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3 16:51

  俗話說“一朝生凍瘡,年年生凍瘡”,一旦凍瘡形成,遇冷疼痛,遇熱發癢,用藥無濟於事,尚無特殊治療。
  凍瘡是怎樣形成的呢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侷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膚病。當氣溫低於 10℃時,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痺擴張,血管中的淤血、血漿滲入到組織間隙形成局部水腫,導致凍瘡的發生。開始局部皮膚髮紅髮紫有腫塊,發癢或刺痛,遇熱更為明顯,隨後可出現水泡、糜爛乃至組織壞死。
  而祖國醫學認為,凍瘡乃屬素體腎陽不足,或氣血虛弱,寒邪外襲,不勝其寒,陽氣不達四末,寒凝肌膚,經脈阻隔,氣血淤滯而成。輕者為皮膚絡脈凝滯,成腫為斑;重者肌肉、脈絡氣血凝滯不通,復感邪毒,寒極化熱,熱甚肉腐而潰。
  中醫特色―冬病夏治
  我們將祖國醫學治未病理論與冬病夏治的特色相結合,根據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理和病理受自然規律影響和制約,冬季氣候寒冷,凍瘡患者的脈胳凝滯,隨著天氣漸熱,人體脈絡中的氣血旺盛,血脈循環暢通,凍瘡進入“蟄伏期”,較少發作。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藥治療,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才能促進凍瘡痊癒。相反,如果在凍瘡發作時,再進行治療,往往是“臨時抱佛腳”“遠水解不了近渴”療效不如人意。所以,對凍瘡的治療,我們應當提倡“冬病夏治”。
  曙光經驗一二
  凍瘡冬病夏治方法簡單快捷,時間相對靈活。可選在三伏期間的任何一至兩週,患者容易接受。多年來曙光醫院皮膚科堅持對凍瘡患者採取“冬病夏治”方法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方法如下:入伏前後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中醫整體辯證論治,分別採用益氣活血、活血通絡、溫經散寒、除溼通絡等方法,給予服用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活血理氣合劑、血腑逐瘀湯、當歸四逆湯方等加減。又配合桂枝、細辛、當歸、  紅花等活血溫經方,煎湯1000毫升,待湯藥至40℃左右將以往患處浸入,邊浸泡邊揉搓,每天1-2次;,也可予中成藥紅桂酊,將藥物直接塗擦於以往患凍瘡的部位,揉搓至局部發熱,早晚各一次。
  家庭小驗方
  在專業醫師的辯證施治下對凍瘡進行冬病夏治,固然重要,但凍瘡冬病夏治的一些家庭療法也行之有效,可以借鑑。
  1、將生薑60克或紅辣椒3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5-7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籤沾藥液外搽曾患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2、將生薑切成片,在火上烤熱,然後塗搽患處,可消腫止癢。
  3、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4、用熱醋塗抹, 醋幹後, 再行塗抹, 一日數次, 亦可見效。
  5、用蜂蜜或植物油調和搗爛燒焦的柿子皮外敷。
  6、山楂去核搗爛,敷於患處,用紗布包紮3天,對於複發性凍瘡有很好的療效,注意有潰瘍時禁用。
  7、幹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燻洗患處。
  8、用老絲瓜燒成炭研為細末,用豬油調勻後塗患處。
  9、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後外擦患處。
  10、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后更換。適合未潰者。
  凍瘡的預防:
  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除了在伏天進行“冬病夏治”,還應在入冬前就開始預防。
  1、儘早使用保暖用品:在秋末冬初天氣還不太冷的時段或者寒暖急變的時候,就要對皮膚暴露處做好保暖措施,出門時應戴口罩、手套和耳套。另外,可在暴露皮膚上塗些油脂以減少熱量散失。
  2、防潮:潮溼可加速體內熱量的散失,因此應經常保持服裝、鞋襪乾燥;如因工作需要,不可能避免潮溼時,接觸部位可先塗些凡士林。
  3、注意鞋襪的大小要鬆緊適宜,鞋、襪、手套不宜太緊、過小,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4、當從戶外回到戶內時,不要立即烤火或用熱水浸泡肢體,而應讓肢體自然復溫。
  5、加強皮膚鍛鍊,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平時反覆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每天做局部(好發凍瘡之處)皮膚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凍瘡的發生。平時,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
  6、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適量煙酰胺片,鈣片,以提高機體耐寒力。

“冬病夏治”話“凍瘡”相關文章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就可發生凍瘡。輕者紅腫疼痛,遇熱瘙癢;重者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潰瘍,愈後留下色素沉著斑或疤痕。凍瘡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處,且多見於婦女和兒童。凍瘡是“一年發病年年發”,儘管不是甚麼大病,但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凍瘡多為陽虛,機體陽氣不足,抵禦外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在此時達
發布於 2023-03-20 14:01
0評論
