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4 15:12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映出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變化,“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羸弱,消息皆通於大地”,“天人合一”,人體也相應地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因此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接,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中醫將之概括為“六淫”。其中,寒為“六淫”之首,主指體內陰盛陽衰,抵抗力明顯下降,寒邪入侵引發的疾病,其發病時間以冬季為主或在冬季加重。

  人體之陽氣“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冬季陰氣上升到達頂點,機體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陽氣不足。而一旦寒邪積久不散更傷陽氣,就會導致內寒。同樣,患者體質在冬季處於低峰,對外界刺激的應激能力處於“相對低潮期”,見效緩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於氣溫升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驅風祛寒,祛除體內沉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並增強人體陽氣,鼓舞正氣,提高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

  1、冬病夏治的適應症

  1.1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咽異感症(梅核氣)、易感冒等中醫辨證屬氣虛或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病症。

  1.2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為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平常體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中醫辨證屬虛寒或寒溼型的病症。

  1.3運動系統疾病:主要有各類關節炎,頸、腰椎病,腰肌勞損、足跟痛、強直性脊柱炎等中醫辨證屬風寒溼痺者。

  1.4.神經系統疾病:面癱、坐骨神經炎、頭痛。

  1.5腦心血管系統疾病:中風偏癱、肢端動脈痙攣病、冠心病

  1.6生殖及泌尿系統疾病:男子陽痿早洩,前列腺炎(肥大症)、痛經、女子胞宮寒不孕、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部分腎臟疾患等。

  1.7其他疾病:如凍瘡、慢性疲勞綜合徵(亞健康)、逢冬怕冷、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冬病夏治方法

  2.1中藥內服:應以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為主,參照以往的病史,根據中醫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採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法。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於久病會導致脾腎虧虛,所以針對個體情況,給予健脾補腎或健脾化痰為主治療。

  2.2 針灸:絕大多數慢性病在其緩解期或穩定期都可以採用針灸進行治療,這也是中醫“治未病”特色思想的體現。也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基礎,四診合參、辨證論治、辨病取穴、從證取法,個體化治療為特色,針刺、艾灸和穴位結合的綜合療法。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溼散寒的效果。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關節炎、慢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平常體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3穴位敷貼:這是屬於內病外治的方法,即將具有相應治療作用的中草藥製成膏劑,敷貼在病人的背部相應穴位上,發揮藥物和穴位經絡的雙重作用,達到調整經絡氣血、調理臟腑陰陽,增強體質的目的。

  2.4穴位注射或埋線:通常選用維生素類、免疫製劑、脫敏製劑、中藥製劑等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也是發揮了藥物和穴位經絡的雙重作用。如肩周炎、關節炎、腰腿痛、哮喘等。

  2.5藥物外洗或外擦:針對性的用中藥湯劑外洗或酊劑外擦。多適應於治療凍瘡或陳舊性扭挫傷時,可起到鼓舞正氣,驅逐宿邪,疏通經絡,溫經散寒的作用,以防宿疾復發。

  2.6 拔罐刮痧:主要適用於肩周炎,脊柱炎,肢體麻木等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 刮痧可以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

  2.7推拿:具有疏通經脈,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等功效,適宜哮喘、風溼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

  2.8臍療:就是把藥物直接貼敷或用艾灸、熱敷等方法施治於患者臍部,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適合虛證、寒證和痛證。

  2.9飲食療法:飲食療法如今已經成為當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多食生薑、蘿蔔、百合、粳米等,有利於補益肺氣;慢性胃腸病之人,應多食扁豆、蓮子、薏仁以利脾氣強健。

  2.10運動療法:運動是永恆的真理,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也是一種最為環保的自然康復療法。但這種運動療法應該根據自體狀態和病情,採用不同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不同的疾病的運動療法不完全相同,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病程較長的老年患者,儘可能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適當的運動療法。

  3、禁忌症

  感冒發燒、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核咳血患者、孕婦禁用穴位貼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體質者、皮膚長有皰癤、皮膚過敏者以及皮膚有破損者要慎用穴位貼敷;血小板減少患者慎用針灸,禁用拔火罐、刮痧;骨質疏鬆症患者,慎用推拿;對藥物過敏,尚未找到過敏原患者,慎用中藥內服、貼敷、穴位埋線或注射。

  4、注意事項

  (1)    治療期間慎食辛燥煎炸之品,以防傷陰生痰。如辣椒、胡椒、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等。

  (2)    治療期間忌服用寒涼冷凍之品,以免傷陽生溼。如冷飲、海味。

  (3)    慎食肥甘滋膩之品,以免助溼生痰。如肥肉、新鮮桂圓或荔枝。

  (4)    治療期間忌過量運動以免汗出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5)    治療期間須配合藥膳食療(如做菜常用生薑、常用茯苓山藥煮粥等)、多食蔬菜、水果。

