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會遇到患者非常焦慮的拿著B超檢查單來就診,因為發現有“膽囊息肉”。大部分患者都比較緊張,然而,也有少數患者卻不以為然。所以有必要做些科普宣傳,介紹一下膽囊息肉相關的知識,以及合適的治療方法。
由於B超的普及,因此臨床上發現膽囊佔位性病變很常見,這些佔位性病變,通常診斷為膽囊息肉。一般來說,膽囊息肉分為非腫瘤與腫瘤性病變兩大類。
一、 非腫瘤性病變:
1、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一般不會癌變)。
2、炎症性息肉: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一般也不會癌變。
3、腺瘤樣增生: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又稱為腺肌增生症):也可能癌變。
二、 腫瘤性病變:
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惡性主要為膽囊癌。
1、膽囊腺瘤:多為單發的有蒂息肉,惡變率約30%,瘤體越大癌變機會越高。直徑大於10mm的腺瘤,癌變可能性達到90%左右。
2、膽囊腺癌: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 ,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限於黏膜和肌肉內 ,預後良好。若為浸潤性,往往直接浸潤至肝臟組織,甚至肝門廣泛淋巴結轉移,預後很差。
膽囊息肉樣病變易發生腫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6個方面:
(1)單發“息肉”;
(2)直徑;
(3)廣基或蒂粗大;
(4)病變增長;
(5)年齡 >50歲;
(6)合併膽石。
“膽囊息肉”的治療
當臨床發現膽囊息肉,通常建議B超以及CT或MR進一步證實。一般處理原則是:
1、小於5mm的膽囊息肉,無症狀,一般建議每3~6個月B超隨訪,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慮手術。通常建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2、直徑大於10mm的所謂“膽囊息肉”由於惡變的可能性很大,通常建議手術切除。
3、對直徑<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鬆警惕,必須定期隨訪。
值得強調的是,膽囊佔位性病變,手術中必須做術中做冰凍病理,若術中病理提示為惡性腫瘤,應該立即考慮膽囊癌根治手術。我們在門診中經常發現,患者發現膽囊佔位性病變,在當地醫院未經仔細檢查,便施行腹腔鏡手術,在術中也未行冰凍病理,術後病理提示膽囊癌,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患者來說,除了可能需要行第二次手術外,也極易導致腫瘤醫源性的播散。
因此當檢查發現膽囊佔位性病變的時候,應慎重選擇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