“冬病夏治”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倡導的一種著名的治療方法,療效獨特。“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說就是冬天好發之病在夏天治療,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為甚麼要冬病夏治?在《黃帝內經》中,早就記載有“冬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和治療方法。冬季天氣寒冷,是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高發期,體質虛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犯病。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萬物的陽氣一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由於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
發布於 2023-02-23 09:11
0評論
人的膝關節是個活動範圍很大的負重關節,幾乎承受著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後,膝關節由於長年的磨損,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後的膝關節往往在秋冬季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老寒腿”。秋冬天,因為氣溫、氣壓偏低,人體內潛伏的寒氣和外界冷空氣相互疊加,這類疾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自然界氣溫最高,機體陽氣最盛,經脈之氣流暢,穴
發布於 2023-03-29 05:36
0評論
1、冬病夏治“三伏貼”適應病症慢性咳、痰、喘類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或支氣管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常在秋冬季加重,夏季是慢性咳喘疾病患者感覺最舒服的季節,也是患者穩定期康復治療的黃金季節,為防止肺功能繼續惡化以及進入秋冬後臨床症狀的急速加重,患者應在夏季這個穩定期抓緊治療。穩定期的主要處理措施包括戒菸、藥物治療和運動鍛鍊、長期氧療
發布於 2022-11-29 05:56
0評論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貼主要適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扁桃體炎等患兒。敷貼治療是三年一個療程,一年中的夏天三伏和冬天三九是一個小的週期。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皮膚腠理完全開放,病情相對處於穩定期的有利時機,將中藥外敷在人體相應穴位,
發布於 2023-03-16 01:46
0評論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映出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長、長
發布於 2023-01-24 15:12
0評論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一進入三九,人們就忙著進補了,俗話說:“三九進補,來春打虎”,大家買補品、煲高湯、吃膏方,為的就是更好的抵禦寒冷,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冬令進補,並非只有膏方,針灸也是很好的“進補”手段。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時下易患各類慢性呼吸道疾病、腸胃病、關節退行性病變、面癱等。這些疾病從中醫辨證分型來說多屬虛寒,所謂“虛者補之,寒者熱之”,艾
發布於 2023-03-26 14:26
0評論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學特有的養生方法,它揭示了人與天地四時相應,惟有順應外界四時氣機變動,採取適宜的養生方法以調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體健康,不患病或不患重病,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看作“治未病”的一個重要基礎。即春夏季養生當以溫養人體陽氣為主、秋冬季養生則以培補人體陰分為主的觀點,以保持人體與自然之氣機協同。古人根據“春夏養陽”提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
發布於 2023-03-26 14:36
0評論
四季更替,炎炎夏日漸行漸近。夏季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時候,動植物在這個時期順應自然生長的最快最旺盛,很多冬天容易發病或加重的哮喘、鼻炎、復感患兒到了夏季病情也會減輕,夏季是一些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康復的最佳時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採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來獲得事半功倍的防病治病的療效。下面我們就談談因時制宜,冬病夏治的中藥敷貼治療:甚麼是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過敏
發布於 2023-03-26 06:51
0評論
繼我院針灸康復科夏季推出“三伏貼”取得顯著療效並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好評後,我院根據中醫“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傳統理論,針對“夏病冬防”開展三九貼療法。“三九”將至,我院在冬季繼續開展“三九貼”穴位貼敷療法,以進一步鞏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炎、頸肩腰腿痛等冬季多發疾病。天灸療法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健康人、體弱多病者及各類疾病患者都適合進行天灸療法。適應症:呼吸系統
發布於 2023-03-12 15: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