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而患有這類“冬病”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怕冷;急需補陽。早在古時,就有“春夏補陽”之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期,亦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此時氣血趨於機表,皮膚鬆弛,毛孔開張。在此時,用特配的中藥敷貼於特定的穴位,刺激經絡,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調動人體陽氣,鼓舞正氣,有助於邪氣的外驅,通過經絡的循行和氣血的輸送可將藥物直達病所,達到治病的目的,這便稱之“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指利用一年中最炙熱的3天:頭伏、二伏、三伏,用特定的治療方法,治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減少冬季易發的疾病。
一般來說,“三伏天”是從“小暑”後開始,橫跨“大暑”、“立秋”。分為初、中、末伏,共30天,還有些年份是40天。為順應天時,貼敷治療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當遇到歷時40天的“三伏天”時,為了保證治療的連貫性,使每次貼敷的間隔時間相同,通常會增加一次,稱之為“加強灸”。
一般而言,冬病夏治適合的疾病有:
1、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體虛容易感冒;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
3、婦產科疾病:痛經、產後頭痛、產後風等寒症;
4、其他:痺證――風溼類風溼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
5、四肢寒涼怕冷,免疫低下等等。
適合敷貼對象:
2歲以上兒童及成年人。而2歲以上下兒童,一來他們的皮膚過於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二來,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這也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
同時呢,下述幾類情況的人也不宜做“三貼敷”治療:
1、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急性發作期;
2、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
3、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尤其是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及2歲以下幼兒不宜做貼敷;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5、孕婦;
6、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7、陰虛火旺的人和腹瀉者最好也不急於做貼敷治療。
貼敷時應注意的是,貼敷當日,最好穿著寬鬆、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膚者宜在浴後或清洗背部後進行貼敷。敷貼的部位儘量不要沾水,以免影響敷貼的效果。一般貼敷時間1至4小時,視人得耐受程度而定。有人貼敷後局部可能會有輕微灼熱、癢感,這屬於正常現象。去藥後局部潮紅,有熱痛感,不起泡最佳。如出現奇癢、灼痛難忍等現象,要立即去掉藥膏,用清水沖洗。有的一味追求水泡,破潰,認為只有這樣才是有效的標誌。其實皮膚髮泡是疾病因素(如寒溼較重)與體質因素(敏感體質),加之天氣因素綜合作用如溼度的大小等關係明確。如首次貼敷後出現了較大的水泡,第二次去時一定要向大夫說明,以便醫師採取相應的措施。敷藥時間內,不要劇烈運動,避免電扇直吹或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久待。 敷完藥6個小時以後再洗澡。但一定要用溫水,這樣才不會影響療效。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宜,忌菸、酒、生冷、甜食、油膩、海鮮及刺激食物。 另外呢,首次貼敷的患者應提前調整好心態,許多疾病需要連續治療3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奶奶的慢性支氣管炎也是貼了三年才出現效果,所以奶奶要堅持下去。
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如穴位艾條灸、穴位注射、穴位拔罐、臍療、刮痧、藥膳等,都是“夏治”增強療效的重要治療手段。同時,冬病夏治也是一種系統的綜合療法,包括外治、內服、氣功、食療、體育鍛煉,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而言,尤其還要注意呼吸功能的鍛鍊。患者只有抓住夏季這個時間段,在疾病穩定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可只靠三伏貼。
三伏貼常見疾病藥物配方舉隅: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 甘遂、細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薑汁適量。
2、虛寒性便秘
取穴:神闋足三里氣海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薑汁少許。
3、風溼性關節炎
取穴 :曲池足三里外關 陽陵泉絕骨
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4、過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薑汁適量。
貼敷方法:
先將貼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規消毒,然後取直徑1釐米、高度0.5釐米左右的藥膏,將藥物貼於穴位上,用5釐米×5釐米(小兒患者可適當減小)的脫敏膠布固定。一年只要貼三次,想要加強,可再增加1至2次。
冬病夏治適用人群有哪些?
