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是經由盆底裂孔或生殖裂孔的子宮異常突出,子宮脫垂常伴發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和腸膨出。
祖國醫學對於宮脫垂病很早就有詳細記載,公元752年王燾所著“外臺秘要”稱“陰挺”、“陰菌”、“陰下脫”,公元1237年陳自明所著“婦人良方”中稱之為“陰挺下脫”。我國民間俗稱“吊茄子”、“落袋病”、“掉尿袋”等。
子宮脫垂常由於成因性事件(causativeevent)(如產傷、全身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等)引起子宮和陰道盆腔內支持筋膜(子宮骶骨韌帶、主韌帶、直腸陰道筋膜和恥骨宮頸筋膜)薄弱,隨著這些結構的衰老性和退行性薄弱而產生子宮脫垂。
祖國醫學認為子宮脫垂的發生,主要是氣血虛弱,不能收攝,或是氣虛下陷,衝任不固。此時如再加上其他誘因,如分娩損傷、過度勞動、房勞不節等。
子宮脫垂主要表現:
1、自覺會陰處墜脹,陰道有異物脫出。
2、立位或屏氣時異物可增大,平臥時縮小或回覆。
3、常伴腰痠、腹部下墜、行走時下墜、膀胱刺激症狀和排尿困難。
4、腰背痠痛,以腰骶深部更甚,但無壓痛點。
5、白帶增多,有時呈黃膿樣血水狀,可有外陰瘙癢。
後傾子宮容易發生子宮脫垂,因子宮體和陰道軸成直線關係,如腹腔內壓力增強產生活塞樣作用。
殘留宮頸脫垂(次全子宮切除手術患者)與完整的子宮脫垂無顯著差異。
絕經前子宮脫垂的宮頸常肥大、充血和鬆軟;絕經後的則陰道粘膜增厚和角化,常發生褥瘡樣潰瘍。
脫垂的子宮由於長期炎症和機械性刺激,可引起宮頸病變,甚至癌變。如盆腔內筋膜及其緻密度得以保持,生殖裂孔和提肛肌機能不全僅引起宮頸延長。
單純性子宮頸延長,指宮頸口位置下移或脫出於陰道口之外,但子宮體仍在正常位置。此判斷很重要。
可通過肛門指診協助鑑別。直腸內的手指先摸到盆腔內子宮體,然後令患者向下迸氣,或輕輕將子宮頸向下牽引,如宮體仍保持原來位置,則為單純性宮頸延長。如子宮體隨牽引而下降,則為子宮脫垂或合併宮頸延長。
基於現代盆底重建整體理論(intergaltheory)的解釋,建立了定位盆腔結締組織缺陷的“三腔系統”:
前部:恥骨尿道韌帶、尿道下方之陰道(吊床)、尿道外韌帶
中部:恥骨宮頸筋膜、子宮頸環、盆腱弓筋膜
後部:子宮骶骨韌帶、直腸陰道筋膜、會陰體
子宮脫垂的結締組織缺陷,可單獨或聯合發生。
在子宮脫垂患者治療之前先弄清各種缺陷的原因------此判斷很重要。
根據盆底功能障礙的整體理論提出的現代盆底重建手術目的在於修復和重建盆底缺損,恢復盆底組織的解剖結構和正常功能。各種新型材料和手術方式的應用,特別是網片和吊帶的應用,極大改善了盆底修復和重建手術的療效,有效減少了手術後中、遠期複發率。
隨著老年人群的逐步增多,子宮脫垂疾病越來越多。老年患者不必把子宮脫垂當作羞於啟齒之病。及時治療、修復子宮脫垂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