患癌症。
6、癌症的高危人群,並不是說一定要得癌症,而是應提高警惕,採取措施改變自己的內心環境和生活環境,就不會得癌症。
三、以下“致癌說”是否準確,有無誇大成分?(簡要解釋)如果有致癌可能,那麼達到何種程度才有確實風險?
1、關於食物致癌
(1)有專家表示“約有1/3的癌症與飲食有關,主動控制攝食成分和改變飲食習慣,在抗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一定道理,減少農藥殘留、減少食品添加劑、避免糧食黴變等對於防癌有好處。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也有防癌作用。
(2)有報道稱,在食品領域,如果動物實驗證明一種成分能夠致癌,那麼就足以判處這種成分“死刑”。同意,致癌成分混入食品中是危險的。
(3)以下為傳播較廣的幾條說法:
鹹菜、鹹肉、隔夜熟白菜、酸菜等含有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亞硝酸胺,應少吃。同意
發黴的米、面、花生等含有致癌的黃麴黴素,一旦發現,應棄之不吃。同意
熏製食品易導致食道癌和胃癌。同意
烤制食品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同意
經常煎炸食物會加大廚房的汙染,使人易得肺癌。食品煎炸過焦,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同意
咖啡燒焦後,苯並芘會增加20倍。臭豆腐、油條等,如果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同意
炒菜時油不要放得太多,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的發生都與脂肪攝入太多有關。同意
經常飲用未燒開的自來水,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將增加21%,患直腸癌的可能性將增38%。不同意,不會如此高的比例增加致癌性。
日常生活主要致癌物質
食品中
亞硝基化合物、高脂肪物質、高濃度酒精等。其中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在不新鮮的食品中如腐爛變質的食物中含量較高,人體在有萎縮性胃炎或胃酸成分分泌不足時,胃將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合成為亞硝基化合物。
食品汙染中
農用殺蟲劑,家用的洗滌劑可能含有致癌的化合物,與這些接觸的食品可被汙染。
一些激素類製劑可通過獸醫治療或飼料添加劑進入食用家禽家畜體內,從而誘發與內分泌系統有關的腫瘤。
一些食品包裝材料含有多種環芳烴基類物質,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如食品包裝袋、包裝紙等。
空氣中的致癌物質通過土壤、水等途徑蓄積於食物中。
添加劑
如防腐劑、食用色素、香料、調味劑及其他添加劑中含有的亞硝胺類物質。
食品加工儲蓄
熏製食品和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環芳烴基類致癌物質,黴變的大米,玉米,豆類中所含的黃麴黴素對人和動物都有很強的致癌作用。
醫學家研究發現,有10多種化學物質有致癌作用,其中亞硝胺類、苯並芘和黃麴黴素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它們都與飲食有密切關係。
亞硝胺類
幾乎可以引發人體所有臟器腫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為常見。亞硝胺類化合物普遍存在於穀物、牛奶、乾酪、菸酒、燻肉、烤肉、海魚、罐裝食品以及飲水中。不新鮮的食品(尤其是煮過久放的蔬菜)內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
苯並芘
主要產生於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的燃燒過程中,脂肪、膽固醇等在高溫下也可形成苯並芘、如香腸等熏製品中苯並芘含量可比普遍肉高60倍。經驗證,長期接觸苯並芘,除能引起肺癌外,還會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黃麴黴素
是已知的最強烈的致癌物。醫學家認為,黃麴黴素很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發區,人們常食發酵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醬等,這類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如方法不當,容易產生黃麴黴素。
為了防止上述幾種主要致癌物質作怪,減少和削弱致癌物對人類的威脅,人們在食物的生產、加工及烹調等方面,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
鹹魚
鹹魚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一個人如果從出生到10歲經常食用鹹魚,將來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鹹魚的人大30-40倍。魚露、蝦醬、鹹蛋、鹹菜、臘腸、火腿、燻豬肉同樣含有較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應儘量少吃。
燒烤食物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燒豬肉等。因含有強致癌物3,4-苯並芘,不宜多食。
熏製食品
如燻肉、燻肝、燻魚、燻蛋、燻豆腐乾等亦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豆燒焦後,苯並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一種致癌分解物。
黴變食物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黴變,被黴菌汙染後會產生各種致癌毒素。
隔夜熟白菜
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檳榔
口嚼食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因素。
反覆燒開的水
反覆燒開的水含亞硝酸鹽,最後生成致癌的亞硝酸。
喝不開的水及溝塘水
胃癌、食道癌、肝癌這三種癌症均與飲塘水有關。經常飲用未燒開的自來水的人,其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將增加21%,患直腸癌的可能性將38%。
2、關於空氣致癌
“PM2.5可進入血液,長期呼入有致癌風險。”這種說法是否準確?致病原理是甚麼?
