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敷治療的原理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屬於中醫外治療法中的一種。具體方法源於《張氏醫通》的白芥子塗法,用於治療在秋冬春之際容易反覆發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頑固性疾病。
在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中,有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而人體的生理變化也是隨著自然界氣候的改變而相應變化的。正如古人曰:“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善治病者,當順時令,立四時疾病互致規矩。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也。”這是古人在養生之道中獲知的“合於陰陽,調於四時”之理,根據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氣血運行盛衰與經穴開合,進行貼敷治療,療效優於平時。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科陳陸泉
貼敷治療的適應證
適用於哮喘發作期、緩解期、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呼吸道感染;。尤其對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方面療效較為顯著。貼敷治療如可以治療哮喘,那麼是所有的哮喘都可以治療嗎,還是具體哪一證型?
不是所有的哮喘都可以治療。由於貼敷中主要含有白芥子、細辛、生薑汁等天然中藥,藥性偏於溫性,故對於病程較長的伴有少氣、白稀痰的慢性支氣管哮喘效果更為顯著,但對於哮喘急性期發作患者,以及支氣管擴張伴發哮喘效果不佳,對於可黃膿痰、或咳血的哮喘患者不宜使用。
貼敷治療的方法
1、冬病夏治講究時辰,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第一天效果最好。但若沒趕上,第二天、第三天貼敷也不影響療效,但要保證每次間隔時間為10天。
2、為確保療效,一般貼敷時間為4-6小時。如果局部有發癢發熱的感覺屬正常,個別患者如果貼敷部位疼痛或燒灼感難以忍受,可在貼後2小時取下。
3、穴位貼敷後最好不要在較冷的空調房內長時間停留,不要吃冷飲及冰鎮食品。藥餅取下後可洗澡,但不要搓背,如果出現水皰,要到醫院進行處理。
4、貼敷是一個漸漸起效的過程,不能期望貼一次就好,連貼3年效果最好。
貼敷治療的主要藥物組成,貼敷膏如何製備?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等作為基本處方,可結合各醫院經驗戳情加減。藥物製備過程要求在無菌、清潔、常溫環境下進行,或者在當地醫療機構的專用製劑室完成。藥物製備採用潔淨藥材,將藥物烘乾粉碎,過篩備用。薑汁製備選生薑洗淨、粉碎後,無菌紗布擠壓取汁完成。加適量蒸餾水備用。生藥粉與薑汁比例為1g:1ml,可根據各醫院經驗酌情加減。貼敷時取生藥粉用薑汁調成膏狀,藥物當日製備,當日使用,或制好後冰箱冷藏室保存。
由於此製備方法較為繁瑣,保存也不甚方便,現在由遠紅外材料、磁粉、醫用膠布機無紡布基質組合成的“紅外止咳貼”在很多醫院也廣為採用,主要通過輻射出3~15微米波長的遠紅外光波和磁粉產生的剩磁感應強度作用於人體部分,增加局部血流,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代謝機能,以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貼敷治療的時間?
夏季三伏,冬季三九時每9天~10天貼一次,連貼3年效果最好。今年三伏穴位貼敷時間: 初伏第1天:7月14日; 二伏第1天:7月24日; 三伏第一天:8月13日。像今年的中伏有20天,可以在間隔10天后加貼一次。
貼敷患者的禁忌證?
