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學特有的養生方法,它揭示了人與天地四時相應,惟有順應外界四時氣機變動,採取適宜的養生方法以調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體健康,不患病或不患重病,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看作“治未病”的一個重要基礎。即春夏季養生當以溫養人體陽氣為主、秋冬季養生則以培補人體陰分為主的觀點,以保持人體與自然之氣機協同。
古人根據“春夏養陽”提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裡、陰病症,長期反覆發作導致臟腑之氣虧虛,陽氣不足,具體多為腎、肺、脾胃、鼻、肢體經絡等系統的纏綿難愈病症,如咳嗽、哮喘、鼻炎、慢性洩瀉、關節冷痛僵硬、肌肉痠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機體陽氣最旺之時,採取順應自然,借用自然之“溫、熱”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脈,增強機體之正氣,即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藥物注射、針刺、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者內服藥物等方法來治療或預防疾病,從而祛除體內沉積之寒氣,調整人體陰陽,使達到陰陽平衡,宿疾得以恢復。
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氣候溫度最高的時間,此時自然界陽氣旺盛,體內正氣充沛、氣血暢通,陽氣外浮於表,人體腠理處於開洩狀態,所以此時在穴位上貼藥,艾灸、針刺、拔罐等,更容易得氣,疏通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的運行作用,調整臟腑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冬病夏治是指在疾病的緩解期做積極的治療。趁病情穩定時,加速改善體質,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這就是說的冬病夏治常用的“打伏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