由於霧霾天氣頻襲,PM2.5與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的關係也成為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雖然目前還沒有PM2.5與肺癌發病的直接研究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PM2.5對呼吸系統尤其是肺部健康會造成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曾表示,PM2.5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長遠影響,其中就包括肺癌。
可懸浮顆粒物是空氣質量檢測中的一項主要指標,主要指懸浮於大氣中的固體、液體顆粒狀物質,城市裡,可懸浮顆粒物一般由工業排放的粉塵、化石燃料燃燒的煙塵、汽車尾氣中的顆粒物等組成。其中,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而且顆粒物越小,就越容易進入人體深處,因此危害也就越大,“2.5微米以上的顆粒物一般沉積在人的上呼吸道,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就能夠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了,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對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都可能具有毒性。
在哈爾濱市進行的120例非吸菸女性肺腺癌及等量人群對照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大量燃煤,室內空氣汙染,長期暴露於煤塵,煎炸食物次數較多,家族癌症高發,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肺腺癌危險因素。
3、關於體質與癌症
有說法稱,如果人體內的pH值經常低於7.35,就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患癌症,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酸性體質的血質是癌細胞的溫床,酸性體質也十分有利於癌細胞轉移和擴散。這個說法是否準確?人的體質與癌症發病率有無直接聯繫?
醫學上沒有酸性和鹼性體質的說法,所有正常人的體液,其酸鹼度都在7.35和7.45之間。
缺少哪些營養更易患癌症:
1、缺乏β-胡蘿蔔素可能誘發肺癌
目前,肺癌仍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除了吸菸、吸入過多油煙等因素會導致肺癌以外,人體若缺乏β-胡蘿蔔素也可能誘發肺癌。因此,長期吸菸者、肺結核患者和矽肺患者等易患肺癌的人應多吃富含缺乏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甘薯、胡蘿蔔、菠菜、芒果、木瓜和豆腐等。
2、缺乏蛋白質可能誘發胃癌
人們若從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尤其是攝入的優質蛋白質不足,就可能誘發胃癌。在過去,胃癌一度被稱為“窮人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胃癌家族史者等易患胃癌的人應常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深海魚蝦、牡蠣、大豆、瘦肉和雞蛋等。此外,人們若大量食用醃製的鹹魚、鹹菜等含有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的食物,也會增加患胃癌的幾率。
3、缺乏膳食纖維可能誘發結腸癌
在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而膳食纖維的攝入日漸減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排便減少,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地停留在結腸粘膜上,從而可誘發結腸癌。
4、缺乏維生素D可能誘發乳腺癌
臨床調查數據都表明,乳腺癌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較低。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乳腺癌患者和體內不缺乏此物質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其病死率相對較高。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生育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月經初潮較早或絕經較晚的女性等易患乳腺癌的人應多吃魚肉、牛肉、豬肝和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應經常曬太陽,以促使機體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四、以下“抗癌說”是否準確?(簡要解釋)
1、“一些食物中的特殊成分可以有效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不同意
2、“多吃水果、蔬菜、幹豆、全穀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可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從而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的患病幾率。”同意
3、“抗癌食譜最好個體化……特定食療對某些人有效,但針對另外一個人也許適得其反。比如蛋白粉、雪蛤、胎盤粉等雌激素替代品可抗衰老,但卻容易導致乳腺癌,有乳腺癌高發因素的人應少吃。比如,豆類對腸道有好處,卻可加重腎臟負擔,腎癌病人不宜多吃”。同意,因人而異
五、如何才能有效防癌?