年齡≤1歲者;發熱患者,體溫超過37.5℃者;特殊體質及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處皮膚破損者;嚴重蕁麻疹患者;瘢痕體質者,咳黃膿痰、咳血患者。
貼敷後注意事項
1、忌菸酒,禁食生冷辛辣腥羶的食物。
2、貼敷部位若出現輕微癢感、發紅,外用抗過敏藥膏塗抹即可。
3、外用品忌入口,皮膚過敏者慎用。
4、患處皮膚潰爛者、孕婦以及支氣管擴張咳血、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禁用。
5、久病、體弱、消瘦者,貼敷時間不宜過長,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6、貼敷當日禁洗冷水浴。
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扶助人體正氣、增加免疫力、調動人體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長期治療。所以,在治療期間,請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一旦出現疾病反覆或加重,請及時到醫院就診,控制好病情,並記錄好發病時間、程度、治療情況;臨床醫生也應隨訪患者,給與相應指導。治療前向患者交待清楚適應症禁忌證及注意事項。
由於治療時間集中,患者較多,所以在治療期開始前,診室應做好相應準備,合理安排好流程,方便患者就診。同其他許多醫院一樣,同仁醫院中醫科採用穴位貼敷(三伏貼、三九貼)已有多年曆史,在夏季三伏期間,冬季三九期間,週一至週五全天,週六週日上午均有穴位貼敷門診。
冬病夏治--淺談穴位按摩如何治病
發布於 2022-11-23 08:16
冬病夏治--淺談穴位按摩如何治病相關文章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貼主要適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扁桃體炎等患兒。敷貼治療是三年一個療程,一年中的夏天三伏和冬天三九是一個小的週期。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皮膚腠理完全開放,病情相對處於穩定期的有利時機,將中藥外敷在人體相應穴位,
發布於 2023-03-16 01:46
0評論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就可發生凍瘡。輕者紅腫疼痛,遇熱瘙癢;重者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潰瘍,愈後留下色素沉著斑或疤痕。凍瘡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處,且多見於婦女和兒童。凍瘡是“一年發病年年發”,儘管不是甚麼大病,但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凍瘡多為陽虛,機體陽氣不足,抵禦外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在此時達
發布於 2023-03-20 14:01
0評論
俗話說“一朝生凍瘡,年年生凍瘡”,一旦凍瘡形成,遇冷疼痛,遇熱發癢,用藥無濟於事,尚無特殊治療。凍瘡是怎樣形成的呢?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侷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膚病。當氣溫低於10℃時,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痺擴張,血管中的淤血、血漿滲入到組織間隙形成局部水腫,導致凍瘡的發生。開始局部皮膚髮紅髮紫有腫塊,發癢或刺痛,遇熱更為明顯,隨後可出現水泡、
發布於 2023-02-23 16:51
0評論
“冬病夏治”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倡導的一種著名的治療方法,療效獨特。“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說就是冬天好發之病在夏天治療,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為甚麼要冬病夏治?在《黃帝內經》中,早就記載有“冬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和治療方法。冬季天氣寒冷,是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高發期,體質虛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犯病。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萬物的陽氣一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由於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
發布於 2023-02-23 09:11
0評論
人的膝關節是個活動範圍很大的負重關節,幾乎承受著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後,膝關節由於長年的磨損,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後的膝關節往往在秋冬季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老寒腿”。秋冬天,因為氣溫、氣壓偏低,人體內潛伏的寒氣和外界冷空氣相互疊加,這類疾病特別容易復發。冬季治療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自然界氣溫最高,機體陽氣最盛,經脈之氣流暢,穴
發布於 2023-03-29 05:36
0評論
1、冬病夏治“三伏貼”適應病症慢性咳、痰、喘類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或支氣管哮喘、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常在秋冬季加重,夏季是慢性咳喘疾病患者感覺最舒服的季節,也是患者穩定期康復治療的黃金季節,為防止肺功能繼續惡化以及進入秋冬後臨床症狀的急速加重,患者應在夏季這個穩定期抓緊治療。穩定期的主要處理措施包括戒菸、藥物治療和運動鍛鍊、長期氧療
發布於 2022-11-29 05:56
0評論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映出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長、長
發布於 2023-01-24 15:12
0評論
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相統一,防治疾病如順應時節變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洩,此時也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內經》雲“春夏養陽”。此時貼敷,藥力更易直達臟腑,而達到激發正氣的目的,人體虛弱的陽氣得以調養恢復之後,抗病能力就會增強,冬季發病頻率減少、發病症狀減輕,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該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
發布於 2022-12-27 05:25
0評論
“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而患有這類“冬病”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怕冷;急需補陽。早在古時,就有“春夏補陽”之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期,亦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此時氣血趨於機表,皮膚鬆弛,毛孔開張。在此時,用特配的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刺激經絡,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調動人體陽氣,鼓舞正氣,有助於邪氣的外驅,通過經絡的循行和氣血的輸送可將藥物直達病
發布於 2023-03-22 06:41
0評論
1、甚麼是冬病夏治?冬病 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如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另有在夏季表現出冬天之寒證者,如怕風畏冷,不喜空調、電扇、喜溫燙食物、欲穿長袖長衫等表現者,亦屬此範圍。夏治 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之時,運用針灸、天灸或內服藥物來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正如《內經》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是在夏天陽氣最旺之時,順應天人相應之養生大道,借
發布於 2023-07-16 12: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