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的難點和“獨創性”是甚麼?
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
1、“完全不開胸”機器人操作。目前,國內外有不少醫療機構都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心臟手術。2009年以來,中山醫院也已成功應用達芬奇機器人為76例患者完成心臟手術,屬國內領先水平。絕大多數醫院實施的機器人搭橋手術均操控機器人獲取左乳內動脈,然後醫生通過左側胸壁一個5-8cm的小切口在直視下完成橋血管與前降支的吻合。相較於胸骨正中鋸開的傳統搭橋手術,這樣做已經大幅降低了手術創傷,但仍需開胸完成。而在本例手術中,我們團隊只通過胸壁幾個戳創微孔便成功實現了“完全不開胸”的全機器人操作,將搭橋手術的創傷降至最低。
2、縫線吻合。國外開展的全機器人冠脈吻合多采用一種能自動扣緊的金屬線“U-CLIP”。這種方法雖然操作相對簡便,但術後金屬線永久留存在血管腔內,可能影響血管遠期通暢性,也存在血栓形成的風險。我們這次使用超細的聚丙烯縫線吻合,對血管組織幾乎沒有不良刺激,能明顯降低此類風險,但對手術醫生技術要求更高。
3、心臟不停跳。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1-2mm直徑的血管吻合難度可想而知,但對患者來說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損傷,有利於保護心功能,且患者出血少、風險小、恢復快。藉助達芬奇機器人10倍放大率和特殊的心臟穩定器,醫生在跳動的心臟上完成了比傳統開胸手術更精確的血管吻合。本例患者術後複查冠脈CT顯示左乳內動脈至前降支的血管橋非常通暢。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是不是微創手術之一?在心臟外科領域,運用微創手術的情況是怎樣?
就心臟手術來說,傳統術式要正中鋸開胸骨,切口長達20至30cm,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患者需要面臨諸多術後風險,如唿吸功能受限、上肢活動受限、胸廓穩定性降低、胸骨癒合不良甚至縱隔感染。而且,切口在胸部正中,影響美觀,對患者日後的生活和心理會有負面影響。
微創心臟手術對患者有甚麼好處?適合甚麼樣的人群?
微創心臟手術給病人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在取得與傳統開胸手術同樣效果的前提下,胸壁切口由正中移至胸壁肋間隙,長度由20至30釐米縮短到4至8釐米,甚至只通過幾個戳孔即可完成,術後住院時間由十天左右縮短為四五天。由於手術無需鋸開胸骨,因此不會破壞病人胸廓的穩定性,更不會影響患者日後的上肢運動和體力活動,而且避免了胸骨癒合不良的風險。
目前,冠脈搭橋(前降支或對角支血管嚴重狹窄)、單純二尖瓣置換或修復、三尖瓣置換或修復、主動脈瓣置換、房缺修補、心臟粘液瘤切除等心臟手術,都可以通過微創或“達芬奇”機器人技術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以往有胸部手術或胸腔感染史、嚴重肥胖、嚴重唿吸功能不全等情況的患者,微創心臟手術可能並不適合。