1、食品多樣化:食譜廣不僅可滿足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而且還能抑制有害致癌物質。
2、喝含酒精的飲料一定要適量:喝酒多有損健康,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臟的癌與喝酒過量有關。喝酒多,同時又抽菸的患癌症的危險性更大。
3、避免過多膽固醇的攝入:低脂肪飲食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危險性。
4、食用含有足夠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應該多吃水果、蔬菜、幹豆、全穀類食品、豆類及其製品。以增加澱粉和纖維素的攝入量,這樣可降低結腸癌和直腸癌。
5、保持營養的均衡,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吃過多的糖。
6、飲食清淡,營養均衡,淡泊情志,經常運動,不吸菸、少飲酒、不熬夜,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可以減少大多數腫瘤的發生。
防癌要則
1、不吃發黴的糧食及其製品。花生、大豆、米、麵粉、植物油等發黴後,可產生黃麴黴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特別是肝癌和胃癌)物質。
2、不吃熏製或醃製的食物,如燻肉、鹹肉、鹹魚、醃酸菜、醃鹹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種可能導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學物質。
3、不吸菸。香菸中的焦油等物質是導致肺癌和胰腺癌的致癌因素。最近研究證明,吸菸和婦女宮頸癌也有關係。
4、少飲酒,特別是不飲烈酒。濃度高的酒精會刺激口腔、食道壁和胃壁的上皮細胞並引發癌變。
5、同時吸菸與喝酒會大大增加致癌的機會。
6、不接觸或少接觸大煙囪裡冒出的黑煙,被它汙染的空氣裡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質。
7、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
8、不要用有毒的塑料製品(聚氯乙烯)包裝食物。
9、不吃被農藥汙染的蔬菜、水果和其它東西。
10、飲用新鮮、清潔的水,不喝過燙的水,不吃過熱、過硬、燒焦或太鹹食物。
11、不要過度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並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12、多吃新鮮蔬菜,吃飯不要過飽,控制肉類食物攝入量,控制體重,這樣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病率。
13、不要經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大劑量的維生素e等。
14、有子宮糜爛的婦女,定期檢查並及時治療,防止癌變。
15、有陰莖包皮過長的成人,要及時切除,防止陰莖癌。
16、不論是否裝有空調設備,封閉式環境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通風的房子則對人體健康有益。沒有裝空調的房間,也必須每天開窗約1-2小時。
17、裝潢中不要用放射性的岩石和礦沙作為建築材料,不用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致癌物質的建築材料。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進行室內裝修。裝修完後,要把室內的油漆味、膠水味、新傢俱的氣味經開窗排放出去,待通風30天左右後才能安全住人。醫學機構調查表明:現代家裝汙染是導致癌症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18、炒菜或油炸食品時,因油鍋太熱產生許多油煙對人體有害,所以炒菜油溫不能太高,不能讓油鍋冒油煙,儘量少用煎、炒、油炸、燻烤的烹調方法。提倡多用蒸、煮、涼拌、水氽、湯菜等烹調方法。
19、在廠礦、車間等工作的人員下班後,首先應洗手或洗澡,不要把工作服帶回家中。
20、添新衣也應注意是否有甲醛之類的汙染物。購買織物服裝後,先用清水洗滌後再穿最好。
21、勿憋尿:研究發現,膀胱癌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飲水、排尿習慣有關。據資料表明,每日排尿少於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少、長時間憋尿,易使尿液濃縮,尿在膀胱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尿中化學物質刺激粘膜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多飲水,勤排尿可起到“沖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22、戒菸:當前,吸菸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菸者癌症發病情況:吸菸者肺癌死亡是非吸菸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美國癌症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生活習慣佔致癌因素的35%,吸菸佔30%,兩者加起來就佔65%。煙對胎兒非常有害,孕婦抽菸,小孩以後罹患癌症的幾率將多50%。有鑑於此,重視以上環節的防範,就能讓絕大多數人遠離癌症,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哪一個年齡層的人而言,抽菸是極度危險的,而且會導致癌症。
23、限制高脂肪飲食:研究顯示,與低脂飲食相比較,富含脂肪的飲食,大幅地增加結腸癌及乳癌的發生幾率。高脂肪飲食是癌細胞的助長劑。
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診治,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對於癌症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環境汙染(例如輻射屋居民)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症機會。
24、多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強調的是運動對於生命健康的重要意義。據可續研究最新發現,運動對於危害生命的大敵――癌症,有明顯的預防效果。
25、提高身體免疫力:空氣負離子對於人體的有益作用已經在多個研究中被證實。臨床實驗證明,負離子可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活化網狀內皮系統,改善機體反應性,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都是自愈力的重要部分。而自愈力是400年前古希臘醫聖Hippocratic提出來的,“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自愈力是人體具有以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為主的人體自愈系統,人類就是靠這種自愈力,才得以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負離子能夠提高人體的自愈力,自然是對人體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