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貝爾氏麻痺外,一般來說,面癱不能作為疾病診斷。面癱常為許多複雜疾病的表現之一,可提示疾病本質,因此,面癱的最佳治療方案只能是在進一步確診疾病後確立;另外,涉及面癱的各個臨床學科有自己的專業領域,因此,最佳方案也只能相對而言。在此,僅提個建議,與各位專家討論一下診治思路,儘量使患者恢復其本來面目。
一、面癱發生後如何就醫?
患了面癱的患者,不必著急,但應積極、儘早就醫,就診是否及時直接關係到面癱之預後好壞。
面癱後儘量選擇專科醫院就醫,推薦醫生是中醫、神經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如一個月治療無顯效者,應立即轉為其他治療方法。
二、面癱治療專科的選擇
面癱治療方案的選擇,首先要做出明確定位診斷,然後定性,分專科治療。
1、 如屬中樞性面癱,應在神經科就診,進行CT、MRI等檢查,如屬於腦血管病或腫瘤或其它疾病,治療其原發疾病,面癱的預後由其原發病決定。
2、如屬周圍性面癱,也不能簡單地稱為面神經炎,亦當由神經科查體,及進行必要的CT、MRI檢查等。
(1) 因為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腦炎、進行性球麻痺、先天性面神經核形成不全,可以引起面神經核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需鑑別診斷。
(2) 因為腦血管病(出血、梗塞)、腫瘤、炎症、多發性硬化症可以引起面神經髓內根段的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其特點是伴有病側外展神經癱,眼球運動障礙,或對側偏癱。
(3) 因為顱底動脈瘤、腦膜炎、顱底腦膜瘤及其他腫瘤、小腦橋腦角蛛網膜炎、聽神經瘤,均可引起面神經髓外根段病變,引起周圍性面癱,其特點尚有其原發病的症狀及舌前2/3味覺、淚、唾腺分泌減少症狀。
以上多種疾病產生的周圍性面癱,均應到神經內科、腦外科、耳鼻喉科保守或手術治療,在明確診斷基礎上,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急性期可配合針灸與中藥,後遺證期可繼續針灸、中藥治療,配合理療。
(4) 因為巖骨骨折、面神經鞘瘤、顳骨腫瘤、中耳炎、膽脂瘤、膝狀神經節皰疹、腮腺腫瘤、腮腺炎、面神經炎等,分別可以引起巖骨內段或莖乳突下段面神經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
其中除膝狀神經節皰疹、面神經炎(一般是由受風吹、病毒感染、情緒波動、受驚訝、過度勞累所致)可以作為中醫面癱病證診斷,用貼膏藥、針灸、中西藥物治療外,其餘的疾病均應在專科治療,有些必須手術。
對以上各種情況的周圍性面癱,尤其是久治不愈,多方求醫的難治面癱,醫生應重新耐心、細緻地詢問病史與檢查,才有利於鑑別診斷,更正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