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也感冒了,入夜高燒直達39.2℃才漲停。起初僅是咽痛,隨後周身肌肉及關節痠痛,之後惡寒頭痛發熱。刮痧加服8粒銀翹片,另加服2包正柴胡顆粒,同時不斷喝生薑加義烏紅糖組成的熱茶,共計2000毫升左右,入夜至晨,遍身汗出,熱退脈靜,頭痛消失,自感體溫下降,頓時有種神清氣爽之感來。一測體溫,37.2℃,知是雖大體恢復,尚有餘邪待清,飲熱稀粥後,再8粒銀翹,上午時分,體溫隨汗而解。
分析一向好運動又善於健身的醫者發病之因,緣是寒潮來襲時,騎上單車去欣賞音樂會,來回車程一個半小時,正遇起風降溫,一個來回,入夜咽喉感覺不適了,次日竟發起燒來。 想來醫生也是人,給人看病時不能免除自己得病,不過,病後可得記錄得失,也望朋友在這冬春交替之季照顧好自己和家人。
一、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之在朋友中,已經全面知曉運動的利益,在此從略不多說。
二、調適寒溫,天人合一
再強健的身體也是需要順應自然的變化的,所謂天人相應,人作為自然界組織之一,不要違反自然界的常規且記得時時順應它,冬春交替之時,氣候變化無常,此時,防護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野外衝鋒的朋友。
三、一旦感邪,休息為先
休息是首要的治療手段,當體溫超過人的正常體溫達39℃時,人體各系統均處於應激狀態,心率加快,血壓波動,頭脹頭痛且思維運作能力下調,此時,再不能堅持工作了,當臥床休息了。
四,飲食調治,熱飲熱粥
在高燒之時,人體會消耗水份,人在缺水的狀態下會減少腎血流量,尿濃縮(我們常發現在少飲水時的排尿之色會較多飲水的後的排尿之色來得深)所以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其實到醫院補液也無非是這個目的,而水分的補足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利水而祛邪,這也是中醫下法一種,邪去正才安。
水份的補入首推生薑熱飲,姜,辛溫,助人發汗,人之邪熱從汗而解是中醫古存已久之法。其次為熱稀粥,此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桂枝湯方證中有記載,上海中醫藥大學著名學者柯雪帆教授論其可釀汗而不致汗出傷津。 而如今治感冒之品,無論是百服寧抑或是泰諾,均在服藥之後大汗出,傷津之過不知有無告訴病家以喝粥預防。
五、藥物治療,慎而又慎
從醫近二十年,求診的發熱病人無一例外的是要求好藥、速效、高級,而市場上僅感冒類藥物一項就有好幾十種,速效片、百服寧……抗生素則是從口服到靜脈製劑從頭孢一代到三代,從普通青黴素到各種合成製品,名目繁多如星星,可謂一片繁榮之景。其實每個人都具備自身修復的功能,一般感冒發熱,無需太多的藥物狂轟爛炸。在保證體液平衡的前提下,稍加解表藥就可。作為醫生,我可用我處方權開具任何抗生素,輕而易舉,但是,我及少運用,在家常備的銀翹、正柴胡,還有霍香正氣等,除此之外就是刮痧了。刮痧是我慣用的解熱手法,它可起到通達經絡之功。
我認為在沒有明確是否一定感染細菌便用抗生素是很冒險的舉動,不是所有的感冒是由於細菌感染,也不是由於細菌感染而我們用的抗生素就一定敏感,這是要做血液檢測及相關培養才能確認的,我們不少同行在病家的反覆“威逼”之下毛估估地選擇一二,這是令人擔憂的事。而在眾多的中成藥中,選擇信任的藥物也有講究,比如較大的藥房,除了可以用醫保卡直接配藥外,更多的藥物選擇可用現金去挑的。由於市場經濟,藥物性能優劣難分,於時,認定幾家著名的老字號藥業產品。這樣相對穩妥一些。
六、病後調養,清淡為要
無論是小病大病,人體就象一個國家,均經歷了一場實戰演習,演習後的各個系統需要的是修整,包括脾胃系統,因此,此時清淡飲食十分重要,《素問熱論》說“熱病以愈,時有所遺,何也?…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又說:“熱病當何禁之,…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中遺,此其禁也。”說的就是不可貪食。不要給脾胃系統過多的壓力,才會令整體儘快恢復。
綜合起來無非如古人所言:適寒溫、慎飲食、調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