  (6)    冬病夏治不是萬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因此原本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進行冬病夏治期間也不要盲目減藥、停藥。

  (7)    冬病夏治藥物穴位敷貼是防治冬季易發疾病或者加重,在夏季症狀不明顯或者沒有症狀的患者,其治療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有些重病患者,要連續治療2-3年才有明顯效果。

  (8)    冬病夏治已經取效或者冬季不復發的患者,最好堅持治療3年,以固療效。

“冬病夏治”療法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就可發生凍瘡。輕者紅腫疼痛,遇熱瘙癢;重者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潰瘍,愈後留下色素沉著斑或疤痕。凍瘡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處,且多見於婦女和兒童。凍瘡是“一年發病年年發”,儘管不是甚麼大病,但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凍瘡多為陽虛,機體陽氣不足,抵禦外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在此時達
發布於 2023-03-20 14:01
0評論
俗話說“一朝生凍瘡,年年生凍瘡”,一旦凍瘡形成,遇冷疼痛,遇熱發癢,用藥無濟於事,尚無特殊治療。凍瘡是怎樣形成的呢?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侷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膚病。當氣溫低於10℃時,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痺擴張,血管中的淤血、血漿滲入到組織間隙形成局部水腫,導致凍瘡的發生。開始局部皮膚髮紅髮紫有腫塊,發癢或刺痛,遇熱更為明顯,隨後可出現水泡、
發布於 2023-02-23 16:51
0評論
“冬病夏治”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倡導的一種著名的治療方法,療效獨特。“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說就是冬天好發之病在夏天治療,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為甚麼要冬病夏治?在《黃帝內經》中,早就記載有“冬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和治療方法。冬季天氣寒冷,是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高發期,體質虛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犯病。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萬物的陽氣一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由於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
發布於 2023-02-23 09:11
0評論
人的膝關節是個活動範圍很大的負重關節,幾乎承受著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後,膝關節由於長年的磨損,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後的膝關節往往在秋冬季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老寒腿”。秋冬天,因為氣溫、氣壓偏低,人體內潛伏的寒氣和外界冷空氣相互疊加,這類疾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自然界氣溫最高,機體陽氣最盛,經脈之氣流暢,穴
發布於 2023-03-29 05:36
0評論
1、冬病夏治“三伏貼”適應病症慢性咳、痰、喘類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或支氣管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常在秋冬季加重,夏季是慢性咳喘疾病患者感覺最舒服的季節,也是患者穩定期康復治療的黃金季節,為防止肺功能繼續惡化以及進入秋冬後臨床症狀的急速加重,患者應在夏季這個穩定期抓緊治療。穩定期的主要處理措施包括戒菸、藥物治療和運動鍛鍊、長期氧療
發布於 2022-11-29 05:56
0評論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貼主要適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扁桃體炎等患兒。敷貼治療是三年一個療程,一年中的夏天三伏和冬天三九是一個小的週期。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皮膚腠理完全開放,病情相對處於穩定期的有利時機,將中藥外敷在人體相應穴位,
發布於 2023-03-16 01:46
0評論
1、甚麼是冬病夏治?冬病 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如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另有在夏季表現出冬天之寒證者,如怕風畏冷,不喜空調、電扇、喜溫燙食物、欲穿長袖長衫等表現者,亦屬此範圍。夏治 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之時,運用針灸、天灸或內服藥物來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正如《內經》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是在夏天陽氣最旺之時,順應天人相應之養生大道,借
發布於 2023-07-16 12:51
0評論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一進入三九,人們就忙著進補了,俗話說:“三九進補,來春打虎”,大家買補品、煲高湯、吃膏方,為的就是更好的抵禦寒冷,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冬令進補,並非只有膏方,針灸也是很好的“進補”手段。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時下易患各類慢性呼吸道疾病、腸胃病、關節退行性病變、面癱等。這些疾病從中醫辨證分型來說多屬虛寒,所謂“虛者補之,寒者熱之”,艾
發布於 2023-03-26 14:26
0評論
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相統一,防治疾病如順應時節變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洩,此時也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內經》雲“春夏養陽”。此時貼敷,藥力更易直達臟腑,而達到激發正氣的目的,人體虛弱的陽氣得以調養恢復之後,抗病能力就會增強,冬季發病頻率減少、發病症狀減輕,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該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
發布於 2022-12-27 05:25
0評論
    “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而患有這類“冬病”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怕冷;急需補陽。早在古時,就有“春夏補陽”之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期,亦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此時氣血趨於機表,皮膚鬆弛,毛孔開張。在此時,用特配的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刺激經絡,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調動人體陽氣,鼓舞正氣,有助於邪氣的外驅,通過經絡的循行和氣血的輸送可將藥物直達病
發布於 2023-03-22 06: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