發布於 2023-03-22 06:41
冬病夏治適用人群有哪些?相關文章
所有陽氣不足、肺氣虛弱及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疾病在春夏治療都會比其他季節治療效果好。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結腸炎、凍瘡、胃痛、頸椎病、慢性腹瀉、感冒、部分虛寒婦科病關節痛、腎虛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氣管炎、哮喘病、膝關節疼痛、凍瘡等效果顯著。
發布於 2023-05-03 03:00
0評論
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會突然發作或加重,如凍瘡、肩周炎、風溼性筋骨痛、哮喘等。而當夏天到來時,這些患者的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在臨床上,一般將這類病稱為“冬病”。中醫認為,伏天時,人體皮膚的腠理疏鬆,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在此季節患者應養其內虛之陽,以助陽氣的生長,從而達到扶正祛邪、促進疾病痊癒的目的。因此,在夏天對某些“冬病”進行治療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哪些疾病可用“冬
發布於 2023-02-19 03:14
0評論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就可發生凍瘡。輕者紅腫疼痛,遇熱瘙癢;重者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潰瘍,愈後留下色素沉著斑或疤痕。凍瘡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處,且多見於婦女和兒童。凍瘡是“一年發病年年發”,儘管不是甚麼大病,但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凍瘡多為陽虛,機體陽氣不足,抵禦外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在此時達
發布於 2023-03-20 14:01
0評論
蟲草燉老鴨:冬蟲夏草15克、老鴨1只,將蟲草放於鴨腹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連食1個月左右。此方有補體內虛損、益肺腎、止咳喘之功效。
梨子川貝湯: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燉湯服。適用於老年支氣管炎之肺熱乾咳少痰者。
板栗羊脊骨湯: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蓯蓉12克、草果3克,加蔥姜煮熟,放食鹽,空腹食用。此方對下元久虛,腰痠腿軟,腰膝冷痛,筋骨無力有效。
黃
發布於 2023-02-19 03:34
0評論
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冬病夏治,按照中醫的觀點,需要根據人體體質辨證治療,尤其現在成年人可能並不是單一體質,而是“兼夾體質”,也就是同時具有兩種體質的特徵和表現,最好到醫院做體質辨識,再對症下藥。冬病夏治所針對的多為虛寒性、寒溼性疾病,對於中醫認為體質偏熱或溼熱性體質及體內火氣較盛的人群,反而不適宜冬病夏治。以三伏貼為例,其中多為祛寒除溼、增強體質的藥物,火氣較旺者並不適合。
發布於 2023-05-03 03:06
0評論
1、甚麼是冬病夏治?冬病 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變,如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另有在夏季表現出冬天之寒證者,如怕風畏冷,不喜空調、電扇、喜溫燙食物、欲穿長袖長衫等表現者,亦屬此範圍。夏治 是指在夏季氣溫最高、陽氣最旺之時,運用針灸、天灸或內服藥物來治療或預防上述疾病。正如《內經》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是在夏天陽氣最旺之時,順應天人相應之養生大道,借
發布於 2023-07-16 12:51
0評論
遠離空調進入空調房後,皮膚會因遇冷毛孔收縮,影響藥物的滲入,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
少吃冷飲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向外發散時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時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鬆,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
情緒樂觀研究表明,平和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免疫
發布於 2023-05-03 02:53
0評論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
發布於 2023-05-03 02:40
0評論
支氣管炎、老慢支、哮喘(統屬“咳喘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俗稱“寒癆病”,屬“冬病”。患者發作時往往痛苦不堪:咳痰不止、呼吸不暢、喉間哮鳴有聲、全身大汗淋漓、喘息無法平臥,甚至於明顯發紺或休克……目前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往往等到急性發作時才給予治療,而不重視緩解期的預防和治療,致使痛苦程度和經濟負擔不斷增加,病情卻日趨嚴重!
祖國中醫認為:“肺為嬌髒,邪氣犯肺,肺失宣降,痰
發布於 2023-11-10 16:50
0評論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醫學的特色療法,是預防與治療的綜合,體現了中醫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發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這是最理想的積極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變”,是指一旦疾病已發生,則應爭取儘早診治,以防疾病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發展、轉變。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對於一些呼吸系統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哮喘則是最適合於“冬病
發布於 2023-11-